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终

更新时间:2023-07-03 21:11

杨终(?-100年),字子山,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中国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官员、学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做郡小吏,太守认为其才很奇特,派他到京师学习,学《春秋》。汉明帝时,召他到兰台,拜为校书郎。

屡次上书

建初元年(76年),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王、楚王、淮阳王、济南王等谋反案连累数万人被流放,朝廷又在西域移民戍边,引发官吏百姓的埋怨,于是上疏道:“臣听说‘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优待善良的人应延及子孙,惩罚为恶的人应只限其自身,不可延及后代)百王常典,不变的道理。秦朝政治残酷厉害,违背上天之心,一人有罪,连累三族。高祖平定乱世,约法三章。文帝极仁慈,除去收孥之律。百姓蒙受再生之福,恩泽达到昆虫,功绩垂于万世。陛下圣德英明,覆盖四方。今以连年干旱,灾疫不止,减少开支,广泛访问得失,即使三代的隆盛,也不过如此,不能再增加了。臣私下查《春秋》记载的水旱之变,都感应于暴虐急躁和恩惠不下流。自永平年间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追,互相牵引,拷问犯人,冤及无辜,家属流放边疆。加上北方讨伐匈奴,西方开拓三十六国,连年服役,转输耗费很大。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百姓怀念家乡,怨恨结在边域。有句话说:‘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即安土重迁,是百姓的习惯)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热潮湿,障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

书奏上达后,汉章帝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改变。杨终又上书道:“秦代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思改革,终于失掉天下。所以孝元帝放弃了珠崖郡光武帝断绝与西域诸国的往来,为的是不用远夷换我中国。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笑道:‘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为的是对百姓无妨害。鲁襄公作三军(即三卿),鲁昭公舍弃中军,君子以为是复古,认为不舍弃就有害于民。现在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不还,不是天意。”汉章帝听从了,迁还那些流放之人,全部停止移民戍边。

杨终又说:“宣帝广泛征召郡儒,论定《五经》在石渠阁。当前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以完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诏诸儒在白虎观论考同异。碰上杨终因事下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上表请求,杨终又上书自我表白,即日赦免,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会议。后来受诏删削《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

当时太后之兄卫尉马廖,谨慎笃厚自守,却不训诸子。杨终与马廖友情甚善,写信劝马廖道:“我听说尧、舜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封赠;桀、纣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诛杀。为什么呢?尧舜为之提防,桀纣示之骄奢的缘故。《诗经》上说:‘皎皎练丝,在所染之。’(即墨子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上智下愚,不可改变,中庸之疏,要在教而化之。《春秋》上记载晋侯杀太子申生,直称晋侯,表示厌恶,就因为他失教缘故。《礼记》规定,人君之子年八岁,替他设少傅,教之书写计算,以开其智慧;十五岁设太傅,教之经典,以引导他立志。汉朝兴起,诸侯王不致力于教诲,多触禁忌,所以有亡国之祸,而缺乏嘉善的称号。今君位置尊贵,海内寄予厚望。难道不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为警戒么!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没有长君的退让之风度,而要结交轻狡无行之宾客,放纵而不教诲,视成任性,鉴念过去的教训,可令人寒心。君侯应该以临深渊履薄冰为戒。”马廖不采纳。儿子马豫后因悬书诽谤犯罪,马廖回到封地。

免罪回乡

杨终之兄杨凤为郡吏,太守廉范被弹劾,派杨凤访问杨终,杨终替廉范说情,被流放到北地郡望松县。皇帝出巡东方,凤凰黄龙并集,杨终赞颂嘉瑞吉祥,上述祖宗之大业,共十五章,奏上,皇帝命他免罪回故乡。

永元十二年(100年),侍中贾逵推荐杨终,说他“博达忠直”,于是汉和帝征拜他为郎中。不久去世,赐钱二十万”也。

个人著作

著《春秋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万字。另有《哀牢传》。

史书记载

《后汉书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