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

更新时间:2024-09-07 11:53

秘鲁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Peru,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l Perú),简称秘鲁(Peru),首都利马。位于南美洲西部。北邻厄瓜多尔哥伦比亚,东界巴西,南接智利,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太平洋。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从西向东分为热带沙漠、高原和热带雨林气候。矿业资源丰富。总面积128.5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254千米。全国划分为26个一级行政区。截至2023年末,总人口为3372.6万人,其中印第安人占45%。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历史沿革

秘鲁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家,是古代美洲大陆三大印第安文明中心之一。也是美洲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两万多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12世纪,先后经历了查文、莫契卡、纳斯卡、蒂亚瓦纳科、奇穆、帕拉卡斯文化的发展阶段,史学家称为“前印卡文化”或“古典时期“。

秘鲁的历史可以从公元11世纪开始溯源。当时不可阻挡的印加人(印第安人的一支)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了这一带海岸,征服了强大的奇穆王国。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便在安第斯高原地区建立了疆域辽阔、独具文化特色的“印加帝国”,定都库斯科,形成古老而灿烂的“印加文化”,使秘鲁古代文明达到顶峰。

12世纪,的的喀喀湖地区一个克丘亚人部落在库斯科山谷逐步强大起来,建立了名为“塔万廷苏约“的印卡帝国,定都库斯科。

在15世纪至16世纪初,这里曾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

极盛时期(1493~1525年)帝国疆土北到今厄瓜多尔的帕斯托,南到今智利马乌莱河,西到大海,东到今玻利维亚中部。

1532年11月,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179人在通贝斯登陆,乘印卡帝国因王位继承发生内讧之机,诱捕并处死印卡王阿塔瓦尔帕,长驱南下库斯科,征服印卡帝国。

1533年,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535年1月,皮萨罗定都利马,开始了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

1542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在此设立秘鲁总督辖区。

1544年,成立秘鲁总督区,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中心。

16~17世纪,秘鲁总督辖区几乎包括整个南美洲,统管巴拿马、波哥大、基多、利马、查尔卡斯(今玻利维亚)、智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检审庭辖区,为当时美洲最大的殖民地“行政单位“。解放阿根廷和智利后,圣马丁将军率4000名解放军远征秘鲁,1820年9月8日在帕拉卡斯登陆,然后进军瓦乌拉和安孔。特鲁希略等城市相继宣布独立。

1821年7月12日,圣马丁率军占领利马,同年7月28日,在马约尔广场宣布秘鲁独立,接受“护国公“称号。

1822年,秘鲁成立议会。

1822年7月,圣马丁与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瓜亚基尔会面,圣马丁弃权引退,离开秘鲁。同年12月,秘鲁议会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成立共和国。

1835年,玻利维亚和秘鲁合并,称秘鲁—玻利维亚邦联。1839年,邦联瓦解。

1879年~1883年,秘鲁联合玻利维亚同智利进行争夺硝石产地的“太平洋战争”。智利了夺取世界最大的硝石产地塔拉帕卡省,并控制了秘鲁的塔克纳、阿利卡两省。1929年,双方经过和平谈判,秘鲁收回塔克纳省。

1933年,秘鲁与哥伦比亚发生边界战争,秘鲁战败。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秘鲁全国行政区划为4级,即中央、大区、省、市(县)。全国共设24个大区和1个直属区(卡亚俄区)、195个省和1832个市(县),首都利马。24省和1个特别州分别为:亚马孙、安卡什、阿普里马克、阿雷基帕、阿亚库乔、卡哈马卡、库斯科、万卡维利卡、瓦努科、伊卡、胡宁、拉利伯塔德、兰巴耶克、利马、洛雷托、马德雷·德迪奥斯、莫克瓜、帕斯科、皮乌拉、普诺、圣马丁、塔克纳通贝斯、乌卡亚利省和卡亚俄特别州(省级)。

主要城市

利马

利马,秘鲁首都,位于秘鲁中部靠近太平洋一侧,位于秘鲁西部沿海地区,濒临太平洋,海拔120米,面积2670平方千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有豪尔赫·查维斯(Jorge Chavez)国际机场。利马主要工业有纺织、造纸、油漆和食品业等。终年少雨,是世界有名的“无雨城”。全年平均气温在16~23摄氏度之间,冬季潮湿多雾。1535年1月,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来此建城,已有400多年历史。1988年利马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阿雷基帕

阿雷基帕是秘鲁第二大城市,南部阿雷基帕大区首府,秘鲁最古老城市之一。位于米斯蒂火山山麓、海拔2300米的山谷中。这里有白雪皑皑的米斯蒂火山,四周峰峦环峙,树木苍翠,景色清幽。市内大多数房屋和教堂用白色火山凝灰岩建造,因此被称为“白色之城”。附近有温泉和印加文化遗迹。

库斯科

库斯科是秘鲁著名旅游城市,古印加帝国首都,现为库斯科大区首府。位于比尔加诺塔河上游,安第斯山间谷地,海拔3410米。四周皆崇山峻岭,林木葱郁,气候凉爽,秘鲁人称它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库斯科城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的中部,北靠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临巴西和玻利维亚,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秘鲁海岸线长2254千米,国土面积128.5万平方千米,在拉丁美洲居第四位。

地形地貌

秘鲁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安第斯山纵贯南北,把秘鲁分为3个部分:西部的沿海部分、中部的安第斯山区、东部的亚马逊地区的林区。沿海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9%;东部雨林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0%。

秘鲁西部沿海地区气候极为干燥,大部分地区为沙漠,部分小河谷存在绿洲。中部山区属安第斯山脉,地形结构复杂,地势起伏大。东部雨林地区地势平坦、河流密布。

气候

秘鲁处于热带地区,但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其气候并非单一的热带气候,而是显现出极高的多样性,在全球32种气候中秘鲁拥有28种。

西部沿海地区属沙漠草原气候,气候温和、湿度大、降水量少,但其北部的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地势高峻的安第斯山脉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使西部沿海地区受不到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团的影响,整个地区常年降雨量很少,大部分地方年降雨量仅10~15毫米。北部比南部降雨量多些,如利马年降雨量不到40毫米。北部与厄瓜多尔接界处年降雨量稍多,达250毫米。太平洋沿岸的秘鲁寒流使沿海地区气温也显著降低。该地区平均温度与同纬度大西洋沿岸地区相比相差好几摄氏度。

中部安第斯山区地处高原,属热带山岳气候,夏季多雨,气温和湿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具有“十里不同天”的特征。气候、雨量随地势高度和地形特点有热带、温带、寒带之分。北部高度较小,在3000米左右处降水量多,往南随坡度升高,雨量递减。安第斯山脉西侧极其干燥,而东坡雨量丰富,覆盖着热带雨林。安第斯山脉大部分处于寒带和冰雪带。寒带最高温度不超过23摄氏度,最低为3~5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800~2000毫米。冰雪带气候较寒冷,4500米以上地区很少有人居住。降水主要靠雪和冰雹。寒带和冰雪气候季节变化不大,而南部“普纳”地区温度升降激烈,昼夜之间相差摄氏15~20摄氏度。

东部亚马逊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潮湿、多雨。北部赤道气候占优势,雨量和温度和季节差异很小,南部与北部相比,冬季少雨寒冷,温度季节变化稍大。

首都利马年平均气温18.7℃,终年少雨,被称为“世界不雨城”;冬季多雾,少见阳光。受气候变化影响,利马的降水逐渐增多。

水文

秘鲁的河流分属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此外还有一个内陆水系即的的喀喀湖流域。西科迪勒拉山脉是分水岭。位于沿海地区、发源于安第斯山脉西坡的52条河流即属太平洋水系,由于雨水不富,河流多短促、流急,其中只有10条流向太平洋,其余因蒸发和灌溉绿洲而失去水分。这些河流所形成的小河谷横贯于这块荒芜的狭长地带上,形成了52个绿洲。属大西洋水系的各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坡,水量丰富,流程较长,这些河流在亚马孙低地与发源于赤道安第斯山的河流汇合,形成亚马孙河,流经巴西注入大西洋,因此,大西洋流域的各河流又属亚马孙河水系。太平洋水系的河流对西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东部地区因流量大,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但因气候湿热、雨林密布,尚未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

