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贫

更新时间:2023-11-30 01:49

《岸贫》短短的几行诗,就勾画出一幅贫穷的水乡人民生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也反映了社会不公的现状。全诗通篇朴实无华,却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对社稷安危的深刻忧虑——“载舟覆舟”,人民生活如此贫苦,天下是难以安定的。

作品原文

作品鉴赏

这首诗载于《宛陵先生集》。此诗章法与一般抒情体不同,完全是叙述和描写,但却层层剥开,深刻再现了水乡贫苦人民的艰辛生活。

首联说这些贫民,一不耕作二不畜牧。在中世纪,农业是国家的命脉,百姓不事桑农,人民吃穿没有稳定的保障,国家税赋也没有稳定的涞源,因而是一种危机。平淡的十个字,表明了忧国忧民的主题。颔联展开写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槎,水上飘来的木头,“槎沫”木头上的水,他们吃蛤蚌,用飘来的湿木头作烧柴,先把它晒干。对句写他们靠着树根自己织蓑衣。颈联写他们的住所。用野生的芦苇编成窝棚,拿青藤当作门。尾联写他们的孩子,没有衣裳穿,用荷叶当裤子遮羞。犊鼻,人身上的穴位,俗称膝眼。裩,有裆的裤子。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宋代诗人。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又称“梅宛陵”、“宛陵先生”。少以父荫补桐城、河南主簿,历镇安判官。公元1051年(仁宗皇祐三年)赐进士出身,擢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参与修《新唐书》,成,未奏即卒。诗著名,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其诗反映现实生活,寓意深远,质朴自然,风格平淡委婉,在北宋诗坛影响颇大。亦能词。有《宛陵先生文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