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

更新时间:2024-09-14 13:38

荆州市,古称江陵郢都、南郡,湖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截至2022年4月,荆州市共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2023年末,荆州市常住人口513.55万人,户籍人口620.37万人。

历史沿革

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市,始称津、津乡或江津,历为江陵县重要商埠和码头。

荆州历史悠久,距今约5万—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鸡公山遗址(位于荆州城东北郊郢北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始人类已在此生活、栖息和劳作,制作石器,或搭建窝棚。新石器时代,先民三苗于此发展出大溪文化(距今6000—5000年),出现环濠聚落和漆木器及竹席。屈家岭文化(距今5000—4600年)早期偏晚阶段,建造阴湘城(位于荆州区马山镇阳城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用至石家河文化时期(距今4600—4000年)。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

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开皇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道,属山南东道江陵府,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次年(761年)罢都。五代十国时(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立荆南国,国都设江陵。

宋至道三年(997年),以洞庭湖为界,复分为荆湖南、北路,北路简称湖北,治江陵;建炎四年(1130年),更名为荆南府,寄治枝江县,绍兴五年(1135年),复名为江陵府,仍徙治江陵县;淳熙元年(1174年),复更名为荆南府,淳熙十年(1183年),之前仍更名为江陵府。元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荆南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江陵路,天历二年(1329年),更名中兴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改置荆州府,改属湖广行省。龙凤十一年(1365年),改属湖广分省,吴元年(1367年),复改属湖广行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湖广行省改置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改属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荆州府复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康熙九年(1670年),置上荆南道,驻荆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荆南道更名荆宜施道;光绪三十年(1904年),荆宜施道更名荆宜道。宣统三年(1911年)1月,荆州府裁府留县,所辖各县直属荆宜道。

民国三年(1914年),荆宜道更名为荆南道;民国十年(1921年)8月,复称荆宜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湖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江陵县荆州镇,辖荆门、京山、钟祥、天门、潜江、公安、松滋(驻新江口镇)、江陵等8县;同月,析江陵县之沙市镇建沙市市,属省辖市。

1951年6月,以沔阳、监利、嘉鱼、汉阳4县各一部设洪湖县。7月,撤销沔阳专署,将沔阳(驻仙桃镇)、监利、洪湖、石首4县并入荆州专署。

1953年4月,以公安、石首、江陵3县各一部设荆江县,驻斗湖堤。

1955年2月22日,沙市市划归荆州专区管辖。4月,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

1960年,以荆门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

1961年,撤销沙洋市,划归荆门县领导。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沙市市升为地级市,改由省直辖;以荆门县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属荆州地区。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划出荆州地区。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设立荆沙市。荆沙市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辖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代管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7月,荆州专区辖荆门、京山、钟祥、天门、潜江、公安、松滋(驻新江口镇)、江陵等8县,专署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县之沙市镇建沙市市,属省辖市。同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1951年驻沔阳县新堤镇),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

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陡湖堤;同年2月,五三农场成立。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同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区管辖。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

1975年,全地区“撤区并社”,撤销119个区(镇),将721个小公社合并为221个大公社。

1983年3月,全区开展“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公社、管理区、生产大队和县辖镇分别改为105个区,596个乡,5720个村和58个县辖镇;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1985年设立东宝区、沙洋区)。

1986年5月27日,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以原沔阳县的行政区域为仙桃市的行政区域。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以原石首县的行政区域为石首市的行政区域。

1987年7月31日,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5年12月29日,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县级),以原松滋县的行政区域为松滋市的行政区域。

1996年12月2日,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改由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以原江陵区的行政区域为江陵县的行政区域。

2020年6月12日,撤销监利县,设立县级监利市,以原监利县的行政区域为监利市的行政区域。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4月,荆州市共辖2个市辖区、2个,代管4个县级市,分别是沙市区荆州区公安县江陵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监利市荆州市人民政府驻沙市区江津西路26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东依武汉市汉南区,东南隔江与咸宁市嘉鱼县赤壁市相望;南滨江与湖南省岳阳市为邻,与益阳市、常德市接壤;西连宜昌市的当阳市、枝江市、宜都市、五峰县,北接荆门市、潜江市、仙桃市。辖区东西最大横距约274.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30.2千米,夹江呈带状分布。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境内全长483千米。

地形地貌

荆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全市低山面积为120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0.8%;丘陵面积约250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1.8%;岗地面积262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18.6%;平原面积1109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78.8%。形成以平原岗地为主,兼有少量丘陵、低山的基本地貌。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的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米。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气候

荆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辐射总量4366.8—4576.2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1823—1978小时,日照率为41%—44%。年均气温16.2—16.6℃,无霜期250—267天,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

水文

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有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08万公顷;长湖次之。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荆州市不仅水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而且水质好。全市有各类水域面积353.55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13%。其中,可养水面125.22千公顷,占水域面积的35.42%。江河过境客水4680亿立方米,境内地表径流丰水年91.6亿立方米,枯水年48.5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丘陵区平均为12.84%,平原区为13.22%;水质达到Ⅰ级饮水标准的占80%以上,符合地面水质Ⅱ级标准的达90%以上,符合农业灌溉Ⅲ级标准的占98%以上。

