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寺

更新时间:2024-04-14 21:55

安国寺,原名安吉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10公里的乌崖山麓的一个石洼之中,总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

历史沿革

安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曾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

宋仁宗嘉佑三年,镇西人王公佐于古刹山巅筑寨,王称安国王,寨称安国寨,安吉寺遂改名安国寺。

金、元、明历代皆有修葺。

清初,被康熙皇帝誉为“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曾就读于寺中,后世进行了大型修建,始成今日之规模。

建筑格局

安国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总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共计四进院落,主院分上下两层,偏院分内外两进。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铜塔楼、钟、鼓楼、十王殿、东厢房、关帝阁、观音阁、吕祖阁、于成龙读书楼、于中丞公祠、于清端公祠、莱公别墅、石牌坊、砖塔等。寺院围墙,高低起伏,用石头砌筑,墙体高处达21米,远观俨然是一处造型独特、别具风格的古寨堡。

安国寺亭台楼阁相连。佛殿居中,内塑五彩佛三尊,高四点八米。壁画六十八幅,绘叙释迦牟尼经历。左有十王殿,殿东侧为接客厅。对面铜塔楼,楼左右钟鼓楼对称。客厅东为一小院曰“清静处”,楼下砖窑五孔,为于清端公祠堂,楼上亭阁七间为偏殿和关帝阁。外围古建筑有石牌楼、观音阁、于中丞公生祠、莱公别墅、砖塔等古建筑,由南至东呈马蹄形环绕。

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元代建筑,多处留有唐代遗风。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布瓦,双翘单下昂,五踩斗拱,中间花拱,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殿内供奉着三尊高大精美的三身佛,高达4.8米,造型独特,栩栩如生。殿左右有60平方米的明代佛传壁画,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色彩明快,形象生动。铜塔楼为重檐歇山顶,二层木构建筑,上下层四周有围栏设木梯可攀登上楼,下又有暗室三间。钟鼓楼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砖塔为宋式须弥座密檐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八层,束腰部分有砖雕图案,塔身全部采用磨砖对缝仿木构筑。

偏院

偏院又称清静处,有于清端公祠,楼上是关帝阁。后院古刹禅院,环境幽雅,建有于成龙读书楼。于成龙,永宁州(分离石)人,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两江总督,死后被谥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现有读书楼碑记可考。还建有洞宾楼、万佛阁等。

莱公别墅

安国寺后百米石崖下是莱公别墅,是于成龙之孙于准在雍正丙午年(1725年),就半山石壁天然形成的庞大石崖下修筑而成。其地势险要,景色奇特,构筑精巧。前临深谷曰“瞑之谷”,清泉汩汩汇为细流;下有“八角琉璃井”;上有千仞绝壁,悬崖飞瀑,遇雨天则水帘垂挂,其景十分壮观。绝壁半腰有20平方米人工凿成的石室,石壁上有“龙”、“虎”、“山林”、“野趣”等石刻大字及道光年间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亲笔书写的山寺石室文。石室为于成龙之子于廷翼筑,又凿通石壁为石窗,依窗眺望,远视中阳县城,近视寺周美景,南川风光,一览无余。

保护措施

2001年6月25日,安国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旅游信息

安国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10公里的乌崖山麓的一个石洼之中

10元

8:00—17:0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