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

更新时间:2024-09-16 10:37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出生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时期诗人、文学家。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

人物生平

苏舜钦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父苏协始由梓州铜山迁居汴京。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苏舜钦出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

苏舜钦年轻时即不顾流俗耻笑,和穆修一起提倡古文,比尹洙欧阳修等开始提倡的古文运动都早。22岁时,因父亲官职而得以补太庙斋郎荥阳(今属河南)县尉景祐元年(1034年)中进士。历任蒙城(今属安徽)、长垣(今属河南)县令。

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揽人才,准备实行新法。苏舜钦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政治改革。时值进奏院祀神,苏舜钦按照惯例,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王拱辰诬奏苏舜钦以监主自盗,借以打击范(仲淹)、杜(衍)。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与会的名士十余人同时被贬逐。被废后,离开开封,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庆历八年(1048年),复官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即病逝,卒时年仅四十一岁。

主要影响

文学

苏舜钦青年时期,就以文章知名。他不受当时浮艳文风的束缚,与穆修等致力于古文和诗歌的写作。

韩愈白居易的诗论精神相一致。

 苏舜钦的文学创作,可以进奏院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在前期,其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紧密联系。许多上皇帝书和上执政大臣书,打破了骈四俪六的束缚,文笔犀利,议论激烈,抨击弊政,要求改革,多是有战斗性的政论文。诗歌的突出特点也是具有政论性和战斗性,往往就当时的政治事件和现实问题直抒己见。如《感兴》第3首,就林姓书生上书获罪的事件对统治者堵塞言路的残暴手段进行揭露和抨击。《庆州败》就一次丧师辱国的战役,对主将的怯懦无能和执政者的用人不当作了尖锐的指斥。《己卯冬大寒有感》、《城南感怀呈永叔》、《吴越大旱》等五言长篇,深刻反映了天灾人祸交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的社会现象,对广大人民的苦难倾注了同情。《送李冀州诗》、《寄富彦国》、《送杜密学赴并州》、《送安素处士高文悦》一类诗,极力描述外患严重,鼓励友人们效命疆场。《吾闻宋诗里最早见于苏舜钦的作品。

 在后期,隐居生活局限了他的视野,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减少,寄情山水的作品增加。散文《沧浪亭记》描写了沧浪亭的幽美风景,抒发逃避现实、冲旷自得的生活情趣。《初晴游沧浪亭》、《淮中晚泊犊头》、《夏意》等小诗,也写得新鲜恬淡。但他并没有真正忘怀于世事,象散文《答韩持国书》和诗歌《遣闷》、《淮中风浪》、《夏热昼寝感咏》等,都暴露了世态的炎凉和政治的黑暗,抒发了蒙冤受害、壮志难酬的悲愤。 苏舜钦是慷慨、豪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诗人,他的诗歌也热情奔放,有别于梅尧臣六一诗话越州云门寺大风》),想象奇特,借助自然景物形象抒写愤世嫉俗、勃郁不平的情怀,最能体现他的诗歌风格特点。但他的诗大多缺乏含蕴和韵味,语言也往往失之粗糙与生硬。 

书法

苏舜钦的书法真迹现在已经找不着,但在当时应当是很多的,现在所能见到的主要是《怀素自叙帖》的前补六行和末尾的跋语。苏舜钦曾对怀素自叙帖》有补有跋,据李郁周考证,苏舜钦家曾藏有两本怀素《自叙帖》。米芾曾亲见并有跋语,他既见过苏舜钦所补前六行的那一帖,也见过另一完好之本,以米芾的专业精审和艺术的深厚学养,尚未指出苏舜钦所补之优劣,可见他对苏补本的肯定,这也正是苏补本神完气足,足与全本无异所致。苏舜钦的添补和跋尾,足见其草书的功力确为不凡。线条干净流畅,起讫分明,笔势变化多样,转折相间而又灵动多姿,章法不甚布置而又自然天成,疏密开合、正欹擒纵一任自然。帖末的行书与前面的草书也相得益彰,从字的体势用笔来看当更多地取法于初唐诸家,法多于意,用笔凝重,尤有欧阳询陆柬之的风神。