综述

秘鲁是拉美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矿产总量居世界第七位。主要有铜、锌、铅、铀、汞、金、钼、银、锡、铁、铋、钒、石油、天然气及煤、磷块岩、重晶石、硼酸盐等,其中银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铜、钼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铅储量居世界第三位,金、锌储量居世界第五位,锡储量居世界第九位。亚马孙河和东部其他河流流域以及北部沿海发现石油,林区中部和南部有丰富的天然气。秘鲁森林面积78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8%,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来自南极的秘鲁寒流流过的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为世界渔业大国之一,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有800多种海洋鱼类,主要是鳀鱼、鳕鱼、沙丁鱼、鲭鱼和竹荚鱼;的的喀喀湖和亚马孙河中有多种淡水鱼。

水资源

秘鲁有106个小水域,年均产生78亿立方米的水流量,其中90%从亚马孙河流入大西洋,而在剩余的10%的水资源当中,也仅仅利用了一小部分。在高原地区有12201个湖泊,1007条大小河流。秘鲁水力资源丰富,全国水电蕴藏量6944.5万千瓦,但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亚马逊河水系诸河流,多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麓,落差较大且水量丰沛,蕴含丰富水力资源,但该地区地广人稀,开发程度较低。东部另有很多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西坡,流向太平洋,为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因落差大、水流急,比较适宜进行梯级小水电开发。

矿产资源

秘鲁主要矿产储量和生产情况如下。

石油。探明储量为3.4亿桶,天然气10.6万亿立方英尺,液态天然气储量5.1亿桶。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瓜亚基尔盆地、北部的普图马约盆地、中部的乌卡亚利盆地和阿克里盆地、南部的库斯科等。2020年,秘鲁生产石油1447.99万桶;生产天然气4248亿立方英尺。

铜。储量为9200万吨,占世界储量10.6%;2020年产量为214.9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0.7%。主要分布在莫克瓜、阿雷基帕、塔克纳、胡宁、阿普里马克、安卡什和库斯科等地区。

铅。储量为600万吨,占世界储量6.8%;2020年产量为24.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5.5%。主要分布在安卡什、普诺、帕斯科、万卡贝利卡、胡宁等地区。

锌。储量20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8%;2020年产量为133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0.8%。主要分布在安卡什、胡宁、帕斯科、利马、普诺等地区。

银。储量9.1万吨,占世界储量18.1%;2020年产量为2727吨,占世界产量的11.4%。主要分布在安卡什、帕斯科、胡宁、普诺、阿亚库乔等地区。

金。储量为2700吨,占世界储量的5.1%;2020年产量为88吨,占世界产量的2.7%。原生金主要分布在拉利伯塔德、卡哈马卡(亚纳科查Yanacocha)、阿雷基帕(凯约马、奥尔科潘帕、查帕)、马德雷德迪奥斯等地区。

钼。储量为28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15.6%;2020年产量为3.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0.9%。主要分布在莫克瓜、塔克纳、阿雷基帕、胡宁等大区。

铁。储量为14.9亿吨,2020年产量为1001万吨,主要分布在伊卡、阿雷基帕、帕斯科、胡宁等地区。

锡。储量为14万吨,占世界储量3.3%;2020年产量为2.06万吨,占世界产量的7.6%。主要分布在普诺、安卡什、拉利伯塔等地区。

森林资源

秘鲁森林面积达7300万公顷,其中94%在亚马逊地区。森林覆盖率为58%,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在世界居第10位。秘鲁包括3大生态区:沿海沙漠地区,面积1360万公顷;半干旱的安第斯山脉,面积3920万公顷;亚马逊流域(包括安第斯山脉东部湿润坡地),面积7570万公顷。粮农组织2010年估计,秘鲁森林面积为6790万公顷,占国土53%;92%的森林位于亚马逊流域。主要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缓坡丘陵区的埂坎林和山地林,这是秘鲁最普遍的热带雨林亚类;冲积地(包括较低的河流阶地)森林。这些森林过去的利用强度较高,留下大片的次生林,主要由阳性速生先锋树种组成。这类森林的地势较平坦,容易进入,植物生长旺盛,适合发展农用林。

水生物资源

秘鲁海岸线长,沿海水温适于鱼类繁殖,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渔业大国之一。据考察,秘海域内有近800种海洋生物,包括737种鱼类,截止2023年仅有19%的海洋鱼类被开发利用。除海洋渔业外,秘鲁淡水鱼资源也丰富,有1.22万余个各类湖泊,其中1.17万个尚待开发,淡水鱼类超过850种。

秘鲁海域是太平洋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最丰富的鱼类资源海域之一,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有利的条件,一是秘鲁流的冷海条件,既从南经5º至智利的区域;二是南经5º以北的热带海洋水域,这一整个地区有着不同的条件。秘鲁水域资源的特点是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两种海狼和30种左右的鲸目类动物),禽类、鱼类(737种鱼类)和软体动物(300种甲壳类动物、800种软体动物和赖皮类动物),为数繁多的尚不为人们所知的地方物种。但截止2023年只有60种物种被工业广泛地利用和人类食品并成为无数家庭赖以生存的海洋资源。

在安第斯高原的近1.2万个大小湖泊中,也栖息着众多禽类、两栖动物、鱼类和其它物种,其中一些湖泊由于其特殊的条件,为鱼类、两栖动物和Junín蛙的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在下亚马孙水系(河流和湖泊)栖息着许多的哺乳动物种类(海牛、水獭、水豚)、禽类、爬行动物(甲鱼、蛇、鳄)、两栖动物、鱼类(约800种)和无脊椎动物(甲壳动物、瓣鳃动物)。这些动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截至2023年该地区的居民每年需消费8万吨左右。

在海洋,有丰富的鯷鱼、金枪鱼、狐鲣、银汉鱼、抹香鲸、鲸、海豚、章鱼、鱿鱼等等。在沿岸河流中有大虾、银汉鱼和花鳅。在高原湖泊有贝壳动物和鳟鱼。在原始森林河流中有巨骨舌鱼、鮎鱼、鲳鱼等等。

动植物资源

因为地理和气候形态丰富,秘鲁境内生物多样性极高,在世界17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中排名第四位,拥有世界上已知的117个生物区中的84个。现在已知拥有1831种野生动物、507种哺乳动物、415种两栖动物、400种爬行动物。此外,还有855种淡水鱼和1.9万种植物。

国家象征

国名

秘鲁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Peru;西班牙语:La República del Perú;拼音bì lǔ,不能读成mì lǔ)在古印第安语中,秘鲁意为“玉米之仓”,因此地盛产玉米而得名。

关于秘鲁的地名语源,有这样一段传说。在皮萨洛之前,就已经有西班牙人从巴拿马乘船南下。历尽艰辛,他们乘船来到了一块未知的土地上。当他们发现有一条河直通内陆时,便逆流而上,然后登岸向印第安人(印加人)打听该地的地名。印第安人告诉他们这里叫做比鲁(biru,江河),他们错听为秘鲁(Peru),于是就产生了秘鲁这个西班牙地名。19世纪由玻利瓦尔率领革命军在赢得该地区独立时,便将地名变成了国名。

国旗

秘鲁国旗由三个垂直长方形组成,长与高之比为3:2。中间为白色,左右为红色。中间长方形正中绘有国徽图案。1820年,南美洲南部独立战争领袖何塞·圣马丁将军看到天空有一只展翅飞翔的奇鸟,白色胸脯,红色翅膀,便对着奇鸟高兴地喊了起来:“看!自由的旗帜”。此后,秘鲁在制定国旗时便采用了红、白颜色。白色象征自由、民主、和平与幸福;红色象征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表示人民对烈士的怀念。

国徽

秘鲁国徽盾面上绘有美洲驼、金鸡纳树和羊角三个图案。盾徽两旁装饰着四面秘鲁国旗。盾面左上角伫立着一头美洲驼,为秘鲁民族象征之一,寓意国家的动物群。在蔚蓝的天空下,它显得格外优雅矫健,温顺机警。盾面右上角是一棵金鸡纳树,象征着国家的植物群。盾面下半部是一只象征丰饶的羊角,象征国家丰富的矿藏等自然资源。

