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

更新时间:2024-09-18 17:58

萧县,隶属安徽省宿州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安徽省北部,宿州市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辖区总面积1854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6月,萧县辖22个镇、3个街道、1个乡。截至2023年末,萧县户籍人口137.5万人。

历史沿革

夏代,这里就是萧国古邑。

西周,萧为宋邑。

东周,萧建国。“萧叔大心者,平宋乱立桓公。宋人以萧邑封叔为附庸”《春秋》。

春秋,属宋国,曾复建萧国为宋附庸。宋偃王四十七年(前286年),宋为齐国所灭,彭城属楚,谓之西楚,萧属楚。

秦(前221-前206年),废除分封,推行郡县。置萧县,属四川郡。

西汉(前202-8年),四川郡改名沛郡,萧县属沛郡。更始元年(23年),封刘秀为萧王即此。东汉(25-220年),改郡为国,萧县属豫州沛国。

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追封曹熊为萧公。明帝太和三年(229年)又追进为王,称萧国。其子炳嗣,六年殁,无子,国除。青龙二年(234年)复为萧县,属豫州谯郡。

西晋(265-316年),属豫州沛国。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封顺王丙于萧。东晋(317-420年),属沛郡,郡治由相县徙于萧。大兴元年(318年),郡降石勒。大兴二年(319年),复归晋。明帝太宁初(323年),陷于赵。穆帝永和五年(349年),赵亡陷于前燕。废帝太和五年(365年),燕灭地入于秦。太元九年(384年),复徐州,地归晋。

南朝刘宋,属徐州沛郡,为郡治所在。北朝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465年),占萧县,属徐州沛郡。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占萧县,旋复入魏。东魏属徐州沛郡,为郡治。北齐,废沛郡。大保七年(556年),改萧县为承高县,属徐州彭城郡。

隋(581-618年),承高县属彭城郡。开皇六年(586年),改承高县为龙城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龙城县为临沛县。大业初(605年),复改为萧县。

(618-907年),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属河南道徐州。

五代(907-960年),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分领,属徐州武宁军节度。

宋(960-1234年),实行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属京东西路徐州武宁军节度。

金天会四年(1126年),灭北宋。次年占领萧县,属山东西路徐州武宁军节度。元光二年(1234年),升彭城厥固镇为永堌镇。属徐州。

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撤销萧县、永堌县建置,并入徐州。至元十二年,复立萧县,属河南省归德府徐州。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属中都临豪府。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属南京(南直隶)徐州。

清顺治(1644-1661年),属江南省徐州。康熙六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属江苏省徐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升为府,属江苏省徐州府

中华民国初年,废府、州、厅。江苏置五道。属徐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属江苏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成立行政督察区,属铜山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13日,县境解放,属豫皖苏第三专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属河南省商丘专区。

1949年10月,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区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将宿县专区的萧县、砀山县划入江苏省,将永城县划入河南省(1952年11月25日政务院【政齐字第149号】命令)、(1952年12月1日华东军政委员会【东办政字第1127号】命令转发)(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53年1月20日决定,于2月1日正式划出)。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3月25日实施,萧县由江苏省徐州专区划归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宿县专区、滁县专区合并为蚌埠专区,萧县属蚌埠专区

1961年,撤销蚌埠专区,重新设立宿县专区,萧县属宿县专区。

1971年,宿县专区更名为宿县地区,萧县属宿县地区管辖。

1998年,宿县地区更名为宿州市,萧县属宿州市管辖。

2020年4月,萧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撤销萧铜县,将棠张、褚兰区划归萧县、使全县总面积达2834平方千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萧县因江苏河南两省东西夹峙,因此省内外疆域变迁很大。

1950年1月,政务院批准,将萧县东部的褚兰、棠张、桃山3个区全部和北望、郝寨2个区部分计61个乡,429个行政村,524个自然村,面积862.5平方千米划入山东省徐州市铜山县。

1955年1月,将朔里区蒋台乡的王场、张院、后土型3个自然村划归濉溪县龙岱乡。1955年2月21日,萧县由江苏省徐州专区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6次会议决定,撤销濉溪县,将原濉溪县的行政区域全部设立濉溪市

