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

更新时间:2024-07-29 13:13

原为中央派出的高级机构,以后成为地方行政区域名称。

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在进入中原之初将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进驻各地,统管军民事物,以后成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元中期,除了中书省的直接管辖区外,全国增设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为中书省,中统和至元年间,又分置河南江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岭北、云南10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置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官,总管钱粮、兵甲、屯种、遭运以及一切军国大事,与中书省相表里,嗣渐称其所辖地区(最高地方行政区)为行省。另划今河北山东山西一带属中书省的直辖区,称为“腹里”。行中书省管理的行政,简称行省。长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权力很大。元末,行省制开始混乱,一个行省释出几个行省。

明初加强中央集权撤销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而习惯上仍称行省,为国家一级行政区域,简称(而日本还是称中央部门为省,如大藏省文部省)。清初增为18个行省,后又增为22个行省。

有的说:南宋、金时已有行省之称。《金史·百官志》说:“熙宗天会十五年罢豫,置行台尚书省于汴”。行台即行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