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崖

更新时间:2024-04-27 11:02

陡崖,陡峭的山崖。陡崖的地形特征近似于垂直的山坡。在地理上作为一个专业的地理用语。是五种基本地形部位之一。

词语简介

陡峭的山崖。 是悬崖的近义词。是五种基本地形部位之一。

出处

示例

华山《山中海路》二:“亏得 祁连山的马,会爬山,人下不去的陡崖,它后蹄并住前蹄,一出蹓,就慢慢地滑下去了。”

雷加《命名的传统--三门峡散记之一》:“这位青年工人,站在 三门峡 的陡崖上,下了决心。”

地理学定义

特征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高度不相等,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表示方法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陡崖相对高度计算

(n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

(n-1)*等高距≤h<(n+1)*等高距

需注意,有四种特殊情况不可使用该公式,在此不过多赘述。

数学定义

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常看到陡崖的存在,但是不是所有的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都有表现。它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等高距的大小。一般说来,等高距越大,能表现的陡崖越少,反之,就越多。如陡崖高度为100米,如果等高距小于等于50米,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能表现出来。如果等高距大于50米,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如下图:同一陡崖采用不同等高距绘的图。

A图等高距为100米,只有200米等高线过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就没有表现。B图等高距为50米,有150米、200米两条等高线过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就能表现出来。

二、是陡崖顶和底的海拔。由陡崖顶和底的海拔高度除以等高距的值的特征来决定的,这两个或其中一个值越接近整数越易表现出来,这两个值的小数部分越接近0.5,越不易表现出来。如AB两陡崖的相对高度都是80米,等高距为50米,A顶海拔140米,A底海拔为60米,B顶海拔160米,B底海拔80米。在A陡崖上只有100米等高线经过,50米和150米等高线都不会经过,因此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看不到A陡崖。而在B陡崖上有100米和150米两条等高线经过,因此在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就能看到B陡崖。如下图所示。

三、是陡崖高度。陡崖高度小于一个等高距时,最多只有一条等高线经过,相应的图中一定不能看到陡崖。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一个等高距而小于两个等高距时,可能有两等高线经过,相应的图中可能看到陡崖(能否看到是由陡崖顶或底的海拔高度来决定的)。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两个等高距时,至少有两条等高线经过陡崖,相应的图中一定能看到陡崖。如下图。

A、图中陡崖高度小于一个等高距100米,最多只有一条等高线过陡崖。

B、图中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一个等高距100米、小于两个等高距200米,可能有两等高线经过。

C、陡崖高度大于等于两个等高距200米时,至少有两条等高线经过陡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