1960年2月17日,改淮北煤矿筹备处为濉溪矿务局。

1961年1月13日,析萧县相山地区与濉溪县北部地区(方城大队和渠沟大队)与濉溪矿务局成立濉溪市,濉溪市人民委员会与濉溪县人民委员会合并办公,并将萧县南部杜集、朔里公社全部及永堌公社闸河以西4个大队、吴庄公社闸河以西7个大队划归濉溪市管辖(1960年4月16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通知)(10月5日,濉溪市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6月17日,成立濉溪市郊区,辖相山、杜集、高岳3个公社;8月4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报告备案;12月1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4次会议决定,恢复濉溪县,以濉溪市的部分地区为濉溪县行政区域,划濉溪县北部和萧县相山地区与濉溪矿务局组建濉溪市。

1965年10月18日,将萧县西南部石林公社李庄大队以王引河为界将豆庄等5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永城县;将永城县西洪河以东的何砦、林楼、张楼等4个公社55个自然村划归萧县。

1976年,将郭庄公社的官庄、任庄、任土楼、李洼、孙庄6个大队90个生产队,32个自然村划入淮北市。

1981年4月21日,将萧县的北山、窦庄、钱楼、坡里、朔里5个整建制公社和毛庄(毛庄、郝台、姚楼、路庄、沈庄、袁庄、祁庄7个大队)、牛眠(牛眠、大庄、冯庄、王窑、欧集、二庄6个大队)、吴庄(房庄、李台、刘行3个大队)、丁里(许堂大队的孟楼1个生产队)4个公社的16个大队、1个生产队划归淮北矿务局领导,实行以矿带社体制。

2021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宿州市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龙城镇大同街138号迁移至圣泉镇复兴路18号,保持其行政区域不变。同意撤销宿州市萧县圣泉乡、庄里乡,分别设立圣泉镇、庄里镇。12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萧县酒店乡、孙圩子乡,分别设立酒店镇、孙圩子镇。

2022年5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调整萧县龙城镇、圣泉镇、丁里镇、永堌镇部分管辖范围,设立萧县凤城街道、龙河街道、锦屏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萧县辖3个街道、22个镇、1个乡。萧县人民政府驻凤城街道复兴路1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萧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宿州市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东和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丰县接壤。西与砀山县及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毗邻,南同淮北市相山区交界,东南与埇桥区相连。

萧县县境南起北纬33°56′,北抵北纬34°29′,南北跨距33′,约60.4千米,西从东经116°31′,东到东经117°12′,东西跨距41′,约56千米。总面积18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萧县由于黄泛冲击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黄河高地和东南浅山区三个不同自然区域的结合体,主属黄淮冲击平原。西南平原区面积约1179平方千米,地面高程由西北向东南缓倾,介于39-33米之间,地面坡降约为七千分之一;古黄河高地面积约为194平方千米,地面高程介于42-39米之间;东南山区面积约为512平方千米,属低山残丘,最高海拔为395米。平原区由淤土、沙土及沙淤两和土,以沙质土壤为主;古黄河高地有沙土和淤土;东南山区主要为山淤土和山红土等土壤结构。

气候

萧县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5.7℃,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水文

萧县水系属淮河流域,属新汴河、故黄河、王引河3个水系,皆为雨源型、间歇性河流。总长439679千米,水域面积约20.25万亩。共有大小河道20条,分别是故黄河闸河、东倒流河、西倒流河、洪河碱河洪碱河大沙河王引河龙河、老岱河、新岱河、利民沟、湘西河、北湘西河、毛河、港河、申河、运河、萧濉新河。共有水库29座,其中小(一)型两座(永堌水库、马庄水库),其余27座水库为小(二)型,总库容为1140×104立方米,兴利库容516×104立方米,集水面积77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萧县人均占有地表水374立方米,亩均250立方米,占全国人均2630立方米的13.8%,亩均1301立米的11.5%,占全省人均1283立方米的25.6%,占宿县地区人均550立方米的80%。

萧县河流大部分流入萧濉新河,小部分流入王引河,连同上游地区汇入总面积511.8平方千米,其中砀山县汇入该县集水面积244.2平方千米,铜山县汇入集水面积108.9平方千米,永城汇入集水面积56.6平方千米,丰县汇入集水面积19.0平方千米,淮北汇入集水面积66.0平方千米,濉溪汇入集水面积15.0平方千米,宿县汇入集水面积2.1平方千米,该县境内集水面积1861.1平方千米,汇入萧濉新河的集水面积1509.7平方千米,全年径流总量2.84亿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径流总量的0.46%,径流深174.9毫米,径流系数0.21,最丰水年7.03亿立方米,最枯水年0.9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皇藏峪自然保护区有3100多亩天然次生林,栖栖着较多的鸟兽,基本上反映了淮北地区暖温带生物群落的面貌。

