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运轨

更新时间:2023-11-23 09:17

戴运轨(1897年11月27日-1982年4月4日),字伸甫,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物理学家、教育家。

人物生平

1897年11月27日,戴运轨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1917年,毕业于浙江省宁波第四中学(宁波中学),同年考取浙江省官费生,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8年,东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科。1922年,又考取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1927年毕业,旋即回国。

1927年,回国后担任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1927-1928)。

1928年,担任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28-1932)。

1932年,担任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1932-1946)。

1937年,抗战时随金陵大学自南京西迁成都,期间兼任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1940年-1946年),并在1941年、1942年兼任华西坝成都空军参谋学校物理学教授。

1946年2月底,奉教育部之命,离开金陵大学,到台接收日据台北帝国大学。他首先将台北帝国大学改为台湾大学,出任教务长兼代理校长。同年7月,新任校长陆志鸿抵台,戴运轨才摆脱校务,专心教务工作;8月,成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兼系主任,直至1962年。

1954年至1956年间离台赴美作访问研究,在明尼苏达大学原子核子物理研究室和柏克莱加州大学辐射研究所分别任名誉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

1956年,由美返台,此时正值教育部长张其昀亲自主持台湾清华大学在台复校,戴运轨协助梅贻琦具体复校,并以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为先,负责研究所筹建事宜。第一年借用台湾大学物理馆,第二年迁至新竹。

1958年,议决台湾中央大学在台复校,并以办中大地球物理研究所为先;1962年该所正式成立,戴运轨出任所长。先借用台湾大学物理馆,次年迁苗栗。1967年中央大学终迁中坜,1968年成立中央大学理学院,任院长。

1973年,戴运轨自中大荣休后,受聘于私立中国文化学院,任教授兼理学部主任、物理系名誉主任(1973-1980);中国文化学院改名中国文化大学后,任研究教授(1980-1982)。

1982年4月4日,在台北逝世,是年85岁。

主要成就

在四川大学期间

戴运轨在四川大学期间,与李方训合作研究水化离子的绝对熵值。他们运用量子理论,找到了一种计算水化离子绝对熵的新方法。1939—1942年间,戴运轨在成都华西坝空军参谋学校与同事们一起,在物资奇缺的条件下,艰苦地创建了我国早期的航空风洞,并以此研究各种翼型。他在30年代和40年代编写的中学物理教本和《大学普通物理学》,在当时也颇具影响。

奉命去台湾

1946年2月底,戴运轨奉教育部之命赴台湾。他首先将台湾帝国大学改名为台湾大学。起初,赴台接收人员还有罗宗洛陆志鸿陈建功、苏步青、马廷英等人。前二人因事回重庆,陈建功、苏步青又应聘于浙江大学,因此实际参与接收工作的只有戴运轨与马廷英2人。戴运轨任台湾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校长。当时百废待举,面临许多困难。他们首先保护校内一切财产和教学设备,同时将日本的大学学制改为我国的学制。他草拟了台湾大学学则,建议台湾各校联合招生,修建校舍,聘请教师,为台湾大学走入正轨奠定了基础。同年7月,新任校长陆志鸿抵台,戴运轨才摆脱校务,专心教务工作。8月,成立台湾大学物理系,戴运轨兼系主任。1948年8月,他辞去教务长,专任物理系主任。台湾大学物理系为抗战胜利后首创的一个系。在日本占领时的台湾帝国大学,只有一个物理学讲座,两三间办公室和实验室。经戴运轨的苦心经营,至1956年,台湾大学物理系初具规模,还建有物理馆,供师生教学、研究之用。该系为台湾培养了不少物理学人才。从1946年至1962年,他担任物理系主任达16年之久,出其门者500余人,其中赴美国深造获博士学位者达五分之三。

为研究操劳

除日常校务和教学之外,戴运轨还为台湾大学的物理学研究操劳。他创立了台湾大学原子核物理研究室。在他主持下,利用范德格拉夫(VandeGraff)静电加速器,以24万伏直流高压电源加速质子,在1948年5月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原子核击破实验,将锂核轰击为二个氦核。此事当时曾轰动台湾,被誉为我国“首次原子核击破实验”。随后,他领导的研究室又制造重水,生产重氢及中子源,从日本、美国等国购进仪器,从事人工放射性和其他核反应实验。此外,戴运轨还建立了台湾大学C14研究室,开辟了台湾古物年代测定技术的新领域。

