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

更新时间:2024-09-20 08:40

《左忠毅公逸事》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散文。此文通过记述左光斗史可法的偶遇,展现了左光斗的知人之明,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才的赏识与爱护,围绕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叙述左光斗京畿视学、狱中斥史、史可法治兵等动人事迹,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全文语言简练,记事不杂,用笔精细,故而人物形象十分丰满,写左光斗、史可法狱中相见一段,尤为大气凛然。

作品原文

左忠毅公逸事①

先君子尝言②,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③,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④,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⑤,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⑥,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⑦。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⑧,呈卷,即面署第一⑨。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⑩,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⑪,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⑫,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⑬,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眥⑭;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⑮,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⑯,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⑰,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⑱。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⑲。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⑳,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㉑,则番代㉒。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日:“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㉓,候太公、太母起居㉔,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㉕,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左忠毅公:即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又号沧屿。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进士出身,官至左佥都御史。东林党成员。杨涟弹劾魏忠贤,他参与其事,又亲自上疏陈魏忠贤三十二新罪,致被诬入狱,死于狱中。忠毅公,左光斗死后南明弘光朝追赠的谥号。逸事:世人不甚知道的事迹,多指史书未记载的事迹。

②先君子:作者对其已过世的父亲方仲舒的称呼。

③京畿(jī):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④从数骑: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微行:穿着平民衣服出行。

⑤庑(wǔ):廊下小屋。生:指书生。

⑥解貂(diāo):脱下貂皮裘。

⑦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崇祯进士,南明时任兵部尚书大学士,清军入关时镇守扬州,城破殉难。

⑧瞿(jù)然:惊视的样子。

⑨面署第一:当面批为第一名。

⑩厂狱:明代特务机关东厂所设的监狱。

⑪逆阉:叛逆的太监,这里指魏忠贤一伙。防伺:防范看守。

⑫炮烙(páo luò):用烧红的铁来炙烧犯人的一种酷刑。

⑬长镵(chán):古代一种犁头,用以掘土。

⑭眥(zì):眼眶。

⑮昧:不明事理。

⑯构陷:诽谤陷害。

⑰崇祯:明思宗年号(1628—1644)。

⑱流贼:旧时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崇祯十七年(1644)在成都称帝,建大西国,被清兵南下,率兵抵抗,中箭身亡。蕲(qí):今湖北蕲春县。黄:黄冈,今湖北黄冈县一带。潜:今安徽潜山县。桐:今安徽桐城县。

⑲凤庐道:管辖凤阳府、庐州府一带的长官。道,道员,是一道的长官。

⑳更休:轮流休息。

㉑漏鼓移:指过了一段时间。漏,古时用滴水计时的器具。鼓,打更的鼓。

㉒番代:轮流代替。

㉓躬造:亲临。第:府第,住宅。

㉔候:问候。太公:左光斗的父亲。太母:左光斗的母亲。

㉕宗老:同一宗族的老前辈。涂山:方苞族祖父的号,名文,字尔止。明诸生,入清不仕,为遗民诗人。

白话译文

先父生前曾经说过:同乡前辈左忠毅公任京城地区学政时,有一天,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带着几个随从骑马外出微服察访,走进一座古寺,厢房小屋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文章刚写好草稿。左公看完那篇文章,就脱下貂皮外衣盖在那书生身上,并替他关上房门。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原来这人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试时,差役点名喊到史可法,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等到他呈上考卷,左公就当面批为第一名。邀他到家里,让他拜见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碌碌无为,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

等到左公被关进东厂打牢,史可法整天守候在狱门外。罪恶的太监对监狱防备监视很严,即使左家的仆人也不能接近左公。过了很久,史可法听说左公遭了炮烙酷刑,很快将要死去,便拿了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狱卒请求探监,狱卒被他感动了。有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和草鞋,背了个竹筐,拿把长铁铲,装作打扫垃圾的人,把他领进牢房。狱卒悄悄地指着左公所在的地方。只见左公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墙,脸庞、额头都烧得焦烂,辨认不出原来的面貌,从左膝盖以下,筋骨全露出来了。史可法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辨出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就使劲地抬起胳膊用指头拨开眼皮,目光明亮得像火炬,生气地说:“不中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到这里来!国事败坏到这个地步,我已经不行了,可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明大义,国家大事将靠谁来支撑?还不快走,不用等奸贼们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说着就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击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快步退了出去。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对别人讲述这件事,说:“我老师的心肠,都是铁石铸造出来的啊!”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冈、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作为凤阳、庐州道的长官奉命负责防守。每当有了紧急情况,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能安稳睡觉,分派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他选择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每次叫两个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休息,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史公领兵作战期间,往来经过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上,问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的同族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与先父关系很好,他说左公在监狱中的那些事情,是亲耳从史公那里听到的。

创作背景

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人。他所处的时期,宦官干预朝政,为祸愈演愈烈,魏忠贤设东厂,假借皇帝命令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左光斗当时站在反阉党斗争的最前列,并因此被害下狱而死。方苞一生虽然成为清廷的御用文人,但其生逢清朝初年,仍然深受全国人民抗清运动的影响,因对前辈的孤忠大节极为景慕。《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是方苞对左光斗的极力颂扬,实际上也是方苞自己这一思想的突出表现。而此文的准确撰写时间难以推知。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左忠毅公逸事》是方苞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记叙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表现其知人之明以及与阉党恶势力斗争的刚毅品格。狱中怒斥史可法的一段话,更表现了左光斗身处危难,所念仍在“国家之事”,希望后进者能有所作为以挽狂澜于既倒的可贵精神。

