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恩洪

更新时间:2024-01-26 23:21

高恩洪(1875—1943)山东蓬莱人,字定庵,亦作定安。上海电气测量学堂毕业,后留学英国皇家学院。1922年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代理教育总长。1943年病逝于北京。

人物生平

高恩洪(1875~1943),山东蓬莱人,字定庵,亦作定安。1901年到英国留学,6年后学成回国,出任首任驻西藏的电报局官员。在西藏任职两年后回到北京,不久又任津浦铁路督办徐世章的机要秘书、奉天巡抚唐绍仪的主任秘书。在辛亥革命前一年调任电传部洋务总办,后来又任上海电报总局局长。1922年6月,高恩洪进人内阁,担任国务院代表、交通总长,后又兼任教育总长。

1923年,高恩洪辞去交通总长职务,接任胶澳督办。上任后向各国驻青岛领事馆发出通告,“日本军队不得驻扎青岛市区以内,现有驻军限期撤退”。他还创办了私立青岛大学,即现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1924年,遭皖系军阀绑架,失踪多时。以后,高恩洪隐居上海,开办了沪闵汽车运输公司。几年后拥有上海沪闵公路、兴业银行、房地产和钛白粉厂等多家工厂的许多产业。“八·一三”日本侵占上海,邀高恩洪出任上海市长,遭其拒绝。后离开上海到北京隐居。1943年病逝于北京,享年68岁。

人物事迹

私立青岛大学是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首任校长是高恩洪先生。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将青岛开放为国际商埠,这个时候,青岛已经成为北方著名的港口,发达的基础设施,无可比拟的自然环境,引发了北洋政府、社会贤达和文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期盼:青岛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点,在青岛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大学。

1924年4月在吴佩孚保荐下,高恩洪出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到职后,深感青岛“为东南要区,沿海重镇”,“于此设立大学,发展文化最为相宜”,“即可承继礼义之邦荣誉之历史,又可为国土重光之纪念”。鉴于此,高恩洪接受了青岛富绅和教育界人士刘子山、孙广钦等人的建议,发起创办私立青岛大学,校址选定万年兵营(德占时期的俾斯麦兵营)。私立青岛大学于5月29日开始筹建,实行董事会制。8月21日,学校董事会举行会议,公推高恩洪为校长,聘请孙广钦为校务主任,李贻燕为教务主任,并接受刘子山出资创办的私立青岛中学为附属中学,报请省督办府备案。至此,学校的筹建工作遂告完成。

高恩洪在筹建私立青岛大学的同时,于8月11~13日在青岛、北京、南京、济南等四地同时考试招生。限于学校条件,本届只录取工科、商科新生各40名。考生大都来自山东、江苏、湖南、广东等15个省市。在招收的学生中有罗荣桓、彭明晶、张沈川等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除在国内招收学生外,还有来自南洋和朝鲜的9名学生,这也是中国海洋大学历史上招收的第一批留学生。

1924年9月15日,私立青岛大学首届学生入学,并宣布校规。9月20日,私立青岛大学正式开学上课。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补行开学典礼,并定该日为私立青岛大学成立纪念日,中国海洋大学定该日为学校的校庆纪念日即缘于此。10月,《私立青岛大学暂行大纲》颁行,《大纲》分九章,对办学宗旨、学科设置、入学资格、学位授予、常设机构、校董会及训育、图书等专门委员会的组成及其主要职责,均做了明确规定。《私立青岛大学暂行大纲》开宗明义: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为宗旨,拟设文、理、法、工、医、农、林等七科。本科修业年限一律4年;学生修业期满,考试及格,授以某科学士学位。

学校延聘教师十分严格,聘请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师资来源之一为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毕业的学生;一为高薪聘请海外归国的留学生。据1925年的统计,私立青岛大学全校教职员中留学生有11人,约占教职员总数的42%强,尤其以留学美国的最多。多数教师年龄在30-40岁之间,年富力强,学识涵容中西。学生们也能勤奋好学,学习风气甚浓。

1924年11月,因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战败,高恩洪被迫去职,经费断绝,学校频于倒闭。由于时局动荡,经费短缺,奉系的温树德任继任胶澳商埠督办后,强借空闲校舍供军方使用,学校一片混乱,师生严重流失,学校此时每况愈下,自1925年未再招生。1928年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军阀败逃,学校的经费逐渐断绝,不得已于同年5月停办,学生均按结业处理。1930年,在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国立青岛大学,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私立青岛大学是中国海洋大学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在山东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青岛市历史上第一所由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也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私立青大时期时间虽不长,但它在中国海洋大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高恩洪作为私立青岛大学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居功至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