矿产资源

属淮北煤田,储量丰、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已开采的有:沈庄、袁庄、毛郢孜、孟庄、朔里、石台子等煤矿,总产量为436.81万吨(1984年)。这些煤矿已先后划交淮北和安徽省煤炭厅。正在勘探的有萧城北郭庄煤田、城西岱湖煤田、城西南瓦子口煤田、城东南永堌煤田。已勘明储量约7.5亿吨。

距县城西南6千米的帽山周围,初步探明约三平方千米,颜色纯正,质地优良,是生产瓷器和白水泥的原料,由乡镇企业开采,产品行销江苏、山东、河南等地。

主要分布在县城东南的卯山、孤山、欧盘和城南虎山等地,是生产耐火制品、砂缸,陶瓷的原料。

王场、寿楼乡旗杆楼有铁矿,品位45-60%,矿石类型为接触交型磁铁矿,易选,大都埋藏在100-400米之间,具有小、浅、易、富四大特点。孤山村的牛尾山、庄里乡的城阳有露天铁矿。

主要分布在官桥乡西山、孤山村孤山、赵楼乡南山、丁楼乡东山、帽山乡北山、陶楼乡东山。低山残丘多有石灰石矿藏。一般含钙量在47%以上,是生产石灰和水泥的必要原料。储量在亿吨以上。

官桥乡的燕山,孤山村的大老口、小老口,白虎山的大理石有两个品种:紫底黄花和白花。据传说明代己发现开采,运送南京为朱元璋建宫殿,取名洪武玉。城南帽山乡的灵山到瓦子口长二十里的山上都有大理石,共有26个品种。探明储量2000多万立方米。

产于孤山村大老口山顶,透明洁白,是生产水泥的好原料。

庄里乡龙虎峪的尠沟有三条砚石带,东西宽5米,易于开采。

是龙城镇西南的特有矿藏,是勘探润滑的好材料。30年前已有开采,年产2000吨,行销全国,供不应求。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萧县常住人口为1054597人。

截至2023年末,萧县户籍人口137.5万人,常住人口102.8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萧县生产总值(GDP)431.6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5.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77.1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2:40.9:40.9调整为17.5:41.5:41.0。

2023年,萧县生产总值(GDP)443.9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4.8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72.23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96.85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9:38.8:44.3。

2023年,萧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一、二产投资分别增长37.9%、60.0%,三产投资下降2.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0.0%,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8.9%,民间投资下降3.2%,建安投资下降5.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4.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4亿元,下降63.0%。年末商品房销售面积60.1万平方米,下降46.6%。房屋施工面积173.7万平方米,下降43.7%;房屋竣工面积18.4万平方米,增长93.7%。

2023年,萧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5亿元,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11.86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27亿元,下降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0亿元,下降1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49亿元,下降1.6%;节能环保支出1.42亿元,下降44.9%;教育支出18.49亿元,增长1.9%;卫生健康支出4.54亿元,下降11.3%;城乡社区支出1.99亿元,下降16.4%;农林水支出17.69亿元,增长1.2%;交通运输支出1.05亿元,下降57.5%;科学技术支出0.55亿元,增长2.7%。

第一产业

萧县被称为果海粮仓、中国水果之乡,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60万亩,年总产量超过6亿公斤。农业主导产业有粮食、水果、蔬菜、畜牧、林业、棉花等。萧县已形成“三大片一条线”的水果生产布局,三片即北部黄河故道、苹果、甜瓜产区,中部优质鲜食产区,东南山区优质葡萄及樱桃产区,西部沙河沿岸苹果、黄桃产区。一线及黄河故道水晶梨、园艺总厂酿酒葡萄、郑腰庄萧国圣桃、姬村石榴、徐里巴斗等特色水果产区。

2023年,萧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7.04万公顷,增长0.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14万公顷,增长0.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51万公顷,增长0.5%;玉米播种面积6.47万公顷,减少1.4%;大豆播种面积0.90万公顷,增长8.4%。油料播种面积0.31万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1.23万公顷,增长1.6%。

2023年,萧县粮食总产量79.13万吨,增产0.8%。其中:小麦产量44.20万吨,增产0.5%;玉米产量32.50万吨,减产0.8%;大豆产量1.71万吨,增产8.9%。油料产量1.10万吨,增产0.9%;棉花产量4.5吨,减产85.5%;蔬菜产量50.42万吨,增产4.8%;园林水果产量42.37万吨,增产5.2%。

