长宁区

更新时间:2024-08-10 16:45

长宁区,上海市辖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部, 东与静安区徐汇区毗邻,西、南与闵行区相接,北与普陀区嘉定区相连。区域面积37.18平方公里。下辖9个街道、1个镇,185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江苏路街道长宁路599号。2023年末,长宁区常住人口69.49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2.55万人。

历史沿革

唐天宝十年(751年),境地属华亭县高昌乡。

两宋时期,境内先后出现村落和集市,东有法华,西有北新泾。元时归属上海县。

明时,法华兴隆成为集镇。清乾嘉年间,法华镇兴旺鼎盛,为上海县西部首要集镇。清末,法华镇人口渐减,建置为乡。境域东北部曹家渡开始崛起,西部新泾等地改属蒲淞镇。

民国十七年(1928年),区境划归上海特别市,东属法华区,西属蒲淞区。抗日战争期间属沪西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境分属长宁区(1948年9月~1949年6月间曾改称法曹区)、新泾区。

1949年5月区境解放,区接管委员会设4个接管专员办事处,废除保甲制度。

1950年冬季,区人民政府设6个冬防办事处,1951年6月,冬防办事处改为区政府派出人员办事处,1952年10月改称办事处。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5年7月,办事处调整为15个。至1959年12月,经几次调整后设12个办事处。

1960年4月,合并建立法华、江苏路、华阳路、武夷、周家桥、天山新村6个街道办事处。

1975年,建立遵义街道。

1982年,筹建仙霞新村街道。

1984年,北新泾镇划入长宁区。

1986年,建立程家桥街道和虹桥街道。

1992年,新泾乡划入长宁区。至1992年底,全区共有10个街道、1个镇、1个乡,下设219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

1994年5月,撤销天山新村街道、遵义路街道,建立天山路街道。

1995年3月,撤销华阳路街道、武夷路街道,建立华阳路街道。

1995年6月,撤销新泾乡,建立新泾镇。

1996年,经区政府同意做出区划调整:

1996年7月,撤销北新泾镇,建立北新泾街道。

区划详情

长宁区下辖9个街道、1个镇:华阳路街道新华路街道江苏路街道天山路街道周家桥街道虹桥街道仙霞新村街道程家桥街道北新泾街道新泾镇,区人民政府驻江苏路街道长宁路59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宁区位于东经121°26′01″~121°19′36″,北纬31°10′46″~北纬31°14′43″之间。区人民政府驻愚园路1320号。东起长宁路,折江苏路、武定西路、万航渡路、镇宁路、华山路、兴国路,与静安区徐汇区毗邻;西与闵行区接壤;南从虹桥国际机场南围墙,折沪杭铁路徐虹支线、沪杭铁路、淮海西路、淮海中路与闵行区徐汇区相连;北达吴淞江,折万航渡后路,与嘉定区普陀区为邻。

地貌

长宁区境地面平坦,海拔吴淞0点高程2.50~4.50米,西部略高,东部稍低。北新泾及虹桥机场附近为4.00~4.50米,向东至中山西路——沪杭铁路地区为3.50~4.00米,沪杭铁路以东至中山公园之间为3.00~3.50米,中山公园以东直至与普陀区、静安区相邻处为2.50~3.00米。近百年随着经济发展,兴建房屋,过量开发地下水,过路车辆增多,自1986~1990年,地面沉降累计2.04厘米,北新泾累计沉降1.93厘米。

河流

长宁区境域内河网密布、港汊交错,属吴淞江水系。有大小河汊55条,集中于区境西部,长度在1.50公里以上者仅5条,最短的直挺浜仅120米。吴淞江为区境干流,一级支流有新泾港、许浦港、中渔浦,二级支流主要有周家浜、野奴泾、新渔浦等。

气候

长宁区境内四季分明,区境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北部,温和湿润。

长宁区一般冬至至立春最冷,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40余天。光绪十八年(1893年),测得-12.10℃极端最低气温。7~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4℃。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酷暑天气,每年约10余天。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多达55天,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的一年。同年7月12日,测得40.2℃极端最高气温。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80年代对1959~1978年统计资料研究,长宁区境曹家渡一带,由于工厂多、人口密度大、车辆川流不息等多种原因,形成热异常中心,24小时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高1℃,辐射温度高5~10℃,为上海市区三大“热岛”之一。

