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

更新时间:2024-09-12 16:46

宁县,隶属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东南部,东与陕西省富县黄陵县相隔。东南同正宁县相邻。西南以蒲河泾水,与平凉市泾川县和陕西省长武县分界。西北与西峰区连壤。北与合水县毗连,总面积2653.38平方千米。2022年,宁县户籍人口55.18万人,常住人口33.17万人。截至2021年10月,宁县下辖14个镇,4个乡。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北魏,名“豳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取“抚宁戎狄”之意,改名宁州。民国2年(1913年),改宁州为宁县。

建置沿革

夏,为古公刘邑。

商,属雍州

周,名曰北豳。春秋战国,属义渠戎国。后为秦地,置义渠县,并置北地郡治。

秦,为北地郡义渠县。

西汉,建凉州北地郡泥阳县、大要县、弋居县、义渠道,部分地属凉州安定郡彭阳县和朔方上郡襄洛县。东汉,属凉州北地郡义渠道、泥阳县、弋居县,后县置悉废,属安定郡

三国,属曹魏雍州安定郡。东汉末,为马超杨秋军事割据区。

西晋,属雍州安定郡。东晋,历属汉国(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国。北魏时,先后称华州、三县镇、班州、邠州豳州,辖3郡,领10县。西北地郡彭阳富平、安武3县,赵兴郡阳周、定安、独乐县、赵安、高望5县,襄乐郡辖襄乐和肤施县。西魏历属宁州赵兴郡燕州襄乐郡。北周,建宁州,辖赵兴郡和西北地郡。

隋,置北地郡(曾名宁州豳州),辖定安、襄乐等8县。

唐,建宁州(曾名宁州彭原郡),为关内道邠宁节度使治所,唐末,置衍州。

五代,宁州和衍州并存,各领其县镇。

宋,置宁州,属永兴军路。后属环庆路,先后辖定安、襄乐、定平等5县。

金,属庆原路宁州,辖安定、定平等4县。

元,属巩昌路,辖安定、定平、襄乐等4县。后3县废,其地域为州直统。

明,属陕西布政使庆阳府

清初,沿袭明置。康熙二年(1663年),属甘肃省庆阳府。

民国,历属甘肃省陇东道、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4年(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析盘克、金村、九髻置新宁县,新宁县隶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宁县、新宁县并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县历属甘肃省庆阳分区专员公署、陇东专区、平凉专区

1962年,回属庆阳专区

1968年,属庆阳地区。

2002年,属庆阳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8年,成立和盛、城关、早胜、瓦斜、襄乐、盘客、九髻、春荣等8个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正宁合水归属以后,瓦斜公社划属庆阳县。

1962年,合水正宁二县析复原置后,瓦斜公社仍归属宁县。

2016年,太昌、良平、米桥和春荣4个乡改为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宁县下辖14个镇,4个乡:新宁镇平子镇早胜镇长庆桥镇和盛镇湘乐镇新庄镇盘克镇中村镇焦村镇米桥镇良平镇太昌镇春荣镇南义乡瓦斜乡金村乡九岘乡。257个村、13个社区,1799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县,位于子午岭西麓、黄土高原中部、陇东高原甘肃东南部,介于北纬35°15’—35°52’、东经107°41′—108°34’之间,东与陕西省富县黄陵县相隔。东南同正宁县相邻。西南以蒲河泾水,与平凉市泾川县和陕西省长武县分界。西北与西峰区连壤。北与合水县毗连。广80千米,袤65千米,总面积2653.38平方千米。

地质

宁县位于关中—六盘山褶皱带以东,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分区,即为鄂尔多斯台地一部分,又叫陕甘宁盆地,具有雄浑壮美的黄土高原风貌。

地形地貌

宁县地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宽、南北窄,地势由高到低,呈东北—西南走向,周长313千米。地形主要有3种:梁昴沟壑类型,高原沟壑类型,川台河谷类型。除子午岭外,当地人将一些高于平川、类似山脊的残原梁昴称为山。

气候

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具大陆性高原气候特点。暖湿空气势力不强,常受冷空气影响,雨水较少,温润适中,四季比较分明,夏季短,冬季长。冬季寒冷,夏季不甚炎热。年平均气温10.2摄氏度,平均年降水量527.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62.2毫米,为年降水量的2倍。2019年,日照总时数为2083.1小时,比常年平均少232.6小时。

水文

宁县境内有泾河、蒲河、马莲(连)河、城北河、九龙河、湘乐河、平道川、砚瓦川、无日天沟9条河流,均系黄河水系泾河支流。除泾河、蒲河之外,又皆为马莲河支流。九龙川、湘乐川、平道川全程在县境以内,其余均为过境河流。

