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

更新时间:2024-04-15 13:10

宜君县,隶属于陕西省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县城南距省会西安120千米,北距轩辕黄帝陵27千米,总面积1531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6个镇、1个乡。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常住人口7.03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宜君古属雍州幽地。

隶内史。

西汉

景帝二年(前155年),属左冯翊县。

三国魏

黄初元年(220年),迁甘肃境内之泥阳县侨置,后废县,更名泥阳县,属北地郡。西晋因之。

南北朝

苻秦永兴二年(358年),干故城设宜君护军。

北魏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罢护军,始置宜君县,属雍州北地郡。因县西川有宜君水(今耀县沮河),故名。

永安元年(528年),分北地郡置宜君郡,宜君县属之,兼设郡治。北魏又分故泥阳地置石保县(今宜君县西部,县东部原区属中部县),隶东秦州(孝昌二年改名北华州)中部郡。西魏、北周均沿袭旧制。

开皇三年(583年),撤宜君郡,并石保县入宜君县,属京兆郡。

义宁二年(618年),从京兆郡划出宜君、同官、华原3县,设置宜君郡,郡治华原(今耀县)。

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州,宜君县隶宜州。

贞观十七年(643年),撤宜州废宜君县。

贞观二十年(646年)又置县,属雍州。

永徽二年(651年),县又废。

龙朔三年(663年),割中部,同官两县地,复置宜君县,并改属坊州。

天宝十二年(753年),分宜君县地置升平县。

五代、北宋

延安府坊州。

熙宁元年(1068年),降升平县为镇,归宜君县管,隶永兴路坊州。

改永兴路为鄜延路,宜君县属鄜延路坊州。

鄜延路改为延安路,宜君县属坊州。

至元六年(1269年),废坊州,改属延安路鄜州。

属延安府鄜州。

初因之。

雍正四年(1726年),鄜州直隶省,县仍所属。

中华民国

民国初期,宜君县属陕西省榆林道

后废道,属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间还改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10日,宜君县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黄龙分区撤销,改属陕西省延安专区(后更名延安地区行署)。

1958年12月,宜君与黄陵合并为黄陵县

1961年9月15日,恢复宜君县制。

1983年9月,宜君县划归铜川市辖地。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宜君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6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县撤销金盆、白河两个公社,将这两个公社的辖地分别并入宜君、偏桥、五里镇3个公社,同时又对一些大队作了调整。至此全县成为14个人民公社,170个大队,645个生产队。各公社的辖区是:

宜君公社辖17个大队,68个生产队。

尧生公社辖10个大队、40个生产队。

县口公社辖9个大队,34个生产队。

云梦公社辖10个大队,42个生产队。

棋盘公社辖13个大队,51个生产队。

西村公社辖10个大队,55个生产队。

山岔公社辖14个大队,34个生产队。

高楼坬公社辖10个大队,31个生产队。

五里镇公社辖16个大队,56个生产队。

焦坪公社辖9个大队,32个生产队。

哭泉公社辖10个大队,40个生产队。

寺天公社辖12个大队,43个生产队。

偏桥公社辖18个大队,71个生产队。

雷塬公社辖12个大队,48个生产队。

从1984年4月起,先后改人民公社为两个镇、12个乡,乡镇设人民政府;176个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642个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区划现状

截至2021年,宜君县辖1个街道、6个镇、1个乡,共117个行政村。宜君县人民政府驻宜阳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宜君县位于陕北南缘,古称“长安北门管钥”。东濒洛河,与洛川县为界,南靠白水铜川郊区,西面北面和延安市黄陵县总面积1531平方千米。北去黄陵县33千米,延安市204千米;南去铜川市45千米,省会西安市173千米。

地形地貌

宜君县地属子午岭桥山山系,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仅东与东北部分为破碎黄土高原。海拔最低622米,最高1734米多,相对高差1112.9米。

