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院

更新时间:2024-07-25 19:56

春秋书院,位于曲阜城南6公里息陬村西北角。相传孔子曾在此编写鲁国史《春秋》。宋代始建,明、清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历史沿革

相传孔子曾在此编写鲁国史《春秋》。宋代始建,明、清重修。

1934年曾改为明德小学校址。“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1986年,遗址被公布为曲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按明清旧制在原址上重修春秋书院,规划占地20亩,建筑面积741平方米,并在原址原貌上复建了包括还辕桥、浣笔池、春秋台在内的历史遗迹。

建筑布局

春秋书院位于曲阜城南6公里息陬村西北角。全院红色围墙,南北长42米,东西长35米。原有大门3间、二门1间,门两旁各有掖门1间,门内大成殿3间,绿瓦覆顶,回廊。殿内正中神龛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牌位,左右神龛供奉颜、曾、思、孟“四配”牌位。正中悬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横匾一方,上书“春秋书院”。殿长11.25米,宽7.12米。殿前有卷棚3间,长11.25米,宽3.20米,灰瓦脊顶。东西配房各3间,灰瓦顶,前出廊,内供奉十二哲七十二贤牌位。大门外东侧有碑一通,上书“孔子作春秋处”。

历史文化

孔子作春秋处位于息陬镇政府驻地,据《续修曲阜县志》记载:“县城东南息陬村,昔孔子欲西见赵简子至河乃还息乎陬乡,作息陬操,因以为名。”就是说世人以琴操的名“息陬”,作为村名。息陬镇驻地为孔子作《春秋》故址。任坊《述异记》云:“孔子做春秋于此。”鲁哀公12年(公元前483年),68岁的孔子自卫返鲁,《孟子滕文公下》:“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为纪念这一圣迹,孔氏族人及附近居民倡修春秋书院,以奉至圣先师,由圣公府奉祀官致祭。据《曲阜县志》载“春秋书院既春秋台在城东南十里邹村,士人又谓既息陬。“传说,后来的春秋书院,实际上是清代的旧玄帝庙。息陬村西北角现存“还辕桥”,系两孔平板桥,取于《陬操》中“临津不济,还辕息陬”之句,传为春秋末期,孔子赴晋返鲁,师徒一行还辕息陬时所过的桥,桥北旧有“孔子作春秋处”石碑一块,今仍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