土壤

宁县,土壤的基础是黄土母质。土壤有黑圹土、黄绵土、淤积土、潮土、红土、灰褐土6类,主要是黑妒土和黄绵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1956——1980年,宁县地表水河流平均过境流量17.11亿立方米,自产径流量8420万立方米。7月—10月自产径流量最大,占总量的62.3%,除马莲(连)河外,各河流水的含盐量每升不超过1克,适宜灌溉养殖和人畜饮用。泾河、蒲河、马莲(连)河径流量最大,3条河水能天然储藏量28975千瓦,可开发利用量5200~9800千瓦。

地下水分深层和浅层两大部分,年径流总量8169万立方米。深层地下水分布较广,马莲(连)河以西地区埋藏较浅。马莲(连)河以东水质较好,矿化度为每升0.5~1克,有开发利用价值。浅层地下水第一层隔水底板透水性弱,底板以上,有河谷地潜水、黄土原区潜水和黄土梁昴区潜水。

土地资源

宁县土地面积265338.35公顷,其中耕地69310.04公顷、园地2959.45公顷、林地126187.32公顷、草地43477.1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101.8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031.7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65.65公顷、其他用地2905.07公顷。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宁县树种资源有49科88属182种(含变种),乡村地区有木本植物300多个品种。已知的野生牧草有51科335种,其中适应性强、营养丰富、有较高饲用价值的禾本科牧草有40种。豆科有25种,菊科有30多种。人工种植牧草有4科8种,主要是紫花首蓿,其次是草木楫。菌类植物有黑木耳、羊肚菌、蘑菇等10多种食用菌,其味鲜美,多产于林区枯朽树干和腐殖土中。

宁县中药材有527种(其中野生、家种药用植物114科239属436种,占82.7%;药用动物81种,占15.3%;矿物等10种,占2%),占甘肃省中草药资源品种34.5%。其中,181种列入2000年版《中国药典》,有25个品种属国家出口商品。

动物资源

宁县动物主要有禽类45种、兽类26种、虫和豸类31类。子午岭有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黑鹳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小灵猫、水獭、金雕、苍鹰、秃鹫、鸳鸯、猫头鹰、獾等11种;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予以保护的动物有豺、狼、豹猫等;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及甘肃省规定的珍稀和濒危保护动物种类更多。

矿产资源

2019年,宁县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煤层气、建筑用砂(沙)石、石灰石、矿泉水,砖瓦用黏土矿遍布境内。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遍布境内。煤炭预测储量1027亿吨,占全省预测储量73%,其中千米以内浅储量77亿吨,探明储量102亿吨。石油预测储量2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2150亿立方米。据测算,每平方米有煤38.6 吨、石油0.08吨、煤层气81立方米。铜矿基本出露于政平北山岩层,含量甚少。

人口

2022年,宁县户籍人口55.18万人,常住人口33.1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1.29万人,城镇化率34.04%,人口自增率-0.3‰。

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4.83万人,常住人口32.54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1.31万人,城镇化率34.75%,人口自增率-4.81‰ 。

经济

综述

2022年,宁县地区生产总值(GDP)78.0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8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5.6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8.41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56:17.59:51.84调整为30.73:20.05:49.22。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509元。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宁县地区生产总值84.4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8.02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40.68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73:20.05:49.22调整为30.51:21.33:48.16。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5706元,增长8.2%。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宁县共实施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1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6%。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12户,在库房地产项目11个,房地产投资完成4.68亿元,下降10.57%,商品房销售面积6.47万平方米,下降42.88%。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58亿元,增长6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32亿元,增长4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34亿元,下降14.8%。按投资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完成40.75亿元,增长10.1%;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2.37亿元,增长698.8%;其他费用5.13亿元,下增长19.7%。按规模分: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完成投资额26.53亿元;5000万元以下项目116个,完成投资额17.03亿元,房地产项目11个,完成投资额4.68亿元。

财政

2022年,宁县全口径财政收入4.7亿元,增长10.7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4亿元(含留抵退税3128万元),增长18.84%,其中:税收收入1.45亿元,下降8.47%;非税收入1.79亿元,增长56.7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18亿元,增长9.7%。

人民生活

2022年,宁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7367.39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5.94元,增长6.4%。

第一产业

2022年,宁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35亿元,增长6%。其中:农业增加值17.79亿元,增长5.83%;林业增加值0.22亿元,下降29.84%;牧业增加值5.96亿元,增长8.7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37亿元,增长7.76%。