访问研究

1954--1956年间,戴运轨离台赴美作访问研究。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原子核物理研究室和柏克莱加州大学辐射研究所分别任名誉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在此期间的重要成果是,在辐射研究所B.J.莫耶(Moyer)教授指导下,以32MeV和18MeV质子轰击厚靶的方法检测了59种元素和化合物的中子产额,发现了在原子序数Z=20和Z=30附近中子产额突然增加而Ni的产额仅为邻近元素的1/3的现象。戴运轨和他的合作者们将其实验结果与基于核反应的统计理论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当Z>30时,二者比较一致;而在Z=30时,计算的结果并没有明显的中子产额增加现象。他们的实验研究表明,核反应的统计理论不能解释所观测到的突跃现象。这对于研究荷电粒子的发射,以及研究在接近于钙(Z=20)和锌(Z=30)之间的分离同位素中的中子发射,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筹建大学

1956年,戴运轨由美返台,协助梅贻琦筹建新竹清华大学。当时决定,先建立该校原子科学研究所,并由戴运轨负责建所事宜。戴运轨筹划购置仪器设备、招收研究生,草拟两年内研究生的必修与选修课。第一年招收了20名研究生,并借用台湾大学物理馆上课与实验;第二年才迁至新竹。戴运轨协助梅贻琦延揽师资,充实设备,并在该校任教达3年之久,被誉为新竹清华大学建校的第一位真正的创业者。

任职物理研究所

1958年议决成立台湾中央大学,并以办该校地球物理研究所为先。但是,一直拖到1962年,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才宣告成立。1962年7月戴运轨任该所所长,8月便闪电式地招生开学。因当时该校与该所都还在苗栗二平山设计与建设之中,因此9月开学,只能借用台湾大学物理馆。举凡延聘教授、拟订课程、购置仪器、确定研究方向,都是在短期内完成的。戴运轨主持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11年,开展了地磁与地质勘探的研究,尤其在地震研究以及对台东火山区的磁场分布异常现象和台南部分地区引力异常分布等问题的研究有成果,培养了10届毕业生200人。1973年在台湾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地震学术会议中,台湾方面的学术报告几乎由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包揽。这使戴运轨颇感欣慰。戴运轨不仅使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难产中问世、在物质条件不理想之时培养出如许人才,而且为中央大学建校付出了一番心血。

中央大学原校址建在苗栗二平山,地域狭小,无发展前途。戴运轨坚持要将中央大学迁到中坜市。在众多非议及压力之下,他力排众议,费尽心机,申请拨款,购置土地,建设校舍,甚而亲临施工现场,走通上下关系,1967—1968年间终将中央大学迁移到中坜。在1968年之后,又办起了中央大学理学院,任该院院长,建起了科学馆、理工馆、图书馆。新建大厦,绿化校园,增建宿舍与运动场,还增添了空调设备。至70年代初,中央大学成为台湾一座现代化高等学府,成为中坜市景色壮观的文化城。戴运轨苦心经营11年中央大学之后,感慨地回忆道:

“除了为台湾省光复后的台湾大学的建设,我出过一份力之外,在为中央大学建校工作中,前后共11个寒暑,我们付出的有血、有泪,有欢欣,也有慰藉。只是我生性耿直,丝毫不苟,作学问之外,在行政工作方面也许不太相宜。有人说我不适合的主要原因,我想该是因为我不懂得向权势低头,也不会和小人妥协。因此更有人批评我,说我不会搞公共关系,苦死了也没有人知道。这又何妨呢?!这些批评,诚然没有错,也不过分。但令人费解的是,我始终不相信,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为何不该受人尊敬?我曾经不顾毁誉,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本着我的良心孤军奋斗,兢兢业业默默地为台湾中央大学建校而努力,且并没有白费。”(戴运轨:《二十七年来的回忆录》,台北《中外杂志》,1974,16卷)

主要论著

1 戴运轨.开明物理教本.上海:开明书店,1931.台北:台湾开明书店,1946.

2 戴运轨.正中高中物理.1938.

3 戴运轨.中心力的普遍性.金陵学报,1940,7(1).

4 戴运轨.大学普通物理学.成都:新华出版社,1941.

5 戴运轨,李耐宜.四川市铜之物理性质及其成分.金陵学报,1941,7(2).

6 戴运轨.理论物理学之进展.科学世界,1941,10(3):131—138.

7 F X Li,Y K Tai(戴运轨).The absolute valuse of entropies of aqueous ions J ChinaChem Soc ,1941,8(1):60—64.

8 E X Li,Y K Tai The entropy of hrdration of faseousions J ChinaChem Soc ,1941,8(2):185—193.

9 戴运轨.开明新理化教本.台北:台湾开明书店,1951.

10 Y K Tai,G P Millburn,S N Kaplan,et‘al Neutron yidles from32-Me V pronots on thick targets.Pyse Rev ,1955,100:1793.

11 戴运轨译.原子能的和平用途.台北:中央文化出版社,1956.

