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

更新时间:2024-09-05 17:26

淮阳,是中华江姓的发源地,常称淮阳旧家(或淮阳家声),泛指淮水之阳(即古中原淮河北岸地区)。淮阳,也是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原鸿溪江氏元昌户的灯号,即今鸿溪江氏(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元昌支派的灯号,表示中华江氏发源于古中原淮阳(即淮水之阳——特指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部淮河北岸,周代江国所在地)。大清朝康熙四十四年岁次乙酉(公元1705年),为纪念江氏木本水源之地——古淮阳,鸿溪江氏元昌支派(江万三郎公守祖后裔),新建造八十一间房屋的闽西南客家民居——前方后圆形的客家土楼,名曰淮阳楼,俗称新楼。并在新楼内,建有鸿溪江氏大祠堂(淮阳堂),也称泰堂。

家族渊源

鸿溪江氏(鸿江),即东晋南北朝高门士族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嫡传分支)。鸿溪江氏(六房五)开基始祖江肇元千五郎公,是金丰公江百七郎(金丰三世祖)之孙。元朝中期,从原籍汀州上杭县金丰乡苦竹堡大溪村莒溪竹篱头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村口),挈家携眷,移来漳州南靖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开基创业时,以打铁为业,先后在半山的葛布溪(今平和县大溪镇石坑里)、大径(今平和县安厚镇大径村)、吴子坑(今平和县安厚镇大径村大径庵前)、何关公(今平和县安厚镇大径村尼姑庵旁边)一带谋生,最终居于大径刘氏老祖祠处(今平和县大溪镇大二村新楼内)。江肇元千五郎公,是江百十四郎(竹篱头下分祖)之子。江肇元千五郎公卒于大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葬平和狮子峰上(诗曰:葛布岭下肇基业,狮子峰上祝千秋),守侯岁月,祝福千秋。因此,后世也以雄狮为鸿溪江氏(鸿江)家族图腾,如《鸿江族谱》。

汀漳同源

鸿溪江氏(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开基始祖江肇元千五郎公,其妻淑惠郑氏四娘,传下四个儿子:江万一郎、江万二郎、江万三郎、江万四郎。其中,江万一郎与江万二郎兄弟,随母亲淑惠郑氏四娘,返回原籍汀州上杭县金丰乡苦竹堡大溪村莒溪竹篱头下(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村口),守护祖业。后裔转迁广东大埔县、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等地。江万二郎后裔经陈莒入桃源。

江万三郎(江敦敏公)与江万四郎(江毓敏公)兄弟,嫌原居住地大径(今平和县大溪镇安厚镇与云霄县下河乡交界一带诸多山区村落)地狭,乃胥宇漳州南靖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寨上(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卜筑土堡,名曰鸿江寨,后世简称江寨(表示鸿江寨地理位置)或鸿江(表示鸿江寨子孙后裔)。厥后(即江万三郎与江万四郎卜居江寨后),子孙胄衍繁盛,迄今繁衍二十八世。在桑梓者,人口八千有余;在福建省其他县市、广东、广西、江西、湖南、云南、四川、重庆、台湾以及南洋等海内外者,则数以十万计。

情系淮阳

大明朝万历年间,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县衙审丁均役,按正供、现年两种税式,征收粮食入国库。征收多寡,依户头丁口计算。江万三郎(江敦敏公)守祖后裔,合江寨大房(江文寿房)、江寨二房(江文英房)、庵前房(江文俊房)为一户,称鸿溪江氏元昌户(今鸿溪江氏元昌支派),军籍崇武所(即福建都司崇武守御千户所城),灯号淮阳,表示江氏祖先发源于古中原淮阳(即淮水之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部淮河北岸,周代江国所在地)。(地少人多,后裔外迁人口锐减)至清雍正年间革除正供、现年税式,粮归田征。缴粮税不按丁口,而按田亩计算,且台湾归于福建省。设府司、置司牧,结束了征战状态,江寨才复兴大治起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