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南府

更新时间:2024-05-02 17:18

施南府,清代行政区划,地处湖北省西南部,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置,民国元年(1912)废除。由施州卫改设而成,辖恩施建始宣恩利川咸丰来凤等6县。

历史沿革

大事记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壬寅,刚刚登基的乾隆帝同意湖广总督迈柱的提议,在鄂西南设置施南府,以恩施县为附郭,在改土归流地区设置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并将四川省的建始县划归施南府管辖。自此,一府六县的格局形成。

乾隆十二年(1747年)八月,将施南府及属县的知府、知县等官职由“苗疆要缺”改为“选缺”,“五年俸满即升”的规则不再适用,俸禄也相应减少。因为改土归流已经十多年,“该处人民渐次蕃庶,风俗亦觉醇良”。

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于改土归流以后,施南府周边的四川、贵州等地人民接踵而至垦荒,以至于田地纠纷越来越多,于是朝廷下令:以后迁徙到施南府的,必须有原籍地官府发给的执照,来到施南以后立即编入保甲;已经落业的也要编入保甲;老荒山场,禁止开垦。

道光十二年(1832年),裁撤施南府通判

光绪十六年(1890年),将施南府同知,由利川县建南镇移驻汪营镇

光绪三十年(1904年),恩施县沙子地农民向燮堂聚众杀死欺侮中国人民的法国神甫,打击了鄂西地区的洋教势力,维护了民族尊严,用鲜血写下了反对外国侵略的光辉一页。史称“施南教案”。

地理

据雍正年间所修会典,湖北承宣布政使管辖16土司,除容美宣慰司后来改为鹤峰州外,其余15土司皆改为施南府疆域:

宣抚司4个:施南土司散毛土司、忠峒土司、忠建土司

安抚司7个:东乡土司、忠孝土司金峒土司忠路土司、高罗土司、大旺土司、龙潭土司;

长官司4个:唐崖土司、木册土司、蜡壁土司、东流土司。

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揽图》清晰记载了施州卫下辖土司的地理分布情况。土司几乎全部分布于清江干流以南,集中在忠建河、唐崖河、酉水流域;明史中着墨甚少的一些土司出现在了清初的版图之中,如沙溪司、东流司、漫水司等;作为牵制土司的卫所,施州卫、大田所、支罗所鼎足而立。

清同治时期的施南府地图:

施南府隶属于湖北布政司,在省城西南1987里、至京师3700里。

东抵宜昌府之鹤峰州大崖屋交界,距府城220里;东南抵湖南永顺府龙山县殷家坝交界,距府城275里;南抵永顺府龙山县七寨交界,距府城430里;西南抵四川黔江县高家山交界,距府城360里;西抵四川夔府万县龙驹坝交界,距府城218里;西北抵四川石柱厅交界,距府城560里;北抵四川夔州府巫山县五龙观交界,距府城335里;东北抵宜昌府巴东县三尖观交界,距府城225里。

府域东西距538里、南北距765里。

下辖六县:恩施县(附郭)、宣恩县(府南90里)、来凤县(府南270里)、咸丰县(府西240里)、利川县(府西北180里)、建始县(府东120里)。

民国时期的施南地区地图:

职官

雍正十三年(1735)设施南府时,设知府同知通判、经历(兼司狱司),其中同知驻宣恩县忠峒(原忠峒土司地),通判驻唐崖(今唐崖土司城址)。忠峒同知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裁撤,改设黄州府之武穴。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宜昌府学训导移设施南。乾隆四十九年(1784)将湖南辰州府同知裁撤,改设捕盗同知,驻利川县建南镇。唐崖通判于道光十二年(1832)闰九月裁撤,所有巡缉捕务由咸丰县接管。

光绪十六年(1890),从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将施南府同知由利川建南镇移设到汪营镇

