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特规律

更新时间:2022-08-25 16:51

希尔特规律是指在地层大体水平的条件下,煤的挥发分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低,也就是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而增高的规律。

简介

煤在地下较深处,受地热与上覆岩层静压力长时间作用引起的变质作用。这是煤变质作用中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类型,又称区域变质作用。1873年,德国希尔特提出,在地层大体水平的条件下,每下降100m,煤的挥发分便减少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而有规律地增加,这个规律叫希尔特规律。希尔特规律对于世界各国的煤田有普遍意义。

变质作用

煤的变质作用使褐煤向烟煤、无烟煤演化,也可能进一步变质,形成石墨,褐煤在不断增加的温度和压力的长时间作用下。煤化度加深,碳含量增加,氢含量、氧含量和挥发分减少。煤的反射率增高,容重增大,逐步转变成烟煤,其中的腐植酸全部转化为中性的腐殖质,煤开始出现粘结性,光泽增强。影响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时间和压力。温度的升高促进煤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进行,而压力加大主要促进物理结构的变化。成煤温度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推测,但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略有不同。按照导致煤变质的热量及其作用方式和变质特征。煤的变质作用有四种类型,即深层变质、接触变质、区域岩浆热变质和动力变质。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指岩浆接触谋层时粉浆带来的高温、挥发性气体和压力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影响范围较小,仅形成局部煤质分带。与岩浆接触的煤层常转变为天然焦。接触变质煤的灰分较高,挥发分和发热量较低,粘结性消失。

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指与煤层或煤系有一定距离的岩浆带来的热气和热液的巨大热能,使煤层发生区域性变质的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指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和热能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地壳构造发生断裂产生的剪切刀,使煤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而由构造变动转化而来的热能(如摩擦热)也促进煤的化学变化。这种作用只有在构造运动剧烈、岩层导热性差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其影响的范围比较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