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派

更新时间:2024-01-02 12:03

在中国历史上,顽固派曾出现在两个时期,一是在清朝,一是在民国时期。

清末顽固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就如何解决内外矛盾问题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顽固派是一批对世界发展形势一无所知的极端腐朽的贵族、官僚,他们因循守旧,愚昧无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顽固派代表了清朝统治集团中最腐朽、最教条的势力。

代表人物是慈禧太后和同治帝的老师、蒙古贵族、大学士倭仁等人,倭仁去世之后便以徐桐、刚毅等信奉理学为代表的大臣为首。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又加入了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等宗室贵族。

中华民国时期

1927年后,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后来,与反动派形成合流,国民党顽固派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其指挥的军队常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发生摩擦和冲突,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