人口

道光十二年(1832年):118795户、902123人。

同治十年(1871年):180685户、1078838人。

文化

祠庙寺观

恩施县——

城隍庙、火神庙、马王庙、昭忠祠、武侯祠、童公祠、陈孝子祠。

圆通寺(洪武十四年建)、元妙观、三官祠、魁星楼(嘉庆三年建)、西陵宫、巧圣宫、巴公祠、东岳庙、天后宫、三义宫、郡王宫、水浒庙、开元寺(唐时建、宋淳熙四年重修)、张王庙、五通庙、仁寿宫、南岳庙、白马庙、二郎庙(祭祀李冰父子)、万寿宫、向王庙(归州有东阳人向辅,隋大业初屡次显灵,土人祭祀之。施州此庙不知建何时,康熙年间守备贾进才重修)、桓侯庙、帝主宫、白衣庵、永福庙、石佛寺、三圣宫、乌云观、云台观、龙尖山寺、青峰寺、普济寺、大和观、三龙寺、云台观、龙居寺、玉峰山寺、竹王祠、通明庵、江口寺、倦飞庵、真武庙、禹王宫、黑神庙、磨嵯神庙、大兴庵、金凤山寺、朝阳观、观音阁、青龙观、观音寺、回龙寺、望州观、青云观、白云观、紫云观、宝平观。

宣恩县——

城隍庙、火神庙、昭忠祠、田太翁祠(在高罗司,太翁本司峒长,初土人不知耕凿之利,太翁教之辟田采杉,土人立祠祀之)

万寿宫、禹王宫、魁星楼、南岳宫、节孝祠、萧曹祠、财神庙、太白祠、张王庙、天王庙、观音殿、青龙寺、吕祖寺、马鞍山寺、狮子岩寺、灵岩山寺、回龙寺、福兴寺、东门关寺、朝阳观、佛潭寺、南禅寺。

来凤县——

城隍庙、火神庙、昭忠祠、王公祠(在城内碧秋巷,祭祀殉难知县王颂三,同治二年知县任廷槐奉文修)、天王庙。

朱文公祠(即仰止书院,举人曾有光倡建)、东岳宫、张公祠(乾隆年邑人公建,祭祀知县太康张公冲,为民兴水利者)、王公祠、禹王宫、许真君庙、天后宫、魁星楼、鸣凤楼、灵宫庙、雷神庙、财神庙、水府庙、川主庙(祭祀李冰父子)、鲁班庙、张王庙(相传昭烈入蜀,命桓侯招抚峒蛮,故历来土司祀之甚谨)、黑神庙(祭祀唐睢阳殉难南将军霁云)、飞山庙(祭祀唐诚州刺史杨再思)、三抚宫(相传为三姓土司有惠政,民不能忘,故祭祀之)、乾元寺、大观寺、仙佛寺、兴隆庵(明散毛土司建)、祖师殿、祖元寺、观音阁、回龙观、飞来阁、云台寺、定云庵、玉皇阁、秦古寺、凤凰庵、龙凤观。

咸丰县——

城隍庙、火神庙、马王庙、天王庙。

万寿宫、轩辕宫、禹王宫、奎星阁、雷祖庙、东岳宫、三义庙、张爷庙、川主庙、地主宫、山主宫、三闾宫、三抚庙、巧圣宫、辖神庙、财神庙、镇江庙、八角庙、五通庙、晏公祠、兴国寺、观音寺、延真观、回龙寺、黑池寺、虎溪寺、尖山寺、静乐寺、无边寺、龙洞寺、铁牌寺、朝阳寺、元武寺、大寺堂、兴隆寺、把水寺、白岩庵、板桥寺、灵珠观、海潮寺、天桥寺、玉泉山寺、灵山寺、道宏山寺、龙泉寺、静竹寺、迎水寺。

利川县——

城隍庙、马王庙、火神庙。

万寿宫、禹王宫、轩辕庙、帝王宫、万天宫、罗祖庙、巧圣宫、天后宫、南华宫、财神庙、桓侯庙、麻衣庵、观音阁、寿佛宫、岩洞寺、把水寺、双溪寺、毛坪寺、双峰寺、金字山寺、滴水岩寺、团包寺、钟灵山寺、回龙寺、归源寺、核桃寺、金沙寺、翔凤寺、报国寺、铁炉寨寺、朝阳寺、石峰寺、观音寺、潮音寺、五龙寺、楚藩寺、兴隆寺、福田寺。