生物资源

荆州市生物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等特点。据统计,全市生物资源3300多种,其中,农作物品种1169个,畜禽品种33个,水生生物385种(鱼类82种),森林植物620余种,药用生物956种,害虫天敌233种。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品种资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

荆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全市探明可供开采矿产35种,其中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囟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黏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黏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沙金、脉金等。

人口

2023年末,荆州市公安部门统计年末总户数197.32万户,户籍人口620.37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13.55万人,比上年增加0.04万人,其中:城镇298.80万人,乡村214.7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18%,比上年上升1.06个百分点。

荆州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呈小聚居、大分散特点。2019年末,全市有少数民族52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土家族、回族、蒙古族和满族占有较大比例。全市有2个少数民族乡。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荆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15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6.9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84.2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460.22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9.2:35.2:45.6调整为19.3:34.4:46.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5.8%,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7.0%、9.6%、1.3%、6.8%。人均生产总值61369元,比上年增长6.0%。

2023年,荆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6%,衣着价格下降0.2%,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5%,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3%,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0%。

2023年末,荆州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6.59万户,比上年增长9.9%,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达11.21万户,增长14.5%,个体工商户类市场主体达44.14万户,增长8.9%。全年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85万户,下降4.8%。

2023年,荆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44元,比上年增长6.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18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80元,增长7.8%。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267元,增长9.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855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03元,增长11.9%。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2年,荆州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17.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

2022年,荆州市粮食种植面积708.6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0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53.36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全市油料产量56.48万吨,比上年增长9.4%;棉花产量2.58万吨,减少15.0%;蔬菜产量340.87万吨,增长4.3%;园林水果产量51.96万吨,增长5.5%。全市生猪出栏371.69万头,比上年增长4.8%;家禽出笼6053.08万只,减少7.2%。肉类产量37.48万吨,增长2.2%;禽蛋产量19.70万吨,增长6.2%。全市水产品产量122.22万吨,比上年增长3.7%。

2023年,荆州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10.7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457.02万吨,增长0.8%。全年油料产量60.75万吨,比上年增长7.6%;棉花产量2.33万吨,下降10.9%;蔬菜产量346.28万吨,增长1.6%;园林水果产量55.85万吨,增长7.5%。

2023年,荆州市生猪出栏386.06万头,比上年增长3.9%;家禽出笼5720.85万只,下降5.5%。肉类产量38.49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20.50万吨,增长4.0%。全年水产品产量127.7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小龙虾产量52.05万吨,增长10.6%。

第二产业

2023年末,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0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增长40.2%,集体经济增长16.2%,股份制经济增长9.1%,股份合作经济增长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长6.2%,其他经济下降7.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6.1%,重工业增长10.8%。

2023年,荆州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9.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下降0.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8.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13.8%,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2.3%,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27.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4%。产品销售率为92.47%。实现出口交货值111.30亿元,同比下降6.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0.5%。

2023年,荆州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3.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房屋施工面积895.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0%,其中新开工面积490.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2%。房屋竣工面积608.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

第三产业

2023年,荆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5.0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514.85亿元,增长9.3%。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543.82亿元,增长8.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71.26亿元,增长9.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499.82亿元,增长8.2%;餐饮收入额315.26亿元,增长10.9%。全年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3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2023年,荆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8.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8%。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8.1%,民间投资增长18.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3.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1%。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9.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64.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25.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83.72亿元,下降4.0%。全年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313个,其中本年新增项目685个。

2023年,荆州市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217.5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进口33.4亿元,下降9.9%;出口184.1亿元,增长1.7%。全年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9.5亿美元,增长7.0%。全市外商直接投资(FDI)9609万美元,增长15.7%。

2023年,荆州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6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75亿元,增长18.8%。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114.71亿元,增长12.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1.82亿元,增长13.2%。分支出领域来看,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分别增长6.6%、15.7%和17.2%。

2023年末,荆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6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年初增加548.5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066.95亿元,比年初增加503.5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7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比年初增加399.9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187.73亿元,比年初增加90.1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989.50亿元,比年初增加309.78亿元。

2023年,荆州市实现保费收入188.5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7.75亿元,增长12.5%;人身险保费收入130.82亿元,下降0.4%。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77.89亿元,增长21.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1.22亿元,增长17.3%;人身险赔款支出36.67亿元,增长26.1%。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荆州市规模以上高新企业(包含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技术产业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达到870家,比上年净增216家。其中高新制造业企业776家,高新建筑业企业19家,高新服务业企业75家。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3.28亿元,占GDP比重17.6%。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2.89亿元,可比增长11.6%。

2023年,荆州市争取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7项。登记科技成果111项,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240.04亿元,比上年增长79.9%。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家。全年全市专利授权总量6098件,下降11.0%;发明专利授权总量632件,增长37.1%。