苏舜钦的书法虽以草书为胜,其行书、楷书也有很高的价值,这从前人的评价之中可以看出。虽然苏舜钦的书法作品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但他对有宋一代的书法风格的影响以及对后世书法的影响都是功不可没的。

苏舜钦没有专门的书论著作,仅散见于欧阳修的一些著作中,欧阳修《学书为乐》中记载:“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可见苏舜钦把学书习字看作是人生一乐事,随心性消遣之笔。又见“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其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可见,他喜欢论笔讲法,但不被笔法所困;他用心学书,以心为本,抒发性情,不为外事所困,这些思想都是尚意书风的征兆。受此书学思想影响的主要有欧阳修宋四家等书家。

历史评价

欧阳修:①子之心胸,蟠屈龙蛇。风云变化,雨雹交加。忽然挥斧,霹雳轰车。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仆如麻。须臾霁止,而回顾百里,山川草木,开发萌芽。子于文章,雄豪放肆,有如此者,吁可怪邪!(《祭苏子美文》)②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摘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苏氏文集序》)③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六一诗话》)④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而时发其愤懑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其虽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宋史》:①舜钦少慷慨有大志,状貌怪伟。②舜钦数上书论朝廷事,在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争为人所传。

徐轨:史传子美慷慨有大志,当天圣吋,与河南穆修为古文诗歌,一时豪俊多从之游。欧阳文忠公亦谓:“余学古文反在其后,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嗟乎,由文忠之言观之,则其文章风节,固自傀伟非常,而雄奇历落之气,尤足以挽颓波,而为欧苏诸大家之前导也,岂止抗衡于晁张诸公间哉?(《苏子美文集序》)

王辟之:苏子美有逸才,词气俊伟,飘然有超世之格。(《渑水燕谈录》)

曾巩:舜钦慷慨有大志,好学,工文章,废居苏州,买水石作沦浪亭,时见其志于歌诗。又善书,酣醉落笔,人竞收以为宝,当时伟人如欧阳修辈皆相友善,亦数尝上书论时事。(《苏舜钦小传》)

黄庭坚:①予学草书三十余年,……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②子美于蜀绫纸上写楷字,极端劲可爱。(《书论: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

王称:为人倜傥不羁,尤长于古文、歌诗、行草,士大夫收之以为墨宝。(《苏舜钦小传》)

宣和书谱》:文臣苏舜钦字子美,……貌奇伟,工文章,历官有政声。虽居下僚,而慷慨喜言事,一时名卿喜与之游。杜衍以女妻之,人谓冰清玉润。作字沉著,而精神充实。尤工行草,评书之流谓入妙品。当时残章片简传播天下,美其文翰者,有“花发上林,月晃淮水”之语。

李星根:余于诗古文词,无能为役,独念子美当北宋之初,以文章为欧曾苏王黄导正轨先路,则固不敢谓世无子美,而开宋代风气者无人,然要不敢谓一代风气之所开初非难,而子美未足为贤也。(《苏子美集跋》)

清·宋荦:文章雄健负奇气,如其为人,以之妃晁俪张,殆无愧色。顾晁、张继起于古学大盛之日,而子美独崛兴于举世不为之时,挽杨、刘之颓波,导欧、苏之前驱,其才识尤有过人者。学者论宋初古文,往往以子美与伯长并称,其实伯长不及也。(《苏子美文集序》)

清·叶燮: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钦二人。(《原诗》)

当代·戴建业:①其诗感情奔放粗犷,想象奇特夸张,语言刚健有力。②梅、苏都是宋诗的开路人,自然难免有开路者不成熟的地方:梅尧臣的古淡有时滑入干涩,苏舜钦的粗犷又往往邻于粗糙。