农作物播种面积108.09万亩,比上年增加0.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76.03万亩,比上年减少0.53万亩。夏粮播种面积40.16万亩,比上年增加0.58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4万亩,比上年减少0.02万亩。豆类播种面积8.07万亩,比上年增加0.79万亩。薯类播种面积1.17万亩,比上年减少0.7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2.01万亩,比上年增加0.1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6.22万亩,比上年增加0.02万亩。瓜类播种面积5.69万亩,比上年增加0.14万亩。中草药播种面积6.82万亩,比上年增加0.96万亩。果园面积15.99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亩,其中苹果面积15.15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亩。

2022年,宁县粮食总产量23.92万吨,下降1.81%,夏粮产量10.01万吨,增长1.67%。玉米产量11.56万吨,下降4.49%。豆类产量1.24万吨,增长24.88%。薯类产量0.39万吨,下降33.79%。油料产量2.16万吨,增长3.48%。

蔬菜产量7.54万吨,增长1.23%。瓜类产量21.01万吨,增长9.72%。园林水果产量16.33万吨,其中苹果产量15.56万吨,增长13.96%。

牛奶产量1900.32吨,下降38.37%。大牲畜存栏8.29万头,下降1.43%。其中:牛存栏8.23万头,下降1.27%;牛出栏5.28万头,下降4.97%;猪存栏17.09万头,下降3.29%;猪出栏18.28万头,下降25.71%;羊存栏19.37万只,下降6.02%;羊出栏12.74万只,增长9.96%。水产品产量101吨。

造林面积7.01万亩,下降30.94%。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7.88万亩,与去年同期持平。育苗面积1.9万亩,下降46%。当年苗木产量0.57亿株,下降57.07%。

2023年宁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25.77亿元,增长5.5%。

第二产业

2023年宁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18.02亿元,增长18.5%。

工业

2022年,宁县工业增加值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分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27.7%。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4.5%,制造业下降2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5.12亿元,下降7.2%,销售产值5.17亿元,下降4.9%。

建筑业

2022年,宁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0户,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917人,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6.12亿元,增加值3.19亿元,增长26.5%。

第三产业

2023年宁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40.68亿元,增长5.1%。

国内贸易

2022年,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5亿元,增长0.2%。分区域看:城镇17.64亿元,增长0.12%;乡村6.51亿元,增长0.50%;按类型分:批发业10.76亿元,增长0.54%;零售业9.76亿元,增长1.31%;住宿业0.01亿元,下降23.02%;餐饮业3.62亿元,下降3.39%。

金融

2022年,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89亿元,增长16.7%,其中住户存款169.89亿元,增长13.6%。各项贷款余额69.85亿元,下降4.1%,其中:住户贷款35.28亿元,下降8.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4.57亿元,增长0.7%。

邮电业

2022年,宁县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3931万元,增长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545万元,增长7.6%;电信业务总量5800万元,增长2.05%;移动业务总量11250万元,增长3.8%;联通业务总量1336万元,增长3.4%。固定电话用户累计达到2.98万户,下降1.84%。互联网用户达到12.01万户,增长11.9%。移动电话累计达到30.04万户,下降2.9%。

交通运输

211国道、202省道、303省道、银川—百色高速公路银西高铁西平铁路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宁正长二级公路穿境而过。

2022年,宁县共有客运车辆96辆,货运车辆56辆,出租车70辆,旅客运输量3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355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49万吨,货物周转量27275万吨/公里。境内有国道171公里,省道152.5公里,县道271.9公里,乡道262.25公里,通村公路1464公里。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宁县共有拥有各类中小学校292所,有普通中学24所,其中完中1所、高中5所、初中18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67所。在校中小学生55096人,教职工5254人,专任教师478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3845人。拥有校舍建筑面积78.62万平方米。

科学技术

2019年,宁县实施甘肃省科技项目2个。争取无偿资金30万元,,实施宁县列入科技项目20个。培育科技扶贫示范村1个、科技扶贫示范户516户。全县有科技园区1个、科技特派员100名。组织科技特派员与98家企业、合作社签订服务协议,向25个未脱贫贫困村下派科技特派员,为每户贫困户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陇东学院等高校专家教授,建立90人的农业领域科技型专家人才信息库。引进西门塔尔等国外优良肉牛冻精6万支,实施冻配改良肉牛2.8万头。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宁县图书馆