截至2023年末,萧县生猪存栏31.45万头,减少30%。肉类总产量11.77万吨,增长4.9%,其中:猪肉产量6.73万吨,增长7.8%;牛肉产量0.29万吨,与去年持平;羊肉产量1.97万吨,与去年持平;禽肉产量2.78万吨,增长3.7%。禽蛋产量9.77万吨,增长11.5%。奶类产量0.28万吨,增长3.7%。水产品产量0.88万吨,增长2.3%。

截至2023年末,萧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1万千瓦特,增长2.7%。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4.93万吨,下降0.1%。农药使用量0.30万吨,下降0.2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56万吨,与去年持平,其中,地膜使用量0.39万吨,增长0.1%;耕地灌溉面积8.68万公顷,增长0.2%。

第二产业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萧县是中国重要的防腐产业基地和防腐产品出口基地。2005年,被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命名为“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

截至2023年末,萧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5家,比上年增加2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其中,高技术工业增加值下降48.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4.5%,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6.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9.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小麦粉增加9.0%,饲料下降80.6%,纱下降25.1%,机制纸及纸板增加22.3%,塑料制品下降55.1%,耐火材料增长8.7%,硅酸盐水泥熟料下降16.9%,水泥增长8.7%。

2023年,萧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下降8.0%;利润总额下降24.4%。

2023年,萧县建筑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4.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9家,比上年增加2家。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萧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6%,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分类值看,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累计增速分别为10.7%、9.6%、48.2%、10.1%,分别高于全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速4.1、3.0、41.6、3.5个百分点。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1.6亿元,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亿元,下降3.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8.3亿元,增长23.7%;商品零售198.8亿元,增长8.9%。

对外经济和旅游

2023年,萧县进出口总额11321万美元,下降50.7%。其中,出口11062万美元,下降50.5%;进口258万美元,下降58.2%。

交通和邮电

2023年,萧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全年公路客运量28.5万人,比上年增长78.0%。旅客周转量569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8.0%。公路货物运输量6111万吨,比上年增加3.0%。货物周转量11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114户,比上年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79万户,比上年增加2476户;移动电话用户964899户,比上年增加107058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08566户,比上年增加81948户。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萧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达到621.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92亿元,增长13.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本外币)516.72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本外币)573.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2.56亿元,增长24.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在城区西北隅建设龙城书院(今萧县博物馆),道光年间萧县知府潘镕,重视书院教育,捐俸延师,过问管理,并四址界石:南至街中,北至城墙,西至城墙,东至南北石墙外隙地三大尺。

2023年,萧县有各类学校572所,其中:高中8所、初中5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小学171所、幼儿园33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191034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437人、高中18422人、初中41399人、小学83611人、幼儿园32671人、特教生494人。现有教职工14634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03人、高中1789人、初中3546人、小学4313人、幼儿园4042人、特殊教育学校41人。现有专任教师12144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779人、高中1478人、初中3368人、小学3878人、幼儿园2609人、特殊教育32人。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69.0%。

科学技术

主词条: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

截至2016年9月,萧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有4家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新三板”、“新四板”。有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项目76个,申请发明专利1185件,授权433件。

2023年,萧县专利授权622件,比上年减少81件,下降11.5%。科技特派员292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53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7.3%。

文化事业

1981年,萧县建立萧县书画院,是全国第一个县级书画研究院。1983年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2010年8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选址皇藏峪成立创作基地。2014年11月30日,龙城画派艺术研究院揭牌。2015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5年,萧县新增国家美协会员1人、国家书协会员3人;县梆剧团获中宣部表彰。

2023年,萧县有剧场、影剧院1个,体育场馆数5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书画院1个,乡镇文化站23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25千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萧县共有医疗机构532个,其中:综合医院17 个、中医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2 个、村卫生室269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 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36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2931人,注册护士2631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萧县体育社团组织机构数32个,体育俱乐部机构数9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个。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400人,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年活动12次。在国内外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38枚,银牌85枚,铜牌109枚。

社会保障

2023年,萧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63元,比去年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20元,比去年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6元,增长8.2%。

2023年,萧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7.21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4.49万人,比去年减少4.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8万人,比上年增加1.17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51万人,比去年减少0.0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08万人,比去年减少0.37万人。

截至2023年末,萧县提供住宿的民政工作机构105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4440张。