当代·傅平骧、胡问陶:苏舜钦是北宋中期的一个爱国志士和杰出的文学家。他是以范仲淹为领袖的政治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又是以欧阳修为盟主的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倡导者。

主要作品

个人著作

苏舜钦亡后,好友欧阳修于皇祐四年(1052年)整理其遗稿并编成《苏氏文集》十卷。又于皇祐五年(1053年)在《与梅圣俞书》中说: “近为子美编成《文集》十五卷。”此后,关于《苏氏文集》之名称与卷数均有所不同,如南宋高宗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题为《苏子美集》十六卷,孝宗时施元之对苏舜钦集重新刊刻,题为《苏子美集》十五卷,宁宗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题为《沧浪集》十五卷,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沧浪集》十五卷”,元脱脱《宋史·艺文志》著录“《苏舜钦集》十六卷”,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苏舜钦《沧浪集》十五卷”,清初王士禛在《池北偶谈》卷十七提及“宋苏舜钦子美《沧浪集》十五卷”。可见,自宋迄清,有十五卷和十六卷两个版本,十卷本早已荡然无存。清代康熙年间,针对版本佚失情况严重,宋荦以所藏本进行重新校订,由徐惇復刊刻成《苏子美文集》十六卷(白华书屋本),可惜宋荦在序中未提及藏本之来源。随后,清人何焯以宋荦《苏子美文集》为底本,又以吕无党校本、吴文定公丛书堂钞本重新校勘,编成校语,一一标明出处。从以上的情况看,苏舜钦的诗文曾有两个宋版本子: 一为南宋施元之刊刻的《苏子美集》十五卷,由于镂版于三衢,亦称“三衢本”; 二为何焯引以校勘的丛书堂钞本,亦保留宋版原貌。如今,这两个版本已失传,但何焯据之校勘所编成的校语,存于他人临摹、过录何校的本子中。如顾广圻钱泰吉、李星根等人的校本和黄丕烈姚世钰唐仁寿陈乃乾叶景葵等人的过录本,这些校本和过录本对苏舜钦文集版本的辨伪和纠误起到了参考作用。到目前而言,以上各种版本、校注本和过录本,大多已亡佚了,只有大约五种版本。其一为上海商务印书馆据“白华书屋本”(即康熙中宋荦校订、徐惇復刊刻《苏子美文集》十六卷)影印的《苏学士文集》十六卷,又称“四部丛刊本”。其二为上海中华书局根据宋荦校本刊刻的《苏学士集》十六卷,又称“四部备要本”。其三为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津阁所收录的《苏学士集》十六卷,简称“四库全书本”。以上三个版本无论诗文的编排次第还是文字都基本相同,当出自同一版本。其四为今人沈文倬点校的《苏舜钦集》(中华书局,1962年)。该书采用清康熙中宋荦校订、徐惇復刊印的十六卷《苏子美文集》为底本,并依据黄丕烈过录本、陈乃乾过录何焯校本、李星根十卷本进行校勘,书后附有沈氏所撰《苏舜钦年谱》,年谱每年条下先述时事,后叙苏舜钦年龄及事迹,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其五为傅平骧、胡问涛的《苏舜钦集编年校注》,此书以商务印书馆影印的《苏学士文集》为底本校勘,并参考多种校本,是迄今最完备的苏舜钦作品集。该书不仅对苏舜钦的诗文进行了校注,还对90%的诗歌和所有文章进行了编年,对于诗文的写作背景、人物地理、典章制度及真伪考辨等,都有详尽的注释; 诗文后面为附录,附录一为拾遗,在沈本《拾遗》和来云《苏舜钦诗文续拾》的基础上,搜罗更为广泛、齐备,并进行了考辨,附录二为年谱,附录三为传志、杂文,附录四为赠诗、悼诗,附录五为诗话、笔记,附录六为序跋、题识。

出版图书

轶事典故

读书佐酒

据元朝陆友仁研北杂志》记载,苏舜钦性格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衍家中,每晚读书,以喝一斗酒为标准。杜衍十分怀疑,就让子弟暗中察看。听说苏舜钦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行刺秦始皇,却只砸到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苏舜钦就突然搓着手说:“可惜啊!没有击中。”于是满饮一杯。又读到张良说:“开始我在下邳起义,与陛下在陈留相遇,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呀。”苏舜钦又拍着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又喝下一大杯酒。杜衍听完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喝一斗不算多啊!”