教育事业

2023年末,荆州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12所,其中高等学校7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普通高中49所,普通初中12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2所,小学389所,特殊学校8所,幼儿园652所。全市共有在校生81.07万人,其中高等学校11.8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89万人,普通高中9.33万人,普通初中15.27万人,小学30.12万人,特殊学校1172人,幼儿园11.51万人。全市共有教职工6.34万人,其中高等学校0.7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0.22万人,中学(含初中和高中)2.35万人,小学1.57万人,特殊学校200人,幼儿园1.43万人。

普通本科高校

长江大学荆州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独立院校)

普通专科院校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成人院校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医疗卫生

2023年末,荆州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175家,比上年增加136家,其中医院76家,卫生院1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5家。卫生机构人员49058人,比上年增加368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537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4108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40221张,比上年增加3741张,其中医院床位26684张,卫生院床位1023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1144张。

社会保障

2023年,荆州市社会养老保险费收入102.36亿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2.14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9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3.04万人。全市参加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2.9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43.30万人。

交通运输

荆州市是长江中游重要交通节点,全国东西向最长国道318国道与南北向最长国道207国道交汇处,东西向沪汉渝高速公路(上海—武汉—重庆)与二广高速公路(内蒙古—广东)交汇处,蒙华铁路长江两条货运大通道交汇处,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通江达海的门户,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交通承东启西、联接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伴随着“北煤南运”大通道蒙华铁路于2019年全面建成和荆江航道的综合整治,荆州正在加快建成集“铁、公、水、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通道。

铁路:现有汉宜高速客运铁路、焦柳铁路,在建蒙华重载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规划武贵高速铁路、荆岳高速铁路、荆荆客专。

公路:高速公路:“二环三横六纵”市域快速通道(“二环”即沙公高速南延线、江北高速东延线、二广高速改线等,沙公高速沪蓉高速和襄荆高速的中心城区内环,荆州长江大桥、荆州长江公铁两用桥的高速公路跨江外环;“三横”即沪渝高速、江南高速、江北高速+洪监高速;“六纵”即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荆州段、随岳高速、潜石高速、沙公高速、二广高速、枝江至石门高速荆州段)。

普通公路:207国道、318国道、351国道、荆松一级公路、荆当一级公路、荆监一级公路等。

航空:荆州民用机场将于2020年初建成通航,荆州中心城区1小时车程可达宜昌三峡机场,2小时左右车程可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水路:长江黄金水道穿越荆州境内483公里,荆州(盐卡)港是长江中上游仅次于武汉、重庆的第三大综合性港口,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年集装箱运输能力60万标箱。

2023年,荆州市完成货物周转量1093.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0.6%。其中,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73.33亿吨公里,增长17.1%,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920.39亿吨公里,增长21.3%。完成旅客周转量118914万人公里,增长8.0%,其中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18359万人公里,增长7.8%,水路完成旅客周转量556万人公里,增长61.0%。(以上均不含铁路数据)

2023年,荆州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011万吨,同比增长20.4%。其中,集装箱21万标箱,增长16.3%。

历史文化

荆州精神

关公镇守荆州十年,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品质千古流芳,成为华人崇拜的“武圣”“财神”。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荆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进取精神,“清廉高洁,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九八抗洪精神,以及“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处置中荆州人民展示的“大义大爱”精神,都成为荆州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特征。

民风民俗

关帝庙会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13日,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荆州人敬仰关公,已成了千年不变的习俗。

龙舟节荆州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荆州龙舟竞渡在《隋书·地理志》上有记载,其中还说道了划龙舟的风俗在“南郡尤盛”。著名的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就写过在荆州观看龙舟赛的诗篇:《午日沙市看龙舟》。旭日垂杨柳,倾城出岸边。黄头郎似鸟,青黛女如仙。龙甲铺江丽,神装照水鲜。万人齐着眼,看取一舟先。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沔阳花鼓戏天沔花鼓戏

方言

荆州地区方言以西南官话为主,散有湘语赣语分布。

风景名胜

荆州市又称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荆州古城地处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城屡毁屡建,荆州古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荆州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多片”的格局。“一城”即中心城区的荆州古城历史风景旅游区,其中包含景点:荆州古城墙,东门风景区,金凤广场,图腾柱,九龙桥九龙渊公园关公义园,南门景区,关帝庙关羽祠荆州博物馆荆州文博园,荆州古玩城,三义街,大北门景区,太晖观九老仙都景区,江陵盆景园明月公园张居正故居铁女寺。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500多件(套)。

荆州市区内景点:中山公园章华寺文湖公园,玉桥游乐园,滨江公园万寿宝塔菩提寺等,周边景点包括:长湖湿地保护区纪南城考古遗址公园,郢城遗址熊家冢遗址博物馆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辽王墓,北闸风景区

名优特产

荆州市的美食很多,其中通常有荆州鱼糕、鱼丸、千张扣肉皮条鳝鱼冬瓜鳖裙羹珍珠糯米丸子江陵八宝饭公安牛肉、松滋杜婆鸡、石首笔架鱼肚、洪湖莲藕藕带、洪湖野鸭。小吃:早堂面公安锅盔、公安豆皮、米丸子、元豆泡糯米、黄家堂牛肉米粉、小胡鸭等。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