国歌

国花

秘鲁的国花是向日葵

国树

秘鲁的国树是金鸡纳树

国兽

秘鲁的国兽是骆马

人口

2023年,秘鲁总人口为3372.6万人,其中印第安人占45%,印欧混血种人占37%,白人占15%,其他人种占3%。首都利马2023年人口1151万人。

华人情况

从1849年华工被当做“苦力”贩卖到秘鲁至今,中国人移民秘鲁,已有160余年历史。早期华工在秘鲁从事鸟粪、硝石开发,棉花、甘蔗种植等事项。1874年,秘鲁停止“苦力贸易”,华工获得人身自由。随着时代变迁,华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逐渐融入秘鲁主流社会。华裔从政从商,从军从文,上至国会,下至地方政府,各行各业都有华人精英。据秘方统计,有中国血统的秘鲁人近3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绝大多数华侨华人居住在首都利马,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也有华裔在政府、国会、军警部门担任高级职务。

政治

政体

秘鲁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国,实行多党制,政治体制为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宪法

秘鲁现行宪法于1993年12月29日颁布,1994年1月1日生效。宪法规定秘鲁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由共和国总统(国家元首)和部长理事会行使。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依法设立的法院。宪法规定总统可连任一届,隔届可再当选;增设第一和第二副总统;国会由两院制改为一院制;对恐怖分子可处极刑等等。2000年11月2日,秘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不得连任。2005年3月11日,秘国会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军人和警察投票权。

国会

1993年,秘鲁藤森政府颁布宪法,将此前实施的两院制议会制度改为一院制。由130名议员组成。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可连选连任。国会每年有两次立法周期,休会期间由常务委员会主持工作。每届国会任期5年。

2024年3月20日,秘鲁总统博卢阿特正式颁布已由国会批准的宪法改革法案,恢复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制度。根据该法案,参议院将至少由60名议员组成,众议院至少由130名议员组成,任期均为5年;国会主席职位将由两院议长轮流担任,参议员和众议员可在同一职位上连任,并且无连任次数限制。同年7月26日,爱德华多·萨尔瓦纳当选秘鲁国会主席,任期至2025年7月26日。秘鲁将在定于2026年举行的下一次大选中投票选出新一届参议员和众议员。

司法

法院分四级:最高法院、高级法院、一审法院和调解法院。各级法官由全国司法委员会(Junta Nacional de Justicia)任命。最高法院院长从大法官中选举产生,任期2年。现任最高法院院长哈维尔·阿雷瓦洛(Javier Arévalo)。

国家检察院为独立机构,检察长由最高检察团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一次,但第二任期不得超过2年。胡安·卡洛斯·比列纳(Juan Carlos VILLENA)为代理国家检察长。审计署为独立机构,审计署长由政府提名,国会任命,任期7年。现任国家审计署长内尔松·爱德华多·沙克·雅尔塔(Nelson EDUARDO Shack Yalta)。

政府

根据现行秘鲁宪法,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得连任,但可隔届再选。总统是最高行政首长。总统任命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及各部部长,经国会信任投票通过后组成,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责。

秘鲁政府内阁由部长会议主席和18名部长组成。总统主持部长会议并任命内阁。主要内阁部门有:外交部;国防部;经济财政部;内政部;司法和人权部;教育部;卫生部;农业发展和灌溉部;劳动和促进就业部;生产部;外贸旅游部;能矿部;交通通信部;住房、建设和用水部;妇女和弱势群体部;环境部;文化部;社会发展融合部。

政党

秘鲁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

自由秘鲁党(PPNPL):2016年成立。主张由劳动者、社会团体、政党和宪法专家组成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摒弃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建立“人民市场经济”,加强政府对经济调控,保障国家能资源主权,整饬社会治安。党主席弗拉基米尔·塞隆(Vladimir CERRÓN)。

人民力量党(Fuerza Popular):2010年藤森庆子(Keiko FUJIMORI,女)为参加2011年大选创建“2011力量”党,后改名为人民力量党。政治立场中右。主张平等和社会正义,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倡导根除腐败、严打各种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党主席藤森庆子。系目前秘国会第一大党。

人民行动党(Partido Acción Popular):1956年由费尔南多·贝朗德(Fernando BELAÚNDE)等人在原“全国青年民主阵线”基础上创建。核心政治主张为民主、民族主义和革命。对内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和混合经济模式;对外强调独立自主和不结盟原则,支持拉美一体化。该党曾于1963—1968年、1980—1985年执政,时任党主席贝朗德出任总统。现任党总书记胡安·阿瓦德(Juan ABAD)。

争取进步联盟(Alianza para el Progreso):2015年成立。主张人本主义、地方分权和加强民主,通过增加投资实现社会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医疗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党主席为前总统候选人塞萨尔·阿库尼亚·佩拉尔塔(César ACUÑNA Peralta)。

国家前进党(Avanza País):2000年成立。主张推动教育、生产、交通、道德、旅游业变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融合。

政要

现任总统:迪娜·博鲁阿尔特。1962年5月出生于秘鲁阿普里马克大区西南部城市查尔万卡。秘鲁圣马丁德波雷斯大学法学学士、硕士。2007年至2021年任国家身份和婚姻登记局法律办公室主任。2017年加入自由秘鲁党前身自由主义党。2021年,博代表自由秘鲁党与卡斯蒂略搭档参加大选,当选第一副总统,兼任社会发展和融合部部长。12月7日国会将卡斯蒂略弹劾去职后,博接任总统,成为秘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军事

秘鲁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总统任主席。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是武装力量联合指挥部,直属总统领导,成员为三军司令,并轮流担任主席。总统通过国防部和武装力量联合司令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部长特别会议,由总统主持。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武装力量联合司令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三军司令轮流担任主席。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3个军种。军官军衔分3等9级。将官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分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上尉、中尉、少尉。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为2年。

秘鲁现任联指司令大卫·吉列尔莫·奥赫达·帕拉(David Guillermo OJEDA Parra),陆军司令塞萨尔·奥古斯托·布里塞尼奥·巴尔迪维亚(César Augusto BRICEÑO Valdivia),海军司令路易斯·何塞·波拉尔·菲加里(Luis José POLAR Figari),空军司令卡洛斯·恩里克·查韦斯·卡特里诺(Carlos Enrique CHÁVEZ Cateriano),国家警察司令维克托·何塞·萨纳布里亚(Víctor José ZANABRIA Angulo)。

经济

综述

秘鲁传统农矿业国,经济在拉美国家中居于中等水平。是拉美自由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是南美洲重要的区域经济大国,市场风险相对较低,宏观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外汇储备充足,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相对较低。经济仍以矿业、农渔业为核心产业。秘鲁政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扩大市场开放,大力吸引外国投资开发能矿资源和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同时,抓住原材料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机会,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大幅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推动产品出口和市场多元化,主动降低进口关税,使国家经济呈现出良性增长的态势。

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秘鲁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65位。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包容性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在79个新兴市场中秘鲁排在第14位,这得益于其在振兴经济及降低不平等状况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秘鲁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76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132个国家和地区中,秘鲁综合指数排名第65位。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2646.4亿美元,经济增长率-0.68%,贫困率28.9%,通胀率3.24%。截至2024年7月,外汇储备为745.83亿美元。(资料来源:秘鲁中央储备银行、国家统计局)

工矿业

矿产采掘业

秘鲁矿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班牙征服以前,印第安人就广泛开采铜、锡、铅、银和金矿,并掌握了很高的冶炼技术。矿业是秘鲁经济的重要部门,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能源工业包括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石油的生产可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英国资本在秘鲁建立伦敦太平洋石油公司等几家公司,开始在西北部皮乌拉省采油。