气候特征

宜君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或蒙古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夏季主要受太平洋的暖温气团和蒙古低压的影响,温暖湿润,多雷雨和冰雹。春秋两季受这两个气团的交替影响,春天温度回升慢且不稳,多风寒霜冻;秋天降温快,多阴雨。由于宜君位置介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之间,境内地貌东西差异大,故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主要特点是:冬长夏短,冬寒夏凉,冬春干燥,夏秋多雨,四季分明;温度较低,雨量较多,地区经向差异大。西部有明显的山区小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宜君地表水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7762万立方米,占年降水量98937万立方米的7.85%。年径流深全县平均52毫米,径流系数为0.078,平均每年每平方千米产径流5.2万立方米。最高值是西部土石中山丘陵区,降水量大,坡度陡,渗透系数小,年径流深61毫米,径流变差系数为0.65。其次是中部黄土梁峁丘陵区,径流深和变差系数相等于全县平均值。东部残塬沟壑区由于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地面平坦,黄土渗透性强,所以径流深47毫米,变差系数为0.6。

地表自产径流以庙山——云梦山为分水岭,分属于洛河和渭河水系。属于洛河的流域,占全县面积的89.2%。形成河流有雷原河、五里镇河、清河、山岔河4个小水系和东坪沟、岭里沟、东舍沟、孟黄沟水及白水河上游,年径流量合计6857立方米,占全县地表水年总量的88.5%,均流向东或东北进入洛河支流沮河或直入洛河。属于渭河水系的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10.8%,形成有武家河、淌泥河(古名神女水),年径流量合计895立方米,占11.5%。向南流入铜川漆水河。以上所有河流均发源于县境内,系季节性河流。径流变化和雨量年内的分布基本一致,大部分集中在7—10月,猛涨猛落,占年总径流量的56.6%。平时流量甚小,丰枯悬殊,加上河槽、沟谷很深,故流失多,可灌溉利用量小。客水洛河年过境平均径流量3.97亿立方米,从县东缘绕过,地势居县境最低部,灌溉利用困难。但河床比降大,多跌水,发展小水电的条件较好。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宜君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1)耕地43402.46公顷(65.1037万亩)

其中,水田19.36公顷(0.0290万亩),占0.04%;水浇地1.31公顷(0.0020万亩),占0.01%;旱地43381.79公顷(65.0727万亩),占99.95%。耕地主要分布在宜阳街道办事处、彭镇、五里镇、棋盘镇、尧生镇5个镇,占全县耕地的72.03%。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547.49公顷(2.3212万亩),占全县耕地的3.56%;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5927.18公顷(8.8908万亩),占13.66%;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7530.31公顷(41.2955万亩),占63.43%;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6141.69公顷(9.2125万亩),占14.1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255.79公顷(3.3837万亩),占5.20%。

(2)园地5006.08公顷(7.5091万亩)

其中,果园3588.18公顷(5.3823万亩),占71.68%;茶园0公顷(0万亩),占0%;橡胶园0公顷(0万亩),占0%;其他园地1417.90公顷(2.1269万亩),占28.32%。园地主要分布在彭镇、五里镇、尧生镇等3个镇,占全县园地的73.43%。

(3)林地92848.45公顷(139.2727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54385.31公顷(81.5780万亩),占58.57%;竹林地2.21公顷(0.0033万亩),占0.00%;灌木林地35762.65公顷(53.6440万亩),占38.52%;其他林地2698.28公顷(4.0474万亩),占2.91%。林地主要分布在彭镇、太安镇、尧生镇、云梦乡等4个镇,占全县林地的63.17%。

(4)草地1525.14公顷(2.2877万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4.71公顷(0.0071万亩),占0.31%;人工牧草地3.77公顷(0.0057万亩),占0.25%;其他草地1516.66公顷(2.2750万亩),占99.44%。草地主要分布在彭镇、五里镇、尧生镇、云梦乡等4个镇,占全县草地的89.02%。

(5)湿地180.60公顷(0.2709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全县湿地类型仅有内陆滩涂。主要分布在彭镇、五里镇、尧生镇等3个镇,占全县湿地的77.69%。

(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609.26公顷(5.4139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0公顷(0万亩),占0%;建制镇用地385.24公顷(0.5779万亩),占10.67%;村庄用地3011.90公顷(4.5179万亩),占83.45%;采矿用地178.14公顷(0.2672万亩),占4.9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3.98公顷(0.0510万亩),占0.94%。