环保事业

2023年,萧县森林面积76121.5公顷,与去年持平;自然保护区面积5288公顷,比去年增加21公顷。农膜回收率89.2%,秸秆综合利用率98.5%,水利工程供水能力3412.70万立方米,堤防达标率100%,水土保持率97.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0%。

2023年,初步核算,萧县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167.18万吨标准煤,增长13.1%,单位GDP能耗0.3706吨标准煤/万元,增长7.0%。

交流活动

2009年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2016年中国腐蚀控制发展论坛暨防腐施工技术研讨会。每年举办萧县知名企业家联合会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16年3月,萧县境内共有国道线3条,国家高速2条,省道线3条,快速通道4条,环城道路3条。萧县高速公路为72千米,国家一级公路为69千米,国道、省道187千米。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6.3%。

截至到2019年12月31日,萧县县道321.65千米;乡道808.441千米;村道2309千米;专用公路5.696千米。

铁路

截至2017年底,萧县境内共有2条高铁、2条普速铁路线、2条城际客运专线,萧县高铁里程为45千米,郑徐高铁萧淮客运联络线萧县北站形成T字枢纽,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即华东华中西北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铁路干线。郑徐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之一的徐兰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交通

主词条:萧县公交徐萧城际公交

截至2016年9月,萧县公交公司共有公交车60台,公交线路12条,普通车单一票价1元、刷卡0.7元;空调车单一票价2元、刷卡1.4元。

主词条:萧县公共自行车

截至2016年7月,萧县共建设42个自行车站点,投放1000辆自行车,借车卡每天使用不限次数,每次一小时内免费,单次超时按1元/小时收取超时费。

萧县出租车起步基价5元/2.5千米,车千米运价为1.4元/千米,夜间(24:00-次日5:00)起步价不变。

历史文化

综述

主词条:金寨文化孝善文化两汉文化

史料载:萧县“城形争南北诸朝,风气兼东西两楚”。自秦汉时起就是贯通东西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之地,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文献之邦”的美誉。从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开始,萧县书画就已孕育雏形。考古发掘证明,萧县自战国时期就有书迹绘事。据清朝同治年间《萧县志》记载:出生于萧县绥舆山的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精通翰墨,其子孙也多以书画名世。之后,萧县民间习书作画蔚然成风。

诗词

王安石黄庭坚曾巩晁补之晁端中陈师道等文坛巨匠以及大宋皇帝高宗赵构都曾或写过萧令(陈),或写过萧景、萧事(白土镇、龙泉寺、清心亭、拱翠堂、颜子柳等)。

书画

主词条:画乡赋萧县书画宋绘

萧县书画古称宋绘,从数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开始就已出现,书画传统绵延至明代,清中晚期形成民间中国画·水墨写意的“龙城画派”,享誉徐淮。现代萧县被称为国画之乡,由萧龙士为代表的萧籍画家创建了江淮大写意画派,1993年,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截至2015年9月,设有10多个书画艺术协会,有书画家4万人,省级以上书画协会会员400多人。

龙城画派

龙城画派”,发端于明末,形成于清代中期,发展壮大于清末民初。该时期,影响较大的书画家有王之麟、许辉祖、吴作樟、张太平、路荫南、侯子安、谢来占、王为翰袁汝霖、刘云巢等,他们冲破笼罩画坛的“四王”画风,追逐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触写实,师法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趣趋于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一种新的画风和流派。因其影响较大,活动中心又在龙城,故称“龙城画派”。

江淮画派

萧龙士江淮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该画派经过几十年来的继承发展,成绩斐然,“龙门学士”中有的在安徽画坛已崭露头角甚至成为中坚人物。

工艺

萧县剪纸

萧县是书画艺术之乡,而萧县剪纸,堪称水墨丹青的姐妹艺术,历史悠久,蕴涵丰富,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表达了心中的理想、愿望,又美化了生活、环境,增添了祥和、喜庆、欢乐的气氛,体现了剪纸自身价值。

石刻艺术

萧县石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雕刻艺术。始于汉代画像石,已有二千多年。石刻取材于该县山中的青石,青石蕴藏丰富,质地细密,坚硬耐风化,宜于雕镂艺术品。

截至2016年底,该县拥有汉画像石陈列馆和汉画学术馆等2座主题馆,藏有汉画像石300余块、国家一级文物16件,汉画内容涉及生产劳动、神话故事、珍禽瑞兽等6类,雕刻技法包括阴线刻、弧面浅浮雕、高浮雕等,为研究两汉时期的文化、经济、习俗及绘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萧县出土160余块汉墓石版浮雕,内容涉及诸多上古神话传说和史迹。萧县汉画像石是绘画和雕刻两门艺术结合的产物,是汉代民间艺术的综合体现。