秘鲁矿业资源丰富,矿业和石化能源业较发达。据秘鲁能矿部数据,2023年1~6月金属与非金属矿业出口额约占秘鲁出口总额的60%,再次巩固矿业作为秘鲁外汇主要来源的地位;同期,虽然同比下降19.2%,秘鲁矿业投资流量仍然达18.95亿美元。在秘鲁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机构主要是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及瑞士等国的大型跨国矿企或当地企业集团,嘉能可、必和必拓、力拓等全球500强企业在秘鲁均有重要投资。

制造业

秘鲁制造业规模较小、门类较少。初级制造业主要包括:石油、矿产品、渔产品加工业。非初级制造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金属机械、石化、钢铁、塑料、建材、食品加工。秘鲁制造业生产相当多样化,可分初级产品加工、其他工业和资本货3大类,共包括29个部门。主要制造业部门是食品加工业(包括鱼粉业、制糖业、谷物加工业、动植物油业、饮料业、食品罐头业和奶制品业);化学工业(包括基础化学工业和日用化学工业);有色冶金业;纺工业。此外还有金属制品业,交通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工业,造纸工业,皮革、制鞋业,橡胶工业,石油加工业和木材家具业等。

秘鲁具有发展高质量纺织品的有利条件,生产的皮马棉纤维很长,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坦吉斯棉是制作运动衫的上好原料,近年有一些企业开始用这种被称为生态棉花的原料制作出口服装。此外,安第斯高原的羊驼毛和骆马毛也具有出口潜力,是发展纺织业和制衣业的纤维产品,但因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其出口和成衣业都发展很慢。

油气开发业

秘鲁石油产量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本国炼油能力有限,秘鲁对外出口原油,进口成品油。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汽车燃料和家庭生活燃料。主要油田是北部太平洋沿岸的塔拉拉油田,最大的气田是东南部的卡米塞阿(CAMISEA)气田。

农牧渔业

种植历史

秘鲁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印卡帝国以前时期,印第安人就已种植多种作物。印卡帝国时期,当地居民营造梯田,并利用水源广泛种植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建立了发达的农业。殖民地时期,西班牙殖民者片面开发矿藏以掠夺黄金白银,忽视农业生产,但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支持矿山的开发,也引进了甘蔗、小麦、葡萄和一些欧洲果树,以及牛、马、猪、羊等家畜。独立后,英美资本相继投资农业,在沿海地区建立大型农场和种植园,发展蔗糖和棉花等出口农产品的生产。

种植现状

秘鲁拥有800万公顷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地,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使得秘鲁可在一年四季种植多种农作物。秘鲁传统农产品有咖啡、棉花、玉米、水稻等。非传统农产品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芦笋、甘蔗、辣椒、洋蓟、芒果、油梨、葡萄、酸性水果等。粮食作物生产主要供应国内消费,经济作物主要用于出口。据秘鲁外贸旅游部报告,2022年秘鲁农产品出口额98.0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主要出口产品有鳄梨、鲜葡萄、未烘焙咖啡、鲜蓝莓、鲜芦笋和棕榈油等。农产品是秘鲁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秘鲁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秘鲁农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两重性。沿海地区采用较完善的灌溉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生产率较高。广大山区的小农仍沿用较原始的方法,粗放经营,生产率低下。农作物分为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在沿海种植,是秘鲁的传统出口产品,粮食作物和薯类作物主要在山区和林区种植,全部供应国内市场,但仍不能满足需要。

秘鲁沿海大部分地区为荒漠,在该地区主要有大型的农工业联合企业,如北方的甘蔗和棉花企业,南方的芦笋、西红柿、葡萄企业等等。该地区种植的作物有各种农产品、蔬菜和水果。在安第斯高原地区,这一地区70%的面积种植耐旱作物,也就是说,这里的农作物主要依靠雨水灌溉,其余部分可以利用水利灌溉。农作物具有抗寒的特点。原始森林地区种植咖啡、椰子、水稻、玉米、木薯、棕榈、茶、香蕉、橘子、菠萝以及雪松、桃花心木、核桃木、红花山芝麻、等木材。

牧业

秘鲁牧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饲养有牛、羊、马、骆驼和猪。秘鲁畜牧业的80%在山区,20%分布在沿海和原始森林。沿海地区主要饲养奶牛、食用牛、猪、羊及产毛羊。在安第斯地区有天然牧场及非常好的牲畜饲养的自然条件。在原始森林,由于高温少雨和牧草短缺,只适合有限的几种牲畜。秘鲁畜牧业条件良好,资源丰富,但饲养十分粗放,发展缓慢。

渔业

秘鲁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鳀鱼、鳕鱼、沙丁鱼和鲭鱼。在每年捕捞的鱼中,90%加工成鱼粉、鱼油和鱼罐头,鳀鱼粉是主要出口创汇产品。秘鲁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前印卡时代就有捕捞活动,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现代化捕鱼业。捕捞量最多的是鳀鱼和沙丁鱼,大部分用于制作鱼粉,冷冻鱼和鱼罐头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非传统出口产品。2022年,秘鲁渔业产值同比增长2.4%,渔业出口额为38.65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是仅次于矿业和农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

财政金融

财政

除少数年度外,秘鲁采取与日历年度相一致的财政年度。国家预算和决算由议会审批。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相一致,实行中央政府、省和市三级财政,但在税收方面中央政府几乎垄断绝大部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包括经常收入和其他收入。秘鲁政府的财政支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经常支出,其中又分为工资、商品和劳务采购、转移项目、偿还债务利息,是政府最大的支出项目。第二部分是资本支出,其中主要是各种基础设施的投资。第三部分是偿还内外债务本金。

货币

秘鲁流通的货币为索尔(西班牙语:Sol,ISO代码:PEN,货币符号:S/.),主货币面值分为1索尔、2索尔、5索尔3种硬币面额,以及10索尔、20索尔、50索尔、100索尔和200索尔5种大面额纸币,辅币分为1分、5分、10分、25分和50分5种硬币面额。自2011年5月起,1分硬币逐步退出流通。1991年7月1日,秘鲁开始流通新索尔,2015年12月18日货币名称更改为索尔,币值不变。2015年以来,索尔一直维持比较稳定的汇率水平。

外汇管理

秘鲁对外汇的管理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调节,只有当本币过度贬值或升值时,央行才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进行有限度的干预。秘鲁对外汇进出境基本没有限制,美元与本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兑换和并行流通,货币自由度居世界前列。从2011年4月起,秘鲁政府规定利润汇出需要缴纳0.005%的金融交易税。携带现金出入境最高不能超过等值3万美元;携带现金超过等值1万美元,需要申报。

银行业

秘鲁国民银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行使政策性信贷权力,现在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其发展。秘鲁金融开发公司是秘鲁国有金融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为国家经济发展筹集资金,并对政府的基础设施等项目,提供贷款支持。除上述金融机构外,秘鲁金融体系还包括:16家商业银行;18家保险公司;11家金融公司;12家城市储蓄公司;6家农村储蓄公司,9家小微企业发展机构和租赁;担保;信托服务公司;等等。其中,本地较大私人商业银行主要有秘鲁信贷银行、秘鲁国际银行等。主要外资商业银行有:西班牙BBVA大陆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桑坦德银行;哥伦比亚GNB银行;等等。

中资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截至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已在秘鲁首都利马设立子行。

证券市场

利马证券交易所(BVL)是南美主要证券交易所之一,主要流通金融产品有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企业股票以矿业股为主。利马股市一直运行良好,盈利丰厚。秘鲁政府对外国企业进入利马证券市场基本无限制。

信用卡使用

国际金融机构推出的信用卡VISA、Master,中国发行的VISA卡和MasterCard(万事达卡),在当地主要商业服务网点可以使用。自2011年起,中国银联卡登陆秘鲁。截至2023年,秘鲁大型银行——秘鲁国际银行(Interbank)遍布秘鲁全境的2600多台ATM机可使用银联卡取款和查询余额,而且部分ATM机安装有中文界面,当持卡人将银联卡插入卡槽后,ATM机将自动显示中文和其他语言操作界面。

旅游业

秘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2021年,秘鲁入境国际游客约44.4万人次。2022年,度世界旅游大奖将秘鲁评为南美最佳文化目的地、最佳餐饮目的地。2023年,秘鲁迎来250万人次国际游客,较2022年增长26%,带来超过33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秘鲁已成为秘鲁第三大创汇部门。