(7)交通运输用地1877.25公顷(2.8159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11.80公顷(0.0177万亩),占0.63%;轨道交通用地0公顷(0万亩),占0%;公路用地891.04公顷(1.3366万亩),占47.46%;农村道路972.72公顷(1.4591万亩),占51.82%;机场用地0公顷(0万亩),占0%;港口码头用地0公顷(0万亩),占0%;管道运输用地1.69公顷(0.0025万亩),占0.09%。

(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56.97公顷(0.8355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375.62公顷(0.5634万亩),占67.44%;湖泊水面0公顷(0万亩),占0%;水库水面99.70公顷(0.1496万亩),占17.90%;坑塘水面54.91公顷(0.0824万亩),占9.86%;沟渠1.29公顷(0.0019万亩),占0.23%;水工建筑用地25.45公顷(0.0382万亩),占4.57%;冰川及常年积雪0公顷(0万亩),占0%。水域主要分布在宜阳街道办事处、五里镇、尧生镇等3个镇。

植物资源

宜君县属暖温带森林草原植被带。天然植被覆盖率较高,达87.3%。其中,森林覆盖率为27.6%。由于宜君县处于中国东部的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加上县境东西气候差异大,因而植被相应出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植被小区复杂多样。从植被现状来看,由西向东依次可分成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草甸及栽培植被等7个类型。东部残塬沟壑区天然植被基本为草灌植被;中部梁峁丘陵区主要为灌丛草原及灌木草原,仅有片状或疏散的林木植被;各类森林植被的74.7%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土石中山区;局部沟川零星分布有河漫滩草甸、沙生植被。这种多样植被组合,构成宜君县森林灌丛草原的自然景观。

宜君县植被生物以华北区系成分为主。其代表种有:油松辽东栎山杨侧柏,为宜君县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杜梨亦广泛散布在800—1700米山地阳坡和梁峁边缘;臭椿、香椿家榆中国槐白桦、水楸、岩榆等分布于村庄附近或伴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还有杭子稍野丁香、欧梨、白草、黄菅草、柴胡远志等等,都是灌木草丛中的优势种。宜君县还侵移渗入有邻近区系中的成分,如喜马拉雅山区系的华山松山楂、川滇茉莉等;华中成分的漆树,东北成分的小叶杨山丹狼尾花等,蒙古区系的柠条冷蒿、大针菜等。第三纪残余成分中的槐、山胡桃、酸枣、臭椿、紫荆等。其中,柠条、山楂、小叶杨、狼尾花酸枣等分布较广。另外,还广泛分布有黄土高原特有的阳性耐干旱的植物,如山杏、山桃、文冠果、狼牙刺、沙棘、甘草、艾蒿等等。

矿产资源

宜君县的西部地层构造中,特别是上三叠纪岩层中,植物化石较多,故矿藏亦较多。现已探知的矿藏有煤炭石灰石油页岩石油天然气铁矿及砂等七种。其中煤炭储量较大,油页岩及铁矿次之。

煤炭

宜君县西部地处中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的渭北煤田北缘,普遍有中生代侏罗纪煤层储存。据陕西省一九四煤田地质勘探队1979年勘测,全县煤炭储量为4380万吨,煤发热量为5800—6500千卡/千克。其中,龙玉煤田的柴沟(在焦坪矿区西北端),蕴藏量达3040万吨;其次为南塔地区和太安煤田,储藏量分别为600和740万吨。

油页岩

宜君县南部的塔泥河一带,是烈桥——塔泥河油页岩矿区的东半部,矿床类型为三叠纪陆相沉积矿床,矿体呈层状,产床平缓;油页岩和黑色页岩交互出现,顶部为泥岩和泥灰岩互层。全矿区探明均为D级储量,达46422.1万吨,保有储量46419.8万吨。油页岩含油率1—3%。

高楼坬乡的高楼坬、果子庄、醋梨坬等地储藏褐铁、砂质褐铁,分布呈窝状。矿床类型为三叠纪沉积铁矿。矿石主要成分的平均含量为:TF↓e(铸铁)29.63%,S(硫)0.014—0.018%,P(磷)0.016—0.143%,SiO↓2(氧化硅,即石英)35—40%。探明储量为19.2万吨。因复盖层厚,品位低,储量不大,故开采利用困难。