戏曲

明、清时萧县是曲艺、戏曲之乡,渔鼓坠子大鼓琴书梆子拉魂腔花鼓戏等曲艺、戏曲活动频繁。现代有萧县坠子花腔渔鼓萧县梆子戏淮北花鼓戏等本土戏曲。

萧县坠子

萧县艺人在演唱河南东路坠子的基础上,大量汲取了当地其他曲种和徐州梆子的音乐唱腔,逐步形成了“说、唱、噱、做”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萧县坠子。萧县坠子戏为板腔体,板式、曲调包括新创的主要有:平板、寒板、慢板、慢板连、快板、正十字、倒十字、三字锦、五字嘣等,典调优美,长于抒情和叙事。伴奏乐器为简板、坠胡。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

花腔渔鼓

花腔渔鼓又称渔鼓道情、梆梆筒子,是一种安徽省的汉族戏曲剧种。敲打渔鼓配上说唱,就成了渔鼓道情这种演艺形式。渔鼓从清末开始盛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一人边演唱边伴奏,右手拍击渔鼓,左手敲击竹板作为伴奏。流行于中国民间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汉族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和传播道教教义思想的通俗说唱。花腔渔鼓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萧县梆子戏

萧县梆子戏的唱腔融于河南和山东梆子之间的腔调,属板腔体,曲调丰富,结构严谨,能够细致地表达各种感情,唱腔板式有载版、非板、慢板、流水板、二八板,二八板又分为二八、慢二八,紧打慢唱,生动地表现人物唱腔。梆子戏在县城各乡镇流行,群众非常喜爱,极大丰富了全县人们的精神生活。

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是安徽省极具民间特殊演唱风格的汉族稀有戏曲剧种之一。淮北花鼓戏的唱腔哀婉缠绵,低徊流转。尤其“寒调”,唱来如泣如诉,如哀如叹,别具一格,极富个性。民间向有“花鼓戏难学、难唱、又难听,听过三天,迷上就不轻”之说。乐多哀音,行腔幽婉低徊。可谓原汁原味民间俚俗戏曲音乐的活化石。出生于萧县农村的周钦全是淮北花鼓戏的传承人,2008年时,淮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萧窑

萧窑即安徽省萧县窑,窑以地名,称“萧窑”,始创烧于隋朝,与芜湖的繁昌窑、淮南的寿州窑并成为安徽三大名窑之一。萧窑是南北窑瓷文化交汇的“中间站”。器形、釉色与寿州窑相似,宋以后以烧瓷为主。萧窑在唐代除烧黄瓷外,还兼烧白瓷与黑瓷。史树青主编《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陶瓷、萧窑》中说:萧窑“纹饰以印花、绣花、画花为代表,题材以折枝、虫鸟等为多,几何图形较少,受到画风的影响。”

姓氏

萧县是萧姓的起源地。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禽兽逃匿,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因其功绩,孙都得到了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今安徽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其后代都姓萧。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讳叔,字正义)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宣公十二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方言

主词条:萧县话萧县方言

古萧县地域辽阔,上古时代此地建有萧国,历史上称之为“东夷”,所操语言为“夷言”,与吴越语同属东南夷越语系。萧县地处淮北,历史上南北朝廷往往以淮河为界,因此,萧县方言多受中原与齐鲁方言冲击。大约南宋以后,萧县方言已与中原汉语较为相近了。总体来说,萧县方言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较为接近。萧县方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是词汇。萧县方言中存留着许多古词语,这些词语仍然保存着古代汉语或早期白话的面貌。

饮食

萧县地处四省通衢处,饮食受南北菜系的影响,萧县菜吸收与改善鲁菜沿淮菜徐州菜等菜系,形成独有特色的地区菜系。反映萧县饮食特色的“全羊宴萧县羊肉)”已有300多年历史,形成圣泉寺丁里镇筛子泉龙城镇“四大羊美食集群”。

地方节日

萧县主要的有“伏羊文化节”“葡萄文化节”“皇藏峪桃花节”等文化活动。

文物

截至2017年底,萧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5处,市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7处。

地方特产

风景名胜

截至2017年底,萧县有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1家。

截至2023年末,萧县有4A级旅游景区2处。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