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5 18:59

国(拼音:gu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国”的初文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由表示武器的“戈”与表示疆界的“囗(wéi)”组成,会武器保卫邑外四方之义。“国”本义指有疆界的地区,引申指某一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战国以后主要指国家。“国”用作定语,指本国的,代表国家的。“国”在早期也指国都、都邑。

字源解说

“国”的初文是“或”,“或”也是“域”的古字。“或”在甲骨文中写作图A,左下是“囗(wéi)”,模拟城池;右上为“戈”,戈为兵器,表示武力。造字本义是用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域。在图2的金文中,“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是提示符号,用于强调疆界。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到了周代晚期的金文(图5),“或”因借用为或然之“或”及疑惑之“或”,外面加了个“囗”,表示疆土地域的范围,读guó。秦代的小篆(图11)继承了晚周金文的形体,后隶变为图12的隶书,楷书写作“國”。

“国(國)”字有许多异体字。据统计,“国(國)”的异体有40多种,如“囗”中加“氏”、加“戈”、加“方”、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䆐)等字形,都因立意片面而未被广泛接受使用。洪秀全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后,在1853年,诏令将“国”字中的“或”字改为“王”字,即“囯”的字形,这样才与他自称的“天王”二字相符。其实“囯”字并非洪秀全首创,它是由草书楷化而来的。这个“囯”字最早见于汉代“张国私印”(桂馥《缪篆分韵》引录)。其后在北齐造像记(罗振盏、罗振玉《增订碑别字引录》)、辽代的《龙龛手镜》、唐代的敦煌变文、宋元以来的通俗文学刻本中,都有这个字。可见它是源远流长的。当然,随着太平天国消亡,“囯”也悄然离去。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代中期对汉字进行规范简化。因为“国(國)”的异体字繁多,在选择规范字时,起了争议。“囯”历史悠久,容易书写,太平天国时期曾广泛使用,但是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囯”并不符合时代潮流;“囻”符合当时现状,也曾使用于民国时期,但因为过于生僻,没有广泛使用。“囗”也曾被用来做“国”的简化字,但极易与“口”混淆,也没有被采用。最终以“国”作为简化字。该简化字“国”字是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的会意字,是由该异体字“囯”俗写加点所致。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邑,《说文》曰:“邑,国也。”邑就是国,而“国”主要是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统治的区域。《周礼·大司马》注:“国渭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春秋时期,人们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如《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现代汉语还习称友好国家为友邦,邻国为邻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称邦交)。西汉以后,因为避刘邦讳才渐用“国”的。《说文解字》曰:“邦,国也。从邑,丰声。”邦亦是古代诸侯封地之称,在这一点上,与“国”同义,但有大小之分。《周礼·太宰》:“以佐王治邦国。”郑玄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后“邦国”合称,亦多指代国家。

先秦时称“国”,除了表示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统治的区域,较多还用来指国都。如《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后亦指某个地域,犹如“方”。《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又有指代家乡。如唐卢僎《南楼》诗:“去国三巴远,登楼万里春”。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下】【囗部】古惑切(guó)

邦也。从囗从或。

说文解字注

【卷六下】【囗部】

“邦也”注: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

“从囗,从或”注: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康熙字典

【丑集上】【囗部】 国;部外笔画:8

古文:囗、囶、圀、𢧌、䆐

《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并觥入声。《说文》: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

又《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礼·王制》:五国以为属,十国以为连,二十国以为卒,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

又《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

又灭人之国曰胜国。《左传》注: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国。亦曰绝国。《后汉·班超传》: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又:远处绝国。

又两国相距曰敌国。《孟子》:敌国不相征也。

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李陵《答苏武书》:闻子之归位,不过典属国。注:典,掌也。即掌属国之事者。

又城郭国,行国。宋程大昌《备北边对》:汉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筑城为守者,行国不立城,以马上为国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后。齐有国氏,世为上卿,宋有国卿。

广韵

古或切,入德见 ‖或声职部(guó)

邦国。又姓,太公之后,《左传》齐有国氏代为上卿。古或切。一。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囗”四面包围“玉”,横折竖段略长于左竖。❷“玉”,第二横在田字格横中线,竖笔在竖中线,末笔在横中线下侧。

书法欣赏

(书法图片来源)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汇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