后世纪念

遗迹

苏公井,苏舜元在福州任职期间,因见当地淡水缺乏,居民取水困难,遂不惜劳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择地凿井,造福百姓。据现有文献统计,至少有苏公井十二口。

苏老亭,原名疑骖亭,因苏舜元曾游历至此在亭中休憩,后改名为苏老亭。

苏老涧,同为苏舜元游历之时在此休憩而得名。《八闽通志》云:“苏老涧在(长乐)县西十二法涧寺前。宋庆历中,宪使苏舜元经此,临流而乐之,后因以名。”《长乐县志》:“苏老涧濯缨石,在十二都。宋庆历中,观察使苏才翁憩于法涧寺,勒六字于石壁。”

垂露亭,因苏舜元在亭旁石屏题字,字法垂露体,故得名。《长乐县志》:“垂露亭在七都瑞峰寺前钓鳌石上。宋庆历中,观察使苏才翁刻字于石屏,字法垂露体,故名。”

瑶华洞题字,苏舜元在福州任职期间游历四方,留下大量石刻题字,此其一。正书“瑶华洞”三字,字径八寸。左书“皇祐元年己丑九日提点两浙刑狱”,右书“守尚书度支员外郎苏舜元立石”,二十七字。

钓鳌石题刻。

才翁所赏树石,楷书“才翁所赏树石”六字,在福州罗源县走马岭。如《老学庵笔记》云:“予为福州德宁县主簿,入郡,过罗源县走马岭,见荆棘中有崖石刻‘树石’二大字,奇古可爱,即令从者薙除观之,乃‘才翁所赏树石’大字,盖苏舜元书也。因以告县令项膺服‘善作栏楣护之’云。”

鼓山篆书,篆书“才翁”二字,乃苏舜元题名,在福州鼓山喝水岩

灵源洞楷书,楷书“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戌孟秋八日游灵源洞”二十四字,《(乾隆)福州府志》:“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戍孟秋八日,游灵源洞,楷书,径二尺,镌鼓山洞中。”

瀑布岩题名。

苏舜钦于庆历五年(1045年)携妻子南下,流寓苏州。他在府学东边发现一块弃地,附近还有荒芜的池馆。于是他花了四万钱将它买下,加以修葺,还在水旁筑亭,取《楚词·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将此园命名为“沧浪亭”。

墓址

苏舜钦去世八年后,其妻杜氏“嘉祐元年(1056年)十月某日”安葬苏舜钦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苏舜钦安葬的地点,《光绪丹徒县志》卷二“檀山”称:“苏舜钦墓在山下之石门村。”当在今檀山路中段到南段一带。

活动

2022年4月14日,中江县召开“铜山三苏”文化研究挖掘利用工作座谈会。12月28日,由德阳市文联、眉山市文联、中共中江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德阳(中江)·眉山“赓续文脉——铜山眉山三苏文化书画精品联展”在中江县举办。

为挖掘传承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铜山三苏(苏易简、苏舜元、苏舜钦)”文化的挖掘和传承,2023年12月1日,中共中江县委、中江县人民政府、德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文化传承创新系列活动,在四川中江启幕。现场还宣布设立“铜山三苏文化基金”,并宣布成立“铜山三苏文化基金管理委员会”。当天下午还举行了“铜山三苏”文化研究座谈会。