对外贸易

秘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出口矿产品、石油、纺织品、农渔产品等。2023年外贸总额1131.05亿美元,出口额643.55亿美元,进口额487.5亿美元,同比增长-4.4%、1.1%、-10.8%。2024年1月至5月外贸总额468.82亿美元,同比增长5.5%。

2022年,碳氢化合物、化工品、纺织业和农畜业出口额增幅显著。2022年,按秘鲁统计数据,秘鲁前五大贸易伙伴为中国、美国、欧盟、巴西和日本。

秘鲁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矿产品、鱼粉及农产品,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工业制成品等。秘鲁对美国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农牧产品、矿产品、纺织品、渔产品;自美主要进口产品包括柴油和原油等原材料、农牧产品。秘鲁对欧盟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农牧产品、矿产品、渔产品;自欧盟主要进口产品包括汽车、化工产品。秘鲁对巴西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矿产品、石油和天然气;自巴西主要进口产品包括纸类产品、聚合物、汽车。秘鲁对加拿大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农渔产品和纺织品;自加拿大主要进口产品包括资本货物和原材料。秘鲁对日本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矿产品、农产品;自日本主要进口产品包括钢铁制品、化工产品、塑料、汽车。

服务贸易

2022年,秘鲁服务贸易占其贸易额的13%,占GDP的7%。服务出口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较2019年减少26%。旅游业是秘鲁服务贸易出口主要行业,占比达59%,出口额同比增长180.7%。美国(占到游客总量的23.1%,下同)、智利(18.2%)和厄瓜多尔(7.8%)是游客主要来源国。商品货运是秘鲁服务贸易进口主要行业,占比达41%,进口额同比增长27.9%

外来投资

20世纪90年代,在前总统藤森执政时期,秘鲁已开始通过私有化,转让企业经营权等方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此后,投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根据秘鲁私人投资促进署(ProInversión)数据,截至2021年12月,秘鲁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为292.32亿美元, 2022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为51.38亿美元,吸引投资总额达301.9亿美元。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显示,2022年,秘鲁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额为116.6亿美元,创下年流入额历史新高;秘鲁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额3.59亿美元。截至2022年,秘鲁吸收外资存量1295亿美元,秘鲁对外投资存量101.2亿美元。

外国援助

秘鲁政府重视外国援助和国际合作,在外交部下设立国际合作署(APCI),专门负责相关业务。根据该署最新数据,2020年,秘鲁总计获得4.17亿美元援助。援助主要来自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前5名分别为美国、德国、加拿大、欧盟、瑞士。国际组织机构方面,援助秘鲁金额最多的国际机构包括:世界环境基金;泛美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预防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国际基金;美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社会

科技

秘鲁科技水平比较落后,国家在科技和创新上的投入仅占GDP的0.2%,远低于拉美平均水平(1%)。为促进科技发展和创新,2006年,秘鲁政府颁布《促进竞争和人性化发展科技创新全国战略规划(2006~2021年)》十五年计划。

秘鲁国家科技和创新委员会(CONCYTEC)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主管部门,隶属于总理府。国家还设立全国科技发展、技术和技术创新基金,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19年,CONCYTEC预算执行率达到94.1%,截至2019年12月,为资助268个项目已投入1.979亿索尔,博士项目、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科技设备和基础设施优化项目、科研人员协会项目的投入,分别占到资金额的11%、29%、10%和50%。科研人员协会有182名研究生态系统的专家(89名外国专家和93名秘鲁专家),资助51个研究项目。同时,CONCYTEC继续扩大秘鲁科学家数据库,2019年,CONCYTEC共认证1924名研究人员,共有4266名研究人员在秘鲁CONCYTEC下属的科学、科技和技术创新登记处(RENACYT)登记注册。

教育

秘鲁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小学和中学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免费。现行教育体制为:学前教育1至2年,小学6年,中学5年,大学5年。全国共有教职人员约51万。

据秘鲁统计和信息局(INEI)数据,2020年1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中,文盲率为5.5%。从城乡差异看,城镇地区文盲率为3.6%,农村地区文盲率达13.8%,是城镇地区的近4倍。从地带差异看,山区文盲率最高,为9.8%;雨林地区文盲率次之,为6.7%;沿海地区文盲率较低,为3.0%。

秘鲁全国著名高等院校大多集中在首都利马。国立大学圣马科斯大学,创建于1551年,是拉美地区历史最悠久高等学府。排名前五位私立大学分别是:天主教大学;利马大学;圣马丁·德彼雷斯大学;里卡多·帕尔马大学;太平洋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秘鲁应用科技大学、卡耶塔诺·爱莱迪亚大学、圣马科斯大学,进入国际前1000所大学之列。

卫生

截至2022年1月,秘鲁共有医院261所、专业医疗研究机构13个、医疗中心1930个、卫生站6946个。全国共有医生9.8万名(截至2022年6月)、护士10.6万名(截至2021年4月)。2021年,秘鲁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为93亿美元,预算执行率达87.5%。2021年,秘鲁人均寿命为77岁。

秘鲁设有全国性的防治流行传染病和控制结核病、疟疾中心网络,环境、引用水监控和检疫系统,食品卫生中心以及全国的实验和化验网络系统。个人可购买私立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并按保险额度报销医疗费用。全国多发疾病是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狂犬病。因部分地区气候潮湿,易引起哮喘、关节炎、风湿、鼻炎、皮肤过敏、腹泻等疾病。

媒体

秘鲁全国共有各种报纸及刊物20余种。主要有:《商报》,发行量约28万份;《快报》,发行量15万份;《共和国报》,发行量15万份;《秘鲁人报》,发行量25万份;《太阳报》,发行量3万份。主要政论期刊有:《假面具》周刊,发行量3.5万份;《请听》和《是》各发行1万份。

秘鲁新闻社和安第斯新闻社为官方通讯社。

秘鲁全国共有广播电台1107家,除一家国家电台外,其余均为私人电台。影响较大的电台有:国家电台、圣罗莎电台、秘鲁节目电台、团结电台和联合电台等。

秘鲁全国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0家,其中7家有全国广播网。电视七台为国家台,其余均为商业性电视台。影响较大的商业性电视台有拉丁台(电视二台)、美洲台(电视四台)、泛美台(电视五台)、安第斯台(电视九台)、OK台(电视十一台)和全球网台(电视十三台)。

电力

秘鲁电力消费主要依靠本国发电供给,没有大规模电力进出口。据秘鲁能源和矿业部数据,2023年1月全国总发电量达5214千瓦时,同比增长3.9%。在秘鲁生产的总电力中,96.7%来自面向市场的电力公司,3.3%来源于发电自用的工业公司。秘鲁积极与巴西、智利和厄瓜多尔等周边国家,就电网互联互通展开协商合作。2013年11月,秘鲁与厄瓜多尔已签署协议,双方同意建设一条500千伏的输电线,整合两国电网。2015年6月初,秘鲁又与玻利维亚签署成立两国电力委员会纪要,旨在实现电力互联,为两国电力一体化做准备。

通信

秘鲁主要的移动虚拟运营商为Movistar、Claro、Entel和Bitel,均为外资企业。通信网络主要集中在城区,边远地区和乡村覆盖较差,以3/4G为主。

2021年3月,秘鲁交通和通信部授权Entel和Claro等两家电信公司在3.5GHz频段内用5G技术提供固定无线互联网服务,这是秘5G普及化的第一步,预计将耗时5~8年,这两家运营商提供服务可用性有限,网速为50MBPS,每月最多可达2000GB,且仅覆盖利马区的部分区域。2021年4月,交通通信部授权三家电信运营商(Entel、Claro和Telefónica)为移动服务应用5G技术,此技术应用将根据NSA标准,在此前1.7GHz、2.1GHz、2.5GHz和3.5GHz等频段分配的频谱块中进行,并率先在伊卡、特鲁希略、阿雷基帕、卡涅特、瓦罗基里,卡亚俄和利马七个省部署,而后再逐步推广至全国。