长宁区境年平均降水量1143.50毫米。月平均降水量,12月最少,为38.90毫米,民国四年(1915年)12月全月无雨。6月最多,为176.10毫米,9月其次。清光绪元年五月(1875年6、7月间)491.90毫米,为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8月31日~9月1日,连降暴雨,9月1日中山西路一带降雨176.80毫米,为全市降雨最大地区。

长宁区境冬季降雪时间短暂,而且降雪的年份不多,降雪年份年平均降雪5.7天,集中在1~2月。初雪最早出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六日(1895年11月2日),最晚为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12日。终雪最早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6日,最晚为1980年4月24日。

人口

宋、元、明代,长宁区境内系农村风貌,零星村落,人口散居。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人口日趋集居法华寺周围,逐渐形成法华集镇。清乾嘉年间(1736~1820年),法华镇人口集聚,商市繁荣,为上海县城西部集镇之首。

清咸丰三年(1853年)后,上海小刀会与法华镇民团发生战斗。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民团激战,法华地区百姓为避战火迁徙,人口锐减。宣统二年(1910年),法华建置为乡,人口18452人。

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吴淞江南岸,曹家渡周家桥一带,中外人士先后创办缫丝纺织、化工、面粉等一批近代工业,人口日增。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市内、外省居民,为避战祸部分迁至境内。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底,境内人口24511户122370人。1949年5月,法曹区(1948年9月~1949年6月间,长宁区改名为法曹区)共39保895甲,32203户183740人。

解放后,区境境域数次调整向西扩展,大片农村土地与人口划入。人口机械变动状况几经起伏,经政策调控,保持稳定状态。人口自然变动,历经倡导节制生育,计划生育,至1992年,人口生育呈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现代型模式,自然增长率-0.38%。医疗保健日益完善,全区人口素质不断提高。1982年起,长宁区进入老年型社会。

2022年末,长宁区户籍人口57.51万人。其中,男性27.50万人、女性30.01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2356人,出生率4.10‰;死亡6855人,死亡率11.92‰;自然增长率-7.82‰。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23.11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0.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3.79岁,男性81.29岁,女性86.45岁。常住人口68.46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1.13万人。

2023年,长宁区户籍人口57.42万人。其中,男性27.32万人、女性30.10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2235人,出生率3.9‰;死亡7760人,死亡率13.5‰;自然增长率-9.6‰。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23.37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0.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23年末,长宁区常住人口69.49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2.55万人。

政治

经济

综合

2022年,长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2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3.74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增加值1858.45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96.7%。

2023年,长宁区实现长宁区生产总值(GDP)2286.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2.30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2223.90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97.3%。

第二产业

2023年,长宁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实现工业总产值193.12亿元,增长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2.65亿元,增长21.1%。工业销售产值189.33亿元,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88.84亿元,增长20.8%。工业产品销售率98.0%。全区工业高技术产业产值120.7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2.5%。

2023年,长宁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年末全区在地经营具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00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5.35亿元,增长1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43.00万平方米,下降24.6%;竣工面积690.45万平方米,下降19.5%。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0.65万元/人。

第三产业

2023年,长宁区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53亿元,增长23.9%。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488.23亿元,增长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60亿元,增长16.1%。年末全区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11家,全年实现营业额113.67亿元,增长75.0%。

2023年,长宁区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12个,引进合同外资8.1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9%。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4.51亿美元,下降24.87%。

2023年,长宁区长宁进出口总额625.6亿元,同比下降6.66%。其中出口总额294.25亿元,下降6.32%;进口总额331.34亿元,下降6.97%。

交通

长宁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处于沪宁发展轴和沪杭发展轴汇合的”Y”型支点,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的”桥头堡”。区域内已建成由高架、地铁、内外环线、市内交通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并有高速公路直通沪宁、沪杭,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汇聚之地。

