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

更新时间:2023-02-11 22:26

龙骨,指龙的骨,别义为一种中药名。另外指船或建筑的主干,龙比喻船或建筑物。在吉林省四平伊通县二龙湖附近的水潭有龙骨的传说,传说1943年日本人在那个地方修水库,在潭底挖到了龙骨。

古代龙骨记载

唐代

《唐年补录》载: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县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血不氵于箔,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也。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余丈。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角各长二丈。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

宋代辽国

《辽史·太祖本纪下》记:“神册五年(公园920年)夏五月庚辰,有龙见于拽刺山阳水上。上射获之,藏其骨内府”。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介绍过他出使契丹时所闻该事,元好问续夷坚志》对该事谈的较详细,是条五尺小龙。

现代龙骨记载

1934年的营川坠龙事件里的龙骨:1934年8月8日,营口发现了一具与传说中的龙极相似的尸体,并且此前有附近居民见过、接触过其活体。当时的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骨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当时《盛京时报》还派人采访,称之为“龙”、“天降龙”、“营川坠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轰动一时。《营口市志》第一卷中记述:“(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进科学》栏目于2004年12月3日播出了纪录片“破解七十年谜团”,及2008年5月14日cctv10台《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龙影遗骨》,说《盛京时报》的介绍是脊骨28节(比较,须鲸的脊骨为57节)。节目介绍,孙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块“龙”骨捐献给了市史志办公室,后专家通过显微镜鉴定它们与野马的牙齿骨在纹理上相似,而年代则显示为一万多年前的化石,很奇怪。

脊骨28节、骨质纹理类似野马牙齿骨、骨龄有化石感,是它几个特点。

神奇传说

传说有神奇的治疗效果

营口市史志办编的《营口龙之谜》一书,有营口日报记者徐榕写的多篇文章,谈1934年的营川坠龙事件,其中的“我有龙骨”一文,谈孙正仁老人捐五块龙的牙骨,孙介绍,营口有的老医生本来不会接骨,却用他给的龙骨粉末把骨折伤者的骨接合了。

传说能够垒水

龙的下颌骨有小簸箕大,某人得到了一块,说是和普通的骨头差不多,不过很有神效,伤口出血了,把骨头研成末抹上一点立刻血就止住了而且连一点疤痕也没有,把龙骨研成末在水碗边抹上一圈,再向碗里倒水。即使水高出碗口几寸,水也不会从碗里流淌出去,只能看到水在碗上滴溜溜的打转。这是垒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