秘鲁的企业云计算服务等数字新技术的发展都比较滞后,正在积极筹划网络转型,以采购固网接入产品为主。疫情期间,秘鲁的外卖、电商行业得到大幅增长,支付方式主要还是信用卡,yape等区域性的支付产品也在推广中。

治安

秘鲁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贩毒、走私问题严重,偷盗、抢劫等刑事案件频发,犯罪率居高不下。秘鲁警察部门加大改革和反腐力度,重拳打击犯罪,整治非法采矿,社会治安状况有所好转。首都利马、北部和中南部沿海城市治安状况差强人意,持枪抢劫、绑架和凶杀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政局不稳定性,导致社会治安有所恶化。秘鲁法律规定,符合条件的个人,经批准可持有枪支,但民间绝大多数枪支未经登记。

秘鲁国内没有大规模武装叛乱或其他暴力威胁,但存在组织犯罪,其中,主要在东南部山区,时有小规模恐怖主义活动;在东部雨林地区和主要沿海城市,毒品走私相对猖獗。秘鲁东南部阿普里马克、埃尼和曼塔罗河谷(简称VRAEM,横跨胡宁、万卡韦利卡、阿亚库乔、阿普里马克、库斯科等五个大区)地区,仍有“光辉道路”等极左激进武装力量残余势力。经过政府连年清剿,目前尚有约百余人,已沦为贩毒集团,偶尔绑架和袭击无辜平民,并与当地军警发生冲突。

秘鲁毒品犯罪较为猖獗。据联合国统计,自2013年以来,秘鲁已取代哥伦比亚,成为南美最大的古柯非法种植地和可卡因生产国,秘贩毒势力与国外贩毒集团勾结,势力渗透到全国,特别是在利马、阿雷基帕、特鲁希略和奇克拉约等大城市,毒品犯罪已经成为社会毒瘤。

灾害

秘鲁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系地震多发国家,每年有感地震多达数十次,偶发强震。中部山区,如著名旅游城市库斯科等地,雨季时易发生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冬季南部部分省份常遭寒流袭击。

工薪

自2022年5月1日起,秘鲁法定最低工资水平增至1025索尔/月,城镇平均最低工资为1447.7索尔/月。据INEI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秘鲁人的平均月收入为1566.9索尔。其中,男性就业者为2538.1索尔,女性为899.6索尔。

劳动力

秘鲁劳动力供应充足,但高素质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较为缺乏。据秘鲁国家统计和信息局(INEI)数据,2022年秘鲁就业人口数为1775.64万人,同比增长3.7%。其中城镇就业人口增长6.0%,农村就业人口下降4.2%。

交通

公路

据秘鲁交通通信部统计,2018年,秘鲁公路总里程168473千米。其中,沥青路26916千米,包括国道21434千米,省道3623.1千米,市镇级公路1858.9千米。秘鲁共有约300千米的高速公路,主要集中在从首都利马向泛美公路南北两端延伸的部分路段。秘鲁主要公路是纵贯南北的泛美公路、山区纵向公路、横跨东西的中央公路、南美地区一体化公路(IIRSA)。

铁路

秘鲁铁路运输起步较早,是南美洲第一个修筑铁路的国家,大部分铁路由英国资本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建成。早在1851年,秘鲁就建成第一条铁路——利马至卡亚俄的铁路,长度13.7千米。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又兴建了一些铁路。此后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原因的制约,秘鲁没有再建新的铁路。

据秘鲁交通通信部统计,至2017年底,秘鲁铁路总里程1939.7千米,主要有中部铁路、南部铁路和东南部铁路,除塔克纳—阿利卡(60千米)和万卡约—万卡韦利卡(128千米)铁路分别由塔克纳大区政府和交通通信部管理外,其他全部为私营。秘鲁铁路长期疏于维护和维修,设备老化严重,行车速度很慢,主要用于山区农产品和矿产品运输。南部铁路主要用于旅游客运。铁路是秘鲁效率最低的运输方式。

秘鲁部分景点间有旅游火车。库斯科至马丘比丘、库斯科至普诺等部分城市和景点间有旅游火车。

空运

秘鲁位于南美洲中部,濒临太平洋,是南美地区空运的枢纽。共有134个机场,其中72个为民用机场;国际机场11个,国际航线可通往美国多城市、欧洲部分国家和拉美主要国家。最主要国际机场有:位于首都利马的豪尔赫·查维斯机场;阿雷基帕;奇克拉约;伊基托斯;库斯科机场;等等。国内机场13个,其余的为地区性机场。

秘鲁约70个机场属国家所有,其中有18个已交由私营部门特许经营,29个由国有的CORPAC公司经营。2001年,首都利马的豪尔赫·查维斯机场出售给法兰克福机场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2009—2018年连续10年当选南美最佳机场,2018年在全球排名第49位,比2017年上升6位。

水运

秘鲁濒临太平洋,内陆河网纵横,水陆交通条件较好。全国共有85个港口,其中海港58个、河港24个、湖港3个,共有103个码头,水运较发达。随着秘鲁经济和贸易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其现有港口能力越来越难满足需求。据秘鲁国家港务局(APN)的数据,2021年,全国港口码头年吞吐量约为1.1亿吨,同比增加13.7%。

与首都利马毗邻的卡亚俄港是南美地区太平洋沿岸最重要港口,已交私营部门特许经营,包括北部、南部和矿产品三个码头,分别属于马士基(APM)、迪拜国际(DPW)和卡亚俄运输公司,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现代化程度较高。2021年,该港货物吞吐量占秘鲁全国总量的70.7%。其他重要海港有 : 派塔( Paita ); 巴 约 瓦 尔 ( Bayovar ) ; 萨拉维利(Salaverry);钦博特(Chimbote);皮斯科(Pisco);伊洛(Ilo);马塔拉尼(Matarani);等等。河港中比较重要的是伊基托斯(Iquitos)。

公共交通

秘鲁政府在首都利马和卡亚俄大都市地区,规划了6条地铁和轻轨。其中,利马地铁一号线(轻轨)于2012年4月投入运营,途经路线为萨尔瓦多站至格劳乌大道站。该项目建设单位为秘鲁Graña y Montero公司和巴西Odebrecht工程公司;获得项目运营权的为秘鲁的Graña y Montero公司和阿根廷的Ferrovías公司,特许经营权期限为30年。

2014年4月,秘鲁政府和利马新地铁联合体签署利马地铁2号线项目特许经营合同。该项目于2014年9月开工,原计划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2018年完工时间调整为2024年。该项目特许经营时限为35年,项目总投资56.58亿美元,政府出资36.95亿美元。该项目将连接利马市的阿特(ATE)区和卡亚俄市,穿过利马市中心地区,并有支线通往利马国际机场,全长约35千米,建成后将成为利马东西客运交通的大动脉。

文化

文明

秘鲁可称为南美洲文明的心脏,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家,是古代美洲大陆三大印第安文明中心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4世纪左右蓬勃发展的安第斯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游牧和农耕生活,培育种植了玉米、马铃薯、甘薯、南瓜、西红柿、花生、辣椒、古柯、木薯、棉花和藜麦等作物,也驯化了羊驼、大羊驼、鸭子、豚鼠和狗,并逐渐发展出纺织技术、金属冶炼加工、石头建筑和梯田技术。沿海地区的人最早定居下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文化聚落,又经过数千年,生产关系由自给自足的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转变,形成为数众多的小国,为印加帝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5~16世纪初秘鲁形成美洲三大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

印加在工程技术领域,如建筑、修路和梯田技术方面体现出高度的文明。其次,印加人在食物存储、医疗技术、天文知识方面达到了先进的程度。此外,印加人在金属加工、纺织技术方面也比较先进。

2024年8月14日据多家外媒报道,考古人员在秘鲁北部发掘出4具人类遗骸,据信这些遗骸已有3000多年历史。

语言

秘鲁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和克丘亚语。后者是印第安语言。印第安人聚集区还使用阿伊马拉语等其他30多种印第安语。较流行的外语为英语。

习俗

秘鲁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全国90%的人口信奉罗马天主教,6%为福音神学信仰者,2.6%信仰其他宗教,1.4%的人无宗教信仰。