截至2022年,宁县共有文化站18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演出场次68余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藏量58203册。其中:图书32452册(文学艺术类21726册,地方文献2174册,古籍539册,其它类8014册)视听资料995件,报纸9834册,杂志14921册。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县博物馆馆藏历代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古生物化石3166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89件(一级藏品17件,二级藏品82件,三级藏品490件),管辖县内各类文物保护点735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

体育事业

2019年,宁县组织12名运动员参加庆阳市篮球联赛,获季军;组织青年运动员参加庆阳市青少年篮球比赛、跆拳道比赛和田径运动员选拔赛,在跆拳道比赛中取得3枚金牌,团体总分位列全市第一。向体育高校、训练队输送优秀运动员30名。选拔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别为4名、20 名、100名。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宁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数27个,管理人员104人,其中县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6个,5所分院,妇计中心、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个;拥有床位1857张;卫生工作人员196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78人,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1人,注册护士238人,检验师和放射医师30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宁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5.26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7906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539人,参加工伤保险16453人,参加失业保险12648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35.22万人。输转劳动力13.063万人,劳务总收入41.97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36%,发放城乡低保1.44亿元,居民养老保险金1.3亿元,报销城乡居民医疗费用2.42亿元。

风景名胜

凝寿寺塔

凝寿寺塔,位于宁县中村镇政平村泾河北岸,砖塔因寺而得名,清代山洪冲毁寺院,仅存此塔。建于唐、五代时期。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平面呈方形,通体用青砖和黄土胶泥砌筑。无基座,五层楼阁,单壁中空,塔内木楼梯已毁,仅存木架。

辑宁楼

辑宁楼,始建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是宁州州衙门楼,清康熙年间又与之上建置谯楼,上置角鼓,以警晨昏。该楼座北面南,占地面积238.2平方米。楼墩为青砖砌筑,正中辟卷顶门洞一孔,西侧设有登楼台阶,楼墩上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

整楼庄重古朴,构建精美,雕梁画栋,气势壮观,整体保存较好。采用中国传统古建风格,结构设计合理,是建筑艺术和设计艺术结合巧妙,具有较高的古建艺术价值。

塔儿庄塔

塔儿庄塔,修建于唐、五代时期。为砖石结构,无台基及基座,平面正方形。塔身表面砖经打磨加工,第二、三层每面均刻版门、直棂窗,正中为门,两侧为窗,檐部均刻斗栱两朵。第二、三层南北各设真门,单砖券顶。

塔儿庄塔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整体保存较好,对研究西北地区的唐及五代建造技术和工艺以及建筑结构等具有较高价值。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乐砖塔

湘乐砖塔,位于宁县湘乐镇湘乐河北岸。原有寺院,已毁,仅存佛塔,佛塔为宋代修建。现存佛塔为六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无台基和基座,逐层收分。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庆阳白瓜子

庆阳白瓜子,甘肃省庆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庆阳白瓜子为葫芦科作物种子,籽粒大、种皮薄、外观洁白、籽仁饱满。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庆阳白瓜子”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九龙金枣

九龙金枣,色泽黄亮、肉质肥厚,含糖量高,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和全国16省、市。

相传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主要品系有金枣、夏枣和冬枣三种。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的主要原料。

黄甘桃

黄甘桃,有粘核、离核两种,均属优良品种。宁县是桃的原产地之一,桃的栽培历史悠久。据传说,远在周朝末期就开始桃树栽培,尤以九龙川所产黄甘桃质量最佳,以果大、汁多、甘甜、芳香闻名全省。年产量在100万公斤以上,主要加工产品有罐头、桃脯等。

早胜牛

早胜牛,甘肃省庆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早胜塬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地区,由于农业耕作的需要,当地老百姓养牛的历史较久远。史书中从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四年(468年)开始就有记载。早胜牛体躯高大,全身被毛纯,公牛头大颈粗短,垂肉发达,貌雄伟,母牛头长清秀,颈细薄。牛肉细嫩多汁,肉质鲜美,出肉率高,净肉率55.3%。

2010年0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早胜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王孝锡

王孝锡,甘肃省宁县人,1924年,进入西北大学,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进步青年组织“青年社”。

王秉祥

王秉祥,宁县人。193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曾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兼省政法委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

柴生芳

柴生芳中国共产党党员,1969年7月生,甘肃宁县人,生前系甘肃省临洮县委副书记、县长。2014年8月15日凌晨在办公室突发疾病去世,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荣誉称号

2018年,宁县入选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

2019年3月,宁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第一批)。

2020年12月,宁县荣获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21年1月,宁县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2年,宁县入选甘肃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