文章以左光斗为主,以史可法为宾,只以二人关系中的两件事,便成功地塑造了左光斗的动人形象。其笔触之简洁,剪裁之精审,具见方苞散文之功力。第一段,先写左光斗“视学京畿”,偶于古寺中见“一生伏案卧”,阅毕其成草之文,“即解貂覆生”,已明显流露出爱才之意;而至考试之时,左光斗对其“瞿然注视”之余,“即面署第一”,更见出爱才之深。据陈鼎东林列传》称史可法其貌不扬,“躯小貌劣,不称其衣冠,语不能出口”。联系《逸事》文中所记左光斗见史可法其人其文之后云“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可见左光斗不仅不以貌取人,而是洞察对方的精神世界,以“有大志,好经世方略”(陈鼎《东林列传》)为标准,而且完全排除了任人唯亲之恶习,全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此文正是着眼于这一点,通过对左史关系中的这一事件的如实记叙,以真切的言谈行事表现出左光斗坦荡的气度和卓杰的见识。第二段笔锋一转,展现出左、史关系中另一事件的一系列具体场景。先是“左公下厂狱”与“史朝夕狱门外”,继之“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与“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前跪,抱公而呜咽”,再者“公辨其声……怒曰:‘庸奴!此何地也?……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与“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从史可法朝夕于狱门之外到设法潜入狱中再到左光斗怒斥史可法,情节递进,益趋壮烈,而以左光斗之怒骂表现其对史可法之厚爱以及对国家前途之关注,无疑更深刻地衬托出左光斗磊落的精神世界和高大的人物形象。第三段,写史可法治军严明,“奉檄守御”,以史可法的实际业绩进一步衬托左光斗的识人远见。当然,史可法在抗清之前,主要精力在于镇压农民起义,颂扬这一业绩,是方苞以及封建时代士大夫共同的思想局限性所致;但是,在人们心目中,史可法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的确立,无疑是因为他后来在抗清斗争中困守扬州,城破而壮烈牺牲。而左光斗的主要政治活动及其对史可法的期望,是与魏忠贤斗争,支拄“天下事”。因此,从史可法壮烈的抗清业绩及其全面的历史评价看,证明左光斗的识人远见,即使以现代人的眼光,仍然是卓越的。全文从史可法被左光斗看中并亲手提拔以致于功成名就,在勾勒出一个杰出人才成长过程的同时,更体现出左光斗杰出的人才思想及其成功运用。

全文笔墨简省之极,却能绘形传神,感人至深;同时,资料来源可靠准确,全然可作信史。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很大程度是由明末政治斗争联结起来。明熹宗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断国政,兼掌东厂,自称九千岁,排斥异己,网罗羽翼,“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东厂番役(即特务)横行,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到舌,所杀不可胜数”(均见《明史·魏忠贤传》)。与阉党势不两立的另一政治集团是东林党,当时,“士大夫抱道迕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讲习之馀,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明史·顾宪成传》)。天启五年十二月(1626年初),魏忠贤颁示天下的“东林党人榜”就开列了主要人物三百零五人,左光斗、史可法均在其内。天启四年(1624)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书劾魏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光斗与其谋”(《明史》列传一三二),魏忠贤大怒,执意进行迫害。天启五年(1625)七月缉捕杨涟、左光斗等人,七月二十六日,“光斗与涟同日为狱卒所毙”(《明史·左光斗传》)。此文写史可法探狱见左光斗“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逼真地再现厂狱之酷虐。夏允彝幸存录》云“杨涟、左光斗皆下诏狱,备受毒刑以死,天下痛之”,计六奇明季北略》记“公至京下,镇抚拷讯,身无完肤,三日尸出,肢骸穿裂”,与此文所述印证,全然相同,对于厂狱的严密监禁,陈鼎《东林列传》记“光斗之下北司也,厂卫阴列卒侦伺狱甚密,虽子弟亲识莫敢向迩”,计六奇《明季北略》亦云魏忠贤“遣校尉点城探听,丝微必报,如有所发,命立尽”,与此文所述“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亦完全一致。左光斗在阉党的心目中,是东林党“马军五虎将”之,被比作“天雄星豹子头林冲”(王绍徽东林点将录》),因此对其监禁更严,迫害尤甚,杀害左光斗等人实际上是对东林党的第一次严重打击。可见,此文是以征实的史料和散文的形式,对明末东林党与阉党斗争史上的一个壮烈片断的艺术展示,也是作者对正义的颂扬和对邪恶的抨击的思想光华的闪现。

方苞论文,以“义法”为核心;姚鼐论文,强调“义理、考据、辞章”并重: 实质上都是要求以鲜明的思想内容、可靠的资料来源和雅洁的语言形式融为整体。而此文,无疑正是其典范作品。

名家点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杨荣祥《方苞姚鼐文选译》:文章开笔即交代了左、史的关系起源,并由此表现了左光斗善识人才、胸怀救国大志的非凡之处。接下来写左在狱中不屈不挠,犹以国家大事为念,突出了左光斗不畏强暴的节操。末尾写史可法继承老师的遗志,精忠报国,既是对左的问接歌颂,又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文章剪裁精当,结构谨严,语言简洁而又感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

南京师范大学原教授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文叙述简洁,如通过解貂、掩户、面暑第一以及和夫人对话,便把左光斗识别人才、爱惜人才的精神 表现出来。狱中会见一段,感情饱满,笔力遒劲,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是本文写得最为精采的一段。通篇以写左光斗为主,以史可法作陪衬,使左、史两人形象都很鲜明、饱满。篇末写了史可法防御农民起义军,反映了作者的局限。

作者简介

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后官至礼部侍郎。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要结构条理,语言雅洁;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