秘鲁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习惯以握手为礼。男性朋友之间相见,一般习惯施拥抱礼,并互相轻拍肩背。秘鲁妇女相见时习惯施亲吻礼(亲吻对方的面颊),并且送上祝福的话。任何情况下,都可用花作为礼品。

秘鲁人具有拉丁民族的特征,热情、好客,但时间观念不强,与他们约会应预留时间余量。

秘鲁居民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秘鲁基巴罗族人视巫师如神明,并对其异常崇敬。秘鲁人特别忌讳“死亡”二字,若以“死亡”来诅咒他人,必会引起激烈冲突。

9月是雨季,瘟疫易于流行,因此秘鲁的印第安人在每年9月举行驱魔节日。为了驱除病魔,秋分后月圆的第一天,所有人需禁食。晚上各家聚会,烤制一种掺有小孩鲜血的玉米饼。人们在洗浴之后,用这种面饼擦头、脸、胸、肩、腿,认为这样可以消除病痛。然后再用这种面饼擦拭门槛,证明全家都已斋戒净身。

秘鲁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都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期,遇之必会遭遇凶险。秘鲁人忌讳乌鸦,认为乌鸦是一种不祥之鸟,会带来厄运和灾难。他们忌讳以刀剑为礼品,认为送这些东西意味着割断友谊。在饮食上忌食海参之类的奇形怪状的食品。在每年10月、11月的祭奠期间,每逢周日在利马市ACHO广场有斗牛比赛。

文学

秘鲁文学则起源于前哥伦布时期的口述传统。西班牙人在16世纪引入文字,殖民时期文学体裁有编年史和宗教文学。独立后,风俗主义和浪漫主义成为主要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里卡多·帕尔马。20世纪初期印第安主义运动造就了西罗·阿莱格里亚、何塞·马里亚·阿格达斯和塞萨尔·巴列霍等作家。20世纪中期在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代表作家之一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等人影响下,秘鲁文学变得更广为人知。

古代秘鲁文学代表作是印加人民间流传的长诗《奥扬泰》。它记叙了古代印加王帕查库蒂时期民族英雄奥扬泰反抗专横强暴和追求纯真爱情的故事。长诗于15世纪被改编成戏剧,广为流传。后于1770~1780年间被一传教士用拉丁文记载下来。

饮食

秘鲁的食品和菜肴丰富多样,别具一格。秘鲁人民使马铃薯的最早培育者和食用者,马铃薯仍是他们钟爱的食物。烹调技术多有独创的秘鲁人民可以用马铃薯作主要原料,制作出上百种风味各异的糕点和佳肴。在他们款待宾客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几道以煮、煎、烧、烤方法制作的马铃薯风味菜。

秘鲁菜肴大体可分为两大系:以利马为代表的沿海区以辣味为主,主料是鱼、海味、鸡和马铃薯,做法多为凉拌、清蒸和烧烤;名菜有,生鱼“塞维切”(ceviche),火烤辣味牛心或鱼块串“安蒂库乔”(anticucho)等。以库斯科为代表的山区菜以甜味为主,主料是牛、羊肉和马铃薯,以炖、烩、煎为主。名菜有,牛肉、甘薯和大蕉烩制的“桑科恰多”(sancochado);马铃薯干煎的“丘纽”(chuño);甜咸味的虾菜汤“丘佩”(chupe)等。秘鲁的传统饮料是奇恰酒和皮斯科酒,分别以玉米和葡萄酿制而成。一般来说,山区的印第安人爱喝奇恰酒,沿海城市居民喜饮皮斯科酒。

古柯是一种灌木,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树高1至3米,叶含可卡因,有麻醉作用。当地印第安人常用古柯叶泡茶,称为古柯茶,同茶叶和咖啡一样饮用。为了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穷苦的印第安人把古柯叶当作咀嚼剂,带在身边随时放入口中咀嚼,以便充饥御寒。

“帕恰曼卡”在印第安克丘亚语中意为“大地之锅”,是秘鲁一道历经千年的传统佳肴。帕恰曼卡与秘鲁国菜“塞维切”齐名,2003年入选秘鲁国家文化遗产。根据印第安人的习俗,一般在欢庆传统节日、生孩子、洗礼、结婚、乔迁等喜事时,大家会一起做帕恰曼卡。做菜时,男人们负责挖坑、挑拣石头和炭火,女人们负责腌制肉类、准备各种调料,孩子们包玉米粽。食物烤好后,人们围坐在一起吃刚“出土”的美味。

音乐

秘鲁音乐源于印第安、西班牙和非洲传统。西班牙人到达之前,不同宗教有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吹管乐器“quena”和敲击乐器“tinya”都比较常见。西班牙人引入了新型乐器如吉他和竖琴,之后又发展出传统乐器与新型乐器的混合体如“charango”。非洲传统对秘鲁音乐的贡献包括节奏以及敲击乐器“cajón”的引入。秘鲁传统舞蹈有“marinera”、“tondero”、“danza de tijeras”和“huayno”。

运动

赛马在秘鲁历史悠久,曾是群众性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赛马场地的考究和骑士马术的高超,在国际赛马爱好者中有口皆碑。阿雷基帕、伊卡、兰巴耶克等省出产的骏马,被各国骑手们争购。秘鲁大小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辟有宽阔平整的赛马场。比赛和表演活动每周都有,首都利马现代化的蒙特里科赛马场曾每周多达4场。赛马一般是先后安排速度比赛和马技。传统的马术项目还有飞马夺鸡、“马舞”等。赛马的消息和照片每天都在报纸上占有显著地位。

节日

旅游

综述

秘鲁地理环境多样,是印加等印地安文明发祥地,曾经是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的统治中心,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点有:利马老城区;库斯科古城;马丘比丘遗址;昌昌古城遗址;阿雷基帕老城;查文古城遗址;纳斯卡地画;鸟岛;科尔卡大峡谷;的的喀喀湖;亚马逊雨林;等等。其中,马丘比丘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世界旅游奖”评为“南美最佳生态绿色旅游目的地”。

主要景点

利马

利马城建于1535年,长期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21年秘鲁独立后,利马被定为首都。利马有新老两个城区,老城在北面,靠近里马克河,多为殖民统治时期的建筑。老城的一些建筑物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其中许多橙黄色的巴洛克式建筑,在阳光下分外抢眼。老城的中心是“武装广场”,从广场往南可达博洛格内西广场,这两个广场之间宽阔的街道就是新城的商业中心。1991年,利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文化遗产”。

利马的中心是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意为大广场,原称武器广场)。广场中央的铜喷泉建于1650年。广场四周有总统府、利马市政大厦、大教堂等。利马老城的建筑仍保持西班牙的建筑艺术风格特色。秘鲁外交部所在地托雷塔格莱宫,建于1735年,是保存最好的殖民时期建筑。建筑面积1699平方米,外表美观,大门装饰着铜钉,室内保存着利马总督的马车、当年珍贵的油画和雕刻等。利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圣马科斯大学是秘鲁全国最有名的高等学府,于1551年建校,是美洲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利马还有许多博物馆,其中黄金博物馆当列首位。

皇家费利佩城堡

皇家费利佩城堡是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修筑的最大、最坚固的城堡著称,为典型的十六世纪中叶欧洲城堡建筑风格,是西班牙王室建筑的最完整最有意义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位于秘鲁卡亚俄海岸。城堡呈不等边五角形,每边上建有碉堡,分别命名为“国王”、“王后”、“圣费里佩”、“圣卡洛斯”和“圣何塞”,每个碉堡上有仓库,用于储藏火药。城堡占地7万平方米,城墙长1580米,高5.88米,厚12~14米,全部用坚固的石块砌成,足可抵挡炮轰,被誉为当时宏伟的军事建筑的典范。在一个多世纪中,这个城堡从未被攻克过。

库斯科

库斯科是秘鲁南部著名古城,古印加帝国首都,现为库斯科省省会。旅游胜地,以印加古迹闻名。“库斯科”在克丘亚语中意为“世界的中心”。位于比尔加诺塔河上游,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海拔3410米。林木葱郁,气候凉爽,秘鲁人称它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库斯科城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