长宁区境内交通有新华路江苏路延安路长宁路虹桥路等主要道路,延安路高架、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通过区境。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通过区境。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位于区域西部,是中国的重要航空港之一。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学年,长宁区教育系统各单位106所。在校学生56121人;教职工7010人,其中,专任教师5791人,教育部门教职工6226人,其中,事业编制人数6031人;专任教师5293人,其中,事业编制专任教师5169人。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100%,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95.7%,高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新生入学率97.4%。

2023年,长宁区揭牌成立长宁区青少年“微芯”科学教育实验室。复旦中学与复旦大学签约共建数学教育基地。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区市级督导认定,7家社区“宝宝屋”挂牌成立,5所公办幼儿园新设托班,托幼一体占比提升至50%以上,新增1所市示范性幼儿园,揭牌成立6个学前教育集团。

2023年,长宁区3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8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全区共有特级教师27名、正高级教师41名。3名班主任获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5名教师获市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比赛一等奖。市第21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7名学生被评为“明日科技之星”,6名学生获得“明日科技之星”提名,18名学生被评为“科技希望之星”。

文化事业

长宁图书馆是文化部认证的一级图书馆,也是全国文明单位,还是国内首个面向境外人士的阅览中心,国务院新闻办曾向长宁区图书馆授牌“中国之窗”。

长宁少年儿童图书馆是上海唯一一家独立建制的区级少年儿童图书馆。2016年6月,搬迁至愚园路重新开馆,并于2017年建立了“长耳兔阅读俱乐部”。

截至2018年8月,长宁区共有14家风格各异的实体书店,不但有上海书城、新华书集这类老字号综合性书城,还有缤谷广场百新书局、高岛屋百货“字里行间”等新型书店书吧,还有言几又、愚园路“好久不读”、幸福里“幸福集荟”、稻城书店等集艺术设计和文学艺术于一体的特色书店。

长宁实体书店发展,已经从传统以书籍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为复合经营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的多元模式,而长宁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和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也为实体书店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023年,长宁区持续开展“万千百”文化惠民工程。围绕传统节庆、城市美育日、重大节点等主题,开展节庆系列活动。在区级场馆、街道(镇)、校园、民营文化场所、园区、商圈内累计配送并指导开展全区各类公共文化活动1.5万场,开展群众文化团队指导1379场,各类培训404场次。开展“虹桥之秋”文化旅游购物节、长宁读书节、咖啡文化节等重点活动项目。

科学技术

2023年,长宁区完成技术合同2142项,成交金额76.38亿元。认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市创新资金资助项目26项。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0项,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5家。全年专利授权285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77件。2023年末长宁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市区级科普基地13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5个;市级社区创新屋3个;社区书院18家;户外电子阅报栏72台。

医疗卫生

2023年末,长宁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6所。实有病床8554张。各级卫生技术人员129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510人,注册护士5957人,药师(士)506人,技师(士)1348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02人。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856.08万人次,其中,区属医院占比70.64%。区属医院病床使用率98.75%(详见表6)。婴儿死亡率(户籍)0.45‰,孕产妇死亡率0。

体育事业

2023年,长宁区注册运动员2513人,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26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全区有1个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个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1个上海市青训名教练员工作室、4支区办(校办)二线运动队。成功举办2023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第九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冠亚军决赛、上海市市级机关运动会开幕式暨市级机关徒步嘉年华以及“乐动长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等共计253场,近20万人次参与。持续推进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和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建设。新建、改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个、市民健身驿站2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4个、市民运动球场3片、市民健身步道3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49个。

社会保障

2023年,长宁区实施各类社会救助31.62万人次,发放救助金额2.14亿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4.55万人次、保障资金5714.79万元;节日政策帮困送温暖523.34万元;个案帮扶45例、62.69万元。向13.03万人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金额3136.36万元。年内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08人次,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8人。在全市率先试点“社区云+儿童福利”关爱保障场景应用试点工作。实现社区救助顾问街镇服务站、居民区服务点全覆盖。

