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山

更新时间:2024-06-26 18:43

昌平山,位于孔子诞生地尼山南面,尼山水库西南岸,地处曲阜市和邹城市的交界处。山之东为曲阜市尼山镇张马村,山之西为邹城市大束镇山沃村。

山名考究

昌平山又名九岩山,九焰山。因山顶平而广阔,古人取吉祥之意,故名昌平山,又名平山。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邹县续志》载:“平山即昌平山”。《辞海》解释为“平昌乡古地名”,因岩呈棕赤色或黄色,似火焰,故又名九焰山。

山上古迹

昌平山上的名胜古迹较多,著名于乡里的有七泉,分布在寺院和山坳里。泉水清澈见低,终年长流,是附近村民的优质水源。南山腰有观音堂、华佗庙、灵官庙、山神庙等寺庙。其中灵官庙、山神庙毁于“文革”,现存规模较大者首推玉皇庙。

玉皇庙建在昌平山南麓,寺庙内外柏桧蓊郁参天,每月初一、十五,山中香烟缭绕。整座庙座北朝南,三房一院一门,中轴式对称结构。庙门呈长方形,高2.2米,宽1.5米。迎着庙门的是一座略宽于庙门的迎墙,右边侧卧一株千年紫丁香,左边围墙缠绕着藤本植物。走过迎墙是一鼎高1.3米的石制香炉,两侧是道士起居房屋。“济宁道士半昌平”,可见济宁地区来昌平山修道的道士之多。

历史典故

昌平山,四面群山环抱,是个军事战略要地,昌平山的顶峰有唐代末年薛刚占山为王的演武场和大旗遗址。相传,唐代薛刚反唐,占山为王,就在这里。相传唐代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张台(张仕贵之子)所害,全家抄斩。薛丁山的三儿子薛刚为人性格刚强,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薛刚就是在昌平山上集结军马十万,以昌平山为中心,盘锯在20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头和村庄,把守着各路关口,万一失败,可以从山沃村昌平山山洞,撤往山后。周围松柏掩映、云天碧空,是绝佳的藏身之处。昌平山山势险峻,山顶平而广阔,易守不易攻,演武场可以容纳千人。山顶上极为平整,现有山寨遗址、旗杆窝等古迹,另外山南坡还有道观一处,属峄山道。山上是悬崖峭壁,中间有一个立式的古洞,攀登极其危险。山东南侧悬崖绝壁处有薛刚的洞府。洞壁刻有“三清、三境、三包、天尊四帝神位。大明崇贞年募化道人,汤”等大字。右侧摩崖上有“三母二十四仙洞”七个大字。古洞下边往西是一条栈道,栈道西头是一条通往山上山下的小路。薛刚反唐的故事,在当地流传甚广,但仅是传说,没有查到历史根据。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尼山独立营就战斗在这里,留下多少英雄的故事,后人传说。

山腰还有一条1972年挖掘的人工隧道,可从山沃村沿洞通达尼山刘楼村。当地人说此人工隧道是原来邹县的一位张县长为了引用尼山水库的水而建,也方便了山两边的村民往来,因尼山水库划归为曲阜市,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尼山镇刘家楼村把他那边的洞口给堵死了,没能从洞内穿越。隧道里伸手不见五指,多有蝙蝠等栖息。隧道里道路不平,大大小小石块遍布。没有点胆量的人是不敢轻易尝试穿越的。这个人工隧道成了许多人户外探险的绝佳去处。

自然风光

据史料记载:昌平山西面与大沂河隔河相望,此山由九个山头组成,东西绵延四、五公里,山头平缓,中部陡峭,悬崖林立,险如华山,气势雄伟。昌平山所在地四周都有大大小小的山丘,或形单影只如馒头利于倒碗之上,或低矮俯卧连绵不绝,相比之下唯有昌平山气势恢宏,身躯伟岸。夕阳降落时,在霞光映照之下,昌平山山体像孔子仰卧睡姿,甚为壮美,昌平山从张马村东南方向观看,整体山头又像一尊睡佛像,也有人称睡美人,最佳观赏位置在龙泉村处。山间有七个泉眼隐伏,下注成溪,流水淙淙,因此自古便有“九顶七泉昌平山”之称。站在山脚下,远远望去片片的古柏树和石榴树,覆盖到半山腰,上边为悬崖峭壁,据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碑刻记载“上有古洞、峭壁,下有流泉”,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的石榴树已栽种多年,每到夏季石榴花开的时候,繁花似锦,花香诱人。山上百草丛生,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犹如昌平山的皮肤一般;其中荆棘遍布,每到秋季荆棘上酸枣成熟,累累红果点缀其中。山腰以上覆盖有大片柏树,犹如当年攻山的士兵一般立于山上,簇拥着那身高几丈的悬崖峭壁。山顶悬崖峭壁之上还有排排柏树扎根岩石之中,虽身形瘦弱但一个个精神矍铄傲视远方,好像当年薛刚守山的忠义战士不让一片土地!

在昌平山北面的沂河岸边,有一鲁源村,春秋战国时期该地为鲁国所辖,鲁国在此设立昌平乡,当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昌平乡担任(陬邑文宰)武大夫,为镇守鲁国边陲勇立战功。叔梁纥娶了本乡颜母庄村的村女颜征在,生下孔子。在鲁源村北至今有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康有为题写的“古昌平乡”石碑。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