城内有些印加帝国时代街道、宫殿、庙宇和房屋建筑,仍保存完好,后西班牙殖民者又修建了大批屋舍,两种建筑风格融合,被誉为西班牙一印加的独特建筑方式。中心是武装部队广场,正中耸立着一位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四周有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几条狭窄的石铺街道呈放射形通向四周,街道两旁仍矗立着用土坯建造的尖顶茅屋,其中许多石头房基还是古印加帝国的遗物。广场东北,有五间大厅的太阳庙建于高耸的金字塔顶。还有月亮神庙和星神庙。广场东南,有对峙的太阳女神大厦和蛇神殿的墙壁遗迹。广场西南方,有一较小的欢庆广场,印加人昔称为“库西帕塔”,是欢庆帝国军队凯旋归来的场所。两个广场附近有考古博物馆。展出印加帝国时期遗留的陶器、纺织品、金银器皿和雕刻碎片等。

距库斯科城1.5千米有世界的闻名的举行“太阳祭”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以古堡为起点。印加人修筑了漫长的古道,全长二、三千千米,是秘鲁古代一条主要交通干线。从古堡东行可至肯科遗迹。据考证,这里是古墓地和宗教祭祀中心,留有神庙和圆形的斗技场的遗迹。场中央有一巨石雕凿的祭台。距城9千米处的塔姆博马柴有温泉和瀑布。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的古城,“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古城海拔2280米,城两侧有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下乌鲁班巴河。马丘比丘建于印加帝国后期(1440年~1500年间),面积13平方千米,海拔2280米。古城遗址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仍依稀可见其当初兴盛时期的壮观风貌。宫殿、寺院、作坊、堡垒等各具特色。它们多用巨石堆砌而成,没有灰浆等粘合物,大小石块严丝合缝。古城的城墙带有城壕,城门建在山脊最高处。古城中心广场的周围有神庙、宫室及民居住宅,砌筑均很牢固,而城郊四周的山麓上布满了梯田,充分显示出印加人精于石构工程和山区农作的特点。古城街道狭窄,但排列整齐有序。巍峨的金字塔上有由处女管理的太阳神庙。有些贵族住宅的墙壁上遗留有呈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窗户;台阶倚山铺砌,高广、整齐;还有石砌蓄水池,引山泉流入供饮用。古遗址中的建筑、城墙、梯田、斜坡和小路排列有序。

纳斯卡线条

纳斯卡线条是美国人保罗·科索科在纳斯卡地区研究古印第安人灌溉系统时于1939年发现。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南300多千米处。是散布在250平方千米干燥沙质地表上的众多深几十厘米、长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的巨大线条。以笔直的直线和箭头型为主,也有其它几何图型和动物图案,如蜂鸟、卷尾猴等。因尺寸巨大,需乘飞机在空中才能看到全貌。有关线条的制作者和制作目的有许多猜测。主要推测认为,这是创造过纳斯卡文化的古印第安人的作品,是古代人奇特的天文日历;或是印第安人的灌溉系统;或道路,或与印第安人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甚至有人认为可能是外星人修建的飞船着陆标志。但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5世纪纳斯卡文化留下的陶器上的图形看,纳斯卡文化同巨型图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位于利马南部247千米处,在伊卡省境内,距皮斯科城19千米,总面积33万公顷,是秘鲁太平洋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考古学家考证,帕拉卡斯已有5000年历史。保护区内最引人入胜的去处是鸟岛 (Islas las Ballestas),鸟岛由南岛、北岛和中岛及6个礁石岛组成。其中北岛最大,面积为64公顷,距海岸11千米。从帕拉卡斯海湾乘游艇一小时行程。岛上栖息着许多濒临灭绝的海洋动物和鸟类,主要有海豹、企鹅、火烈鸟、海龟、海豚等,其中尤以为数众多的海豹最为壮观。

世界遗产

截至2024年1月,秘鲁共有世界遗产11处。

外交

外交政策

秘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主张在国际事务中遵循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和泛美体系准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支持联合国改革,主张加强联合国的权威。积极发展同拉美国家关系,支持地区团结和一体化,反对地区军备竞赛,努力拓展同欧盟及亚太国家关系。现与130多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

秘鲁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南美国家联盟、安第斯国家共同体、拉美一体化协会、拉美经济体系、亚马孙合作条约、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太平洋联盟、南美进步论坛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2015年10月,秘鲁举办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2016年11月,秘鲁继2008年后再次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8年4月,第八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2022年10月,秘承办美洲国家组织第52届年会。秘将主办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71年1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2月,中国在秘设使馆;同年3月,秘在华设使馆。2002年5月,秘在上海设总领事馆。

建交以来,中秘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在国际事务中,双方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在台湾问题上,秘历届政府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008年11月,中秘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4月,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建有外交部间政治磋商、经济合作战略对话、经贸混委会、农业联委会、科技混委会等合作机制。

同美国的关系

秘美于1826年建交。美是秘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06年4月,秘美签署自贸协定。同年6月,秘国会批准该协定。2007年11月、12月美国众、参两院先后通过该协定。12月14日,美总统布什签署颁布实施秘美自贸协定的文件,加西亚总统访美出席签字仪式。

同智利的关系

秘鲁和智利的矛盾由来已久。1883年,秘智两国爆发太平洋战争后签署了《安孔条约》,后来又,1929年签署了《利马条约》,但两个条约都没有提及领海划分问题。根据两国海上边界线划分的不同主张,有,3.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存在争议。2006年初,智利政府宣布纠纷海域为智利所有,并写入宪法。2007年8月,秘鲁政府宣布通过有关秘智两国海疆划分概况图,也宣称对纠纷海域拥有主权。2009年3月秘鲁向海牙国际法庭提交了有关与智利的领海划界争端的备忘录。

同墨西哥的关系

2023年2月24日,秘鲁总统博卢阿特宣布,鉴于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一再发表干涉秘鲁内政的言论,秘鲁政府决定召回驻墨西哥大使,并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墨西哥政府表示,将保留其在秘鲁的大使馆和外交人员,也不会中断与秘鲁政府的外交沟通渠道。在此前的2022年12月20日,秘鲁外交部长已经将墨西哥驻秘鲁大使巴勃罗·蒙罗伊为“不受欢迎的人”,秘鲁外交部宣布驱逐墨西哥驻秘鲁大使,限其72小时内离境。

同委内瑞拉的关系

2024年7月29日,委内瑞拉外交部宣布将召回驻秘鲁的外交官。当地时间7月30日,委内瑞拉外长宣布,委内瑞拉与秘鲁断交。

同日本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和组织的关系

藤森总统执政期间,秘日关系发展迅速,日本在秘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明显上升。秘是拉美国家中接受日援最多的国家。2003年后,秘日关系因藤森的引渡问题而一度陷入停滞。加西亚政府上台后,积极修复因引渡藤森问题而受损的秘日关系。2006年11月,加西亚外长访日。2011年3月,秘鲁和韩国正式签署两国自由贸易协定。2012年,秘总统乌马拉对日本和韩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并在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峰会期间会晤韩国总统李明博。韩国、阿富汗和阿塞拜疆外长访秘。秘鲁和日本经济协作协定正式生效。

同欧盟的关系

欧盟是秘重要贸易伙伴和资金来源地。2008年5月,第5届欧盟—拉美加勒比国家首脑会议在利马举行。来自欧盟27个国家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发表《利马声明》。

2012年,秘总统乌马拉访问西班牙、德国、瑞士、比利时、法国、葡萄牙,外长龙卡利奥洛访问葡萄牙和瑞典。葡萄牙总理、德国、英国、西班牙、乌拉圭外长访秘。秘鲁—挪威贸易优惠协定正式生效,至此,秘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所有成员国贸易协定全部生效。12月,欧洲议会和秘国会相继批准欧盟与秘的自贸协定。

2013年,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塔亚尼、西班牙首相拉霍伊、罗马尼亚总统伯塞斯库访秘。秘外长龙卡利奥洛赴智利出席拉共体-欧盟外长会议和拉共体外长会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