建始县——

城隍庙、火神庙、龙神庙。

禹王宫、万寿宫、东岳宫、泰山庙、三义宫、张爷庙、二郎庙、天后宫、蚕神庙、药王庙、汉王庙、伍爷庙、八卦庙、财神庙、晏公庙、观音阁、回龙寺、永兴寺、永寿庵、朝阳观、玉皇阁、云雾观、天鸢观、石柱观(明嘉靖年建)、普恩寺、奎文观、石门寺、五阎庙、祖师殿、飞仙寺、万峰观、兴隆寺、鹰嘴观、潮水寺、牛家观、青龙寺、云台观、五通庙、凤尾观、开元寺、下坝寺、天通观、大红观、小红观、兴隆寺、白云寺、玉洪观、府行寺、复兴寺、云台观、林同寺、水晶宫。

此外,施南府巫医比较流行。(清)抟沙拙老 《闲处光阴》卷下:“(湖北施南府)人率信巫而好讼﹐凡家有病者﹐即延巫作醮﹐锣鼓喧鸣﹐彻夜不止﹐名曰跳端。”

节日

元旦焚香烛祭祀祖先,择吉时吉方,举家出天行至各神庙烧香。亲族交相拜贺,闭门三日,谓之“闭财门”。

上九后,乡城有龙灯戏,杂以狮象鳞鱼,竞出驱疫,至元宵止。元宵食汤圆,近冢家家送灯,远望之如繁星,是夜灯火花爆达旦不休。

惊蛰前夕,画灰于地,像弓矢,谓之“射虫”。

五月五日,悬挂蒲艾于门,饮雄黄酒,以雄黄点小儿额及手足心,采百草熬汤洗澡,捣蒜和雄黄水遍洒门户及墙阴,以辟虫。俗以是日为小端阳,十五为大端阳,是日竞渡龙舟,十五日尤盛。

六月六日,晒衣服书画。

中元节前,以纸线封包或以金银锭装笼,书祖先各名讳,所谓“清明记坟、中元记名”。祭于中庭,男女上食如生三日,焚之于外各庙。做盂兰会,赈济无主孤魂,放莲灯于江,又以香蘸油遍爇山径,谓之“路烛”。

八月中秋,无子者之亲友夜晚去邻居菜园盗窃南瓜,用红绫裹着并奏鼓乐,称为“送瓜”,取其多生男孩的意思。

十二月二十三日,夜晚祭祀灶神,戒妄言。二十四日曰“小年”,也叫“小除日”,打扫屋舍,亲友相馈赠,叫“送年节”。除日阖家聚餐,叫“团年”。

特色饮食

土人以油炸花米、豆干、芝麻、黄豆这些和茶作汤,名叫“油茶”,客人来了就以此献之致敬,宣恩、咸丰、来凤三县旅店中还有专门卖此为生的。

乡俗以冬初煮高粱,酿瓮中,次年夏天灌以水,插竹管于瓮,口吸之,称之为“咂酒”。

军备

明洪武初设置施州卫指挥使司,军队数额4679名。

康熙三年废指挥千百户,设营制,游守各一员,管辖马步战守兵542名。

乾隆元年废施州卫,设施南协副将一员,统兵1577名。

遗迹

现恩施明清城楼城墙仅残存数段:东门——北至恩施市中医院职工食堂,南至市棉织厂,保存较好;西门——北至西后街26号,南至学田巷13号,保存最为完整;南门——西至学田巷12号,东至城乡街13号,保存较好;北门——东至四维街2号,西至胜利巷14号,残留甚少。另外,西、南城门上“金华”“朝阳”等字尚清晰可认。

太守文公德政碑。是施南府士民为施南府知府(即太守)文麟(号心存,汉军旗正蓝旗,原籍奉天府铁岭县)立的。立于光绪三十年,位于城隍庙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