主要产于马场川西沟壑之中。该川下游沿河两岸淤积甚多,砂由红色砂岩风化而成。

石油

民国元年(1912年),中美合资曾经在金牛庄坡下石油沟钻井采油。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石油化工部门也曾在高楼坬梁的郎二井(原名四郎庙)、石管子钻采、均因储量太少而停止。20世纪70年代,又经过钻探普查,认定为贫油区。

石灰石

石灰石虽然分布较广,但分散零星,难于大量开采利用。

人口

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户籍总人口87717人。当年出生人口461人,当年死亡人口572人。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常住人口7.0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9.35%。

政治

县委

书记:刘 冲

副书记:曹全虎、李艳利、谷啸

常委:郭怡、王益利、郭海军、王斌、王海峰、张涛、朱伟、仇飞

县政府

县长:张涛

副县长:王斌、郭海鹏、吴鹏、陈伟、王小会、尚晓军

(截至2022年4月)

经济

综述

2022年,宜君县实现生产总值51.02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0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1.98亿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0.44亿元,同比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9:43.1:40.0,比上年的18.7:37.9:43.4,增减幅度分别为-1.8:5.2:-3.4。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6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3%。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宜君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

财税收支

2022年,宜君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032万元(同口径)。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66598万元。在总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3552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734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6407万元;教育支出1941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1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513万元。

人民生活

2022年,宜君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1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35元,同比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9元,同比增长6.9%。

第一产业

2022年,宜君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1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增加值9.0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分别为132608万元、1077万元、14187万元、630万元、7631万元,实现增加.值分别为77140万元、648万元、7739万元、388万元、4735万元。

农业

2022年,宜君县粮食播种面积402176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7136亩,玉米播种面积为391085亩。油料种植面积1425亩,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5666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00102亩。

2022年,宜君县粮食产量17.75万吨,其中玉米17.5万吨,同比增长1.04%,增幅在全市领先;苹果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08%;中药材产量0.39万吨,同比增长4.77%;核桃产量1.6万吨,同比下降4.45%。

林业

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森林面积82804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25354公顷。森林覆盖率54.83%。

畜牧业

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生猪存栏1.34万头,同比增长10.63%,生猪出栏1万头,同比增长8.73%;牛、羊存栏分别为2012头、8471只;肉类产量1280.7吨,其中:猪肉产量811.1吨,同比增长10.11%;禽蛋产量1320.9吨,同比下降0.86%。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宜君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0.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2247万元,同比增长17.18%。其中原煤、洗煤生产业分别同比增长-3.81%、62.14%,原油同比增长61.64%,发电行业、建材业同比下降.5%,白酒同比下降7.33%,医药同比下降37.2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营业收入300314万元,同比增长29.2%,实现利税350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46%,其中利润25524万元。

建筑业

2022年,宜君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41亿元,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家。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宜君县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0.44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上年收窄5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16.4%。其中,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1亿元,分别占服务业比重为8.4%和6.4%。

国内贸易

2022年,宜君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164.5万元,同比增长15.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5651.6万元,同比增长28.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090.9万元,同比增长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073.2万元,同比增长20.8%。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销售额333216.7万元,同比增长10.0%;零售业销售额141102.8万元,同比增长37.4%;住宿业营业额2626.4万元,同比增长0.1%;餐饮业营业额8648.6万元,同比下降18.1%。

房地产业

2022年,宜君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县境内注册企业)完成12577万元,同比下降58.4%,销售面积14351平方米,同比下降52.3%。其中,住宅投资5742万元,同比下降79.1%。

邮电通信

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各类电话用户总量80847户,比上年增长4.0%。其中,固定电话3816户,比上年增长0.5%;移动电话77031户,比上年增长4.1%。宽带上网用户25693户,比上年增长7.6%。

旅游业

2022年,宜君县共接待游客151.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8221万元,同比增长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1320万元,同比增长18.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3410万元,同比增长3.5%。

保险业

2022年,宜君县各类保费收入6038.8万元,同比上升0.5%;全年各类赔付款支出1826.41万元,同比下降26%。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157.06千米。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

公路

宜君自古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交通咽喉,道路的形成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有咸阳—上郡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咸阳至九原郡(内蒙古包头)有秦直道,唐至清代长安至延榆有驿道,中华民国中期修筑的咸(阳)榆(林)公路,穿越宜君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县城有南去北往的西(安)包(头)公路,全县88%的行政村通行汽车。