12 戴运轨.爱因斯坦的生活及其时代.近代物理学论文集,1956.

13 戴运轨.二十世纪之物理学.二十世纪之自然科学,1956.

14 戴运轨.反质子的由来.核子科学,1956,1(3):14—18;Nuclear Science,1956,1(3):14.

15 戴运轨,许云基.利用电解法制造重水.核子科学,1957,2(4):10—48.

16 Y K Tai,G.P Millburn,B J Moyer,etal.Neutron yielde fromthick targets bombarded by 18-and 32-Me V protons Phus Rev ,1958,109:2086—2091.

17 戴运轨,许云基.由250KVCockcroft-Walton加速器产生2.5MeV中子源.核子科学,1959,2(4):3—9.

18 戴运轨,许云基,许东鸿.锆氘靶的受重质子柱轰击所发射的中子总产量及其角度分布.核子科学,1959,2(4):29—34.

19 Y K Tai,Y C Hsu.Angular distribution of protons from the d(d,p) reaction Nuclear Phus ,1963,44:588.

20 Y C Hsu,C Y Huang,Y K Tai,et al Neutron total cross sectionof arsenic at 14 MeV Chinese j Phys (Tauwab) 1963,1(1):1—5.

21 C Y Huang,J L Hwang,Y K Tai,et al Counting efficiencyofe nuclear Multplate camera Chinese J Phys (Taiwan),1963,1(2):3338.

22 Y C Hus,C Y Huang,Y K Tai.Neutron total cross sectionof praseodymium at 14 MeV hinese Phye (Taiwan),1963,1(2):39—41.

23 S C Lu,Y K Tai,Y C Hsu Radiocarbon concentration in TaiwanWood.Chinese J.phye.(Taawan) 964,2(1):1—5.

24 Y C su,C Y Huang,Y Ket al.Low background counterfor carbon 14atice Phus (Taiwan),1965,3(1):19.

25 S C Wu,Y Tai Effect of ring current on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of earth’s magbetc fiald Bull.of lnstCeohys ,NCU,1968(3):1—14.

26 J S WangY K Tai Magneticanpmalies in the tatyunvolcano area,NrthenTaiwan Bull oflnstt.Geophys ,NGU,1969(6):1—12.

27 Y K Dai,y K Tai.The effects for prospectong underground surcesdue to magnetismoff the earth fluid Bull of inst.Geophys ,NCU,1970(7):30—37.

28 T C Fang,Y K Yai.Gravity anomalies in the area between Chulutsunand JIeng,Southeastern Taiwan Bull of lnst Geophys NCU,1972(11):1—10.

29 Y K Tai Takashi Kizawa,Y C Fang Establishment of the gaavitybase of National

遗作

* 《八十回忆录》

* 译作《太空世界》(与魏岩寿合译)

* 译作《原子能的和平用途》(与魏岩寿合译)

社会任职

1956年戴运轨创立了中国台湾物理学会(名为“中国物理学会”),并当选为理事长。

1963年,创办了物理学杂志(名为《中国物理学刊》)。

1965年,又创办了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通报》。

1954年在台湾成立的自然科学促进会的发起人并当选为理事长

1958和1977年又积极促成台湾分别成立天文学会和太阳能学会,并在其中任职。

人物评价

戴运轨为台湾物理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戴运轨生平有一事为之反省、内疚。1949年,傅斯年任台湾大学校长。因有人盗窃了从大陆抢运至台湾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傅斯年在当年台湾参议会会议上,被议员郭国基质询教育施政时当场气死。此事在台湾报界称为“大炮议员郭国基骂倒傅斯年”。戴运轨在台湾大学校园内建立傅园,以纪念傅斯年筹建台湾大学之功。多年之后,戴运轨联想到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有梅贻琦之墓、台湾“中央研究院”有胡适墓,认为这些源于台湾大学建傅园,因而为之自责,认为在学校、机关之内造墓之举“属封建思想”,“是开倒车”。

戴运轨与蒋介石同乡,戴运轨的开笔老师毛凤美、毛思诚也是蒋介石的塾师。戴与蒋有乡谊之情。蒋原本有意请戴运轨出长中央大学,也是蒋介石的心意。然而,戴运轨毫无借此跻身政界之意。他不图富贵和显官巨豪,而安贫乐道,奉行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信念,淡泊高风。戴运轨生性耿直、治事公正,其人其事,在台湾学界颇具影响。

后世纪念

戴运轨终生从事物理学研究和大学教育。博览群书,老而不倦。中央大学为表彰他建校和教学之功,曾为其塑像纪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