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7:50

貊,汉语二级字,读作貊(mò),古代汉族对东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貊也通“寞”,意为寂寞。

基本字义

(1)古代汉族对东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 [a nor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

东北民族——貊,先秦时期北方民族。貊字古多作“貉”,往往与“胡”连称“胡貊”,泛指貊和北方民族。《山海经》有貊国,近燕。《周礼》有“九貉”。可见其族类之多。西周时,貊为北国之一,

华夏蛮貊。――《书·武成》

(2)通“寞”。寂寞 [lonely;forlorn;solitary]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诗·大雅·皇矣》

(3)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

(4)熊猫的别称

(5)貊,是汉语汉字,读音:mò,古代汉族称对东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貊也通“寞”,意为寂寞。貊,也是姓氏,貊姓为台湾罕见姓氏之一。大陆也有此姓氏,分布在河南郸城,新疆等地区。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莫白切,音陌。本作貉。或作貊。《书·武成》华夏蛮貊。《诗·大雅》其追其貊。《传》追、貊,国名。

又《诗·大雅》貊其德音。《传》静也。《笺》德政应和曰貊。

又兽名。《後汉·西南夷传》哀牢夷,出貊兽。《注》《南中八郡志》曰:貊大如驴,状颇似熊,多力,食铁,所触无不拉。《广志》曰:貊色苍白,其皮温煖。

又《韵补》叶末各切。《张载·七命》华裔之奚,流荒之貊。语不传于輶轩,地不被乎正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