铁路

梅(家坪)七(里镇)铁路、西(安)延(安)铁路线擦县境而过。

运输

2022年,宜君县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82.3万吨。年末宜君县民用汽车保有量11827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共有普通中学7所,小学14所,幼儿园、托儿所15所。小学在校生数413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数2254人。共有教职工1007人,专任教师777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3.3%。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共有县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7千册。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宜君县共有卫生机构170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25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76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1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宜君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706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214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565人;失业保险参保5103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95人。

环境保护

2022年,宜君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2433吨标准煤;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3.4%;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1.0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1.08%。

安全生产

2022年,宜君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宜君县,因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帝国君王在此兴建避暑行宫,而有“宜君”之称。

文物古迹

宜君县地处华夏民族发源地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早在距今约六七千年时,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着人类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经考古发现各类新石器遗址遍布全县,历朝历代,也遗存有许多珍贵文物。

宜君县临近黄帝陵所在地,文物古迹众多。全县文物普查和考古发现,共有各种类型的文物遗址189处,出土文物572件。特别是石窟和摩崖造像尤为突出,有“福地水库石窟”、“棋盘沟门造像龛”、“秦家河摩崖造像”等。

风景名胜

风味小吃

著名人物

刘培植(1917.1—2006.12)

汉族,宜君县尧生乡东舍村人。历任中央农业部国营农场管理总局局长、中央农垦部部长助理兼党委书记、农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

王永宁(1929.7—2006.11)

汉族,宜君县偏桥镇(今彭镇)安子塬人,中共党员。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4月晋升为中校军衔,1964年5月晋升为上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先后当选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九届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强自修(1903.1—1988.9)

宜君县偏桥乡西云阳村人。1949年9月,参加了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1949年调入甘肃,历任中共兰州市委书记,省委常委兼甘肃省总工会主席,甘肃省委任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昆山

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1935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装甲兵政委办公室主任,装甲兵技术部政治委员,装甲兵后勤部政治委员,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装甲兵副政治委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2001年4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王克中

1940年生于宜君县王沟湾,195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西藏军区副司令员,1994年1月回到西安,担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杨西林(1918.10—1988.10)

汉族,宜君县五里镇杨塬村人。1936年8月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海省委秘书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党委书记等职务、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1982年9月,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3年2月任青海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强建华(1921.11—1994.7)

汉族,宜君县偏桥乡(今彭镇)西云阳村人。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西宁市委书记、第一书记,西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西宁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共青海省委常委,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青海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先后当选青海省党代会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王永勤(1926.9—1996.10)

汉族,宜君县偏桥乡(今彭镇)安子塬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师参谋长,师长,武汉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军长,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被中央军委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杨景西(1917.11—1996.12)

汉族,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1933年4月参加革命,193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空九航校司令部副参谋长,政治学院高干哲学轮训副主任,空军十四航空学校参谋长,空军航空学校副校长等职。1988年4月提高为副军职待遇。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红星二级勋章。1955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上校军衔。

刘世明(1917.2—2001.12)

汉族,宜君县五里镇兴市人。1934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师长,贵州省民警总队总队长、贵州省公安总队总队长、贵州省军区独立师师长、安顺军分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贵州省军区顾问等职。1955年被国防部授予上校军衔,同年荣膺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树林(1921.1—2003.3)

汉族,宜君县偏桥乡(今彭镇)西云阳村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青海省商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省财贸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顾问等职。

胡锦心

女,汉族, 1935年1月生,宜君县五里镇胡家塬人,教授,主任医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常委、国家科联研究中心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顾问等职。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胡稳心

汉族,1937年12月生,宜君县五里镇胡家塬村人。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陕西省肝病学会委员,西安医科大学肝胆胰学会理事,陕西医疗事故鉴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陕西省急腹症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

杨忠信

汉族,生于1938年,宜君县五里镇雷声村人。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

荣誉称号

2017年10月,宜君县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1月,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县”荣誉称号。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0月,荣获“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11月,入选陕西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2月1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共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确定铜川市宜君县为陕西省首批信用建设示范县(示范园区)。

2021年12月,入选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2022年3月,被评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