雕塑

德阳《名人园》滨河公园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市内,峨眉山北路沿河景观公园走廊地带(滨河景观东大桥至黄河大桥沿线段),《名人园》内共有雕塑组雕、圆雕、浮雕14组,由四川雕塑艺术家罗平设计,全部使用德阳本地的红、黄两种砂岩雕刻而成,运用多种雕塑艺术形式表现了德阳市历史上的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有中江三苏:《文魁铜山,懿笔新彩》(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

人际关系

苏氏为汉典属国苏武之后。隋唐时的苏绰苏威苏瓌苏颋皆是其祖上功名显赫的人物。苏颋的八世孙苏传素避广明乱入蜀,遂著籍铜山。长子苏检后又返唐,为昭宗宰相;次子苏拯与兄相随,为容管经略使;幼子苏振留蜀,为铜山县令。苏振子苏寓为后蜀剑州司马,因仕途失意,遂退隐盐泉。苏寓子苏协为后蜀广政十八年进士,初仕彭州掾,后迁合州幕职,复为陵州推官,后又升判官。入宋后,降为怀州法曹,改理曹,又改河南户曹。后因苏易简为翰林学士,推恩,授光禄寺丞开封兵曹,赐五品服。淳化元年卒,葬开封宰辅乡,优诏赠秘书丞。

(以上参考资料)

人物争议

生卒年

苏舜钦的生卒年一直存有争议:

陈植锷在《苏舜钦生卒、籍贯考》中,据南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8所载“天圣七年六月丁未……太庙斋郎苏舜钦诣登闻鼓上疏……舜钦时年二十一”上推,考定苏舜钦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卒于庆历八年(1048年)。后来,杨松冀在《苏舜钦生卒年考》一文中根据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云“(苏舜钦)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认为以前的推论忽视了公历和农历的换算,庆历八年十二月初一已经是公元1049年1月7日,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实已是公元1049年1月7日以后甚至2月初。如果“卒于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没问题,那么苏舜钦卒于公元1049年是确定无疑的。再上推41年,苏舜钦应生于1009年。而吴伯雄在《苏舜钦及其诗歌研究》一文中肯定了杨松冀对苏舜钦卒年的阴阳历的区别,但认为据此往上推41年则不妥,因为中国古人以干支和年号纪年,并不采用公元纪年法,今人为了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往往以公元的年份来换算作家的生卒年,但须注意的是,古人是没有这种概念的。因此,可以说苏舜钦卒于1049年,但要往上推算他的生年的时候,则只能用“阴历”的1048年,而非阳历的1049年。所以苏舜钦应生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籍贯

苏舜钦的籍贯计有梓州铜山、绵州盐泉、开封和武功四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朱杰人在《苏舜钦籍贯及世系考》中,根据欧阳修所撰《苏舜钦墓志铭》“其上世居蜀,后徙开封,为开封人”的说法,结合相关史料,得出苏舜钦籍贯为开封,祖籍为绵州盐泉,郡望为武功。陈植锷、傅平骧张文彦等研究者皆持此说。但张邦炜在《宋代盐泉苏氏剖析》(见其论著《宋代婚姻家族史论》)文中,推定苏氏籍贯为绵州盐泉。谭积仁《家族视域中的苏舜钦研究》赞同张邦炜之说法。但自从苏舜钦的祖父苏易简开始,就从四川迁居到了开封,苏舜钦就是在开封出生的,所以,他的籍贯应当是开封,绵州盐泉只能算作他的祖籍。

与欧阳修订交时间

苏舜钦与欧阳修是至交好友,关于二人订交之时间,学界多定在定在天圣六、七、八年间(1028年—1030年),但吴伯雄在《苏舜钦及其诗歌研究》一文中认为,苏欧之订交,当在景佑二年(1035年),苏舜钦自蒙城(今属安徽)往长安奔父丧途经开封之时。

史料索引

《宋史·卷四百四十二·列传第二百一》

影视形象

2020年电视剧《清平乐》:郑皓原饰演苏舜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