2023年,长宁区养老机构57家。其中,有内设医疗机构的14家。床位数7033张。其中,认知症床位475张。年末共收住老人4259人。户籍老年人床位拥有率3%。年内新增1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5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继续为全区所有年满60周岁的户籍老人购买“银发无忧”保险。全年享受长期护理保险1.2万人,累计享受居家长期护理保险193.57万人次。完成“适老化改造”400户,落实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累计发放津贴2.95亿元,惠及18.21万名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区享受该服务补贴的人数1476人。

2023年,长宁区发放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生活补助和社会保险费2680.3万元,核发无军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已故离休干部家属物业补贴等2157.9万元,发放企业退休复原干部生活补助258.94万元、随军家属自主创业奖励金9万元、优抚对象资金2243.54万元、病故军人一次性抚恤金2855.16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273.54万元。全年接收安置215名退役士兵和20名军队退休干部。

对口帮扶

2019全年落实市援滇项目资金 1.2 亿元、市援青项目资金 4943 万元。安排区级帮扶项目资金 1910 万元,用于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新疆克拉玛依市对口帮扶。为云南省红河州、青海省果洛州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项目 14个,培训 465 人次。选派 10 名优秀党政干部、8 名教育系统中层干部、6 名高年资医生赴对口地区开展挂职、支教、支医。帮助对口县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异地转移就业 5693 人。

全年发动各类社会主体赴对口县开展公益扶贫30 次,社会帮扶资金总额 1.18 亿元。开展产销对接,动员各类企业采购、销售对口县农产品、手工艺品2234.18 万元。

土地利用

2019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较大,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奖励1000亩用地计划指标。

法治建设

2020年7月31日,上海市长宁区(深化“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风景名胜

上海动物园

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2381号,紧邻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始建于1954年,原名西郊公园。上海动物园属于国家级大型动物园,占地面积74.3万平方米,饲养展出动物400余种,饲养展出动物的馆舍面积有47237平方米。是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中国第二大城市动物园。

宋庆龄陵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于1984年1月,位于上海西区的宋园路21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占地约12公顷,由宋庆龄纪念设施、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墓园以及少儿活动区四个部分组成。

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

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曾是中央早期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宁区人民政府将这一重要革命遗址修复为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8年10月正式向社会开放。坐落在愚园路1376弄34号(原亨昌里418号),位于中山公园对面。

著名人物

乔一琦:字原魏,号伯圭,祖居法华镇高封桥。少年聪颖,体力超人,喜好驰马击剑,能开五石弓左右射箭,以武勇著称。16岁补博士弟子员,喜欢结交朋友,轻财尚义。练习书法,专攻怀素、二王笔法,后有集王羲之书《金刚经》、草书《千字文》石刻问世,书法属上品,董其昌称之”生龙活虎”。其诗作也甚佳,今存所著18首诗的草书帖和金刚经石刻两种,藏于上海博物馆

顾圣婴:(1937~1967年)原名可徇,女,上海人,家住江苏路街道愚园路1088弄内。1955年9月,年仅18岁的顾圣婴在上海兰心剧场成功地举行了生平第一场独奏音乐会。1957年8月,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比赛,荣获金奖。1958年9月,参加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音乐比赛,获最高奖二等奖(无一等奖)。1964年,在比利时举行的伊丽莎白王太后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1967年1月31日,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年仅30岁。

朱嘉生:(1904~1987年),上海人。14岁就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民国14年(1925年)被吸收为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正式工人。解放后,历任公园养护队队长、技工生产组长、助理技术员和中山公园副主任等职。1955年,他带领的队组被评为市先进集体,朱被评为市劳动模范。1956年朱被市园林系统评为七级花卉技工、市先进生产者。

所获荣誉

长宁10个街道(镇)均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成功创建了一批市级、区级文明小区、文明单位,2011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2017年,长宁区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2017年,长宁区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2月1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授予“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1年4月29日,被教育部命名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

2021年5月31日,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示名单。

2021年9月2日,入选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长宁区入选特色基地(养老)。

2021年12月,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地级及以上市)。

2022年1月,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2023年5月,获批首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