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豆

更新时间:2024-08-26 16:12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是豆科(Fabaceae)鹰嘴豆属(Cicer)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别名有鸡豆、桃豆、回鹘豆、准噶尔鹰嘴豆等。鹰嘴豆是攀缘草本植物,高1-2m,茎直立,多分枝,全株多被白色腺毛;叶为羽状复叶,具小叶7-17片,小叶对生或互生,狭椭圆形,边缘具密锯齿;花长于叶腋,单生或双生,白色、淡蓝色或紫红色,有腺毛;荚果卵圆形,膨胀下垂,幼时绿色,成熟后淡黄色,有腺毛,荚果有种子1-4颗;种子被白色短柔毛,黑色或褐色,具皱纹,一端具细尖。

植物学史

鹰嘴豆起源于新月沃地的中心地带(现今的土耳其、叙利亚、伊朗地区),来自土耳其东南部的C. reticulatum可能是这种驯化植物的野生祖先。最早的鹰嘴豆种子遗迹是在叙利亚和土耳其发现的,可追溯到公元前 7000 年左右。之后鹰嘴豆逐渐被引入地中海西部地区和亚洲,并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达印度次大陆,非洲、美洲等地也进行了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鹰嘴豆为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攀缘草本。高1-2m,茎直立,多分枝,被白色腺毛。

鹰嘴豆托叶呈叶状,或具3-5个不整齐的锯齿或下缘有疏锯齿;叶具小叶7-17片,对生或互生,狭椭圆形,长7-17mm,宽3-10mm,边缘具密锯齿,两面被白色腺毛。

鹰嘴豆的花生于叶腋,单生或双生,白色、淡蓝色或紫红色,长8-10mm,有腺毛;萼浅钟状,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6-9mm,被白色腺毛,花期6-7月。

果实

鹰嘴豆的荚果卵圆形,膨胀下垂,长约2cm,宽约1cm,幼时绿色,成熟后淡黄色,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种子1-4颗,果期8-9月。

种子

鹰嘴豆的种子为黑色或褐色,被白色短柔毛,具皱纹,一端具细尖。

分布范围

鹰嘴豆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包括地中海、亚洲的西亚和中亚、美洲、非洲东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在中国的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台湾、内蒙古等地均有分布。

生长环境

鹰嘴豆一般生长于海拔约2000-2700m处。

生长习性

鹰嘴豆根系对干旱的适应性很强且具有固氮功能,所以有耐干旱、耐贫瘠的特性;苗期能抗-9 ℃的低温,若温度低于-9 ℃植株冻死;鹰嘴豆对水分的要求低,抗旱、耐旱能力极强,年降水量为200-600mm的地方均可种植;对光照没有特别的要求。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鹰嘴豆的自然繁殖方式为有性繁殖,其自花授粉,授粉后形成果实(豆荚),每个豆荚有1-4颗种子,且鹰嘴豆种子没有休眠期。

人工繁殖

鹰嘴豆的人工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即有性繁殖,播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去掉杂粒、病粒、虫蛀粒和破碎粒。为保证鹰嘴豆良好的出苗率和减少病害,种子精选后还需药物拌种或用大豆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为增加苗期的抗旱、抗盐碱能力和促进发芽,播前将种子在清水或1%的食盐溶液中浸泡6h。

栽培技术

选种及处理

选择颗粒饱满均匀、种胚完整健康的鹰嘴豆种子,播前将种子在清水或1%的食盐溶液中浸泡6h,可促进发芽,增加苗期的抗旱、抗盐碱能力。

整地及播种

鹰嘴豆以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的轻壤土为佳,土壤pH范围为5.5-8.6;播前施充分腐热的优质农家肥30t/hm2,化肥的施用应以磷肥为主基肥,辅助施一定量的氮肥和钾肥。微量元素肥料以施用钼肥为主,其次是锌肥。

鹰嘴豆以条播为主,行距40-50cm,株距10-20cm,播深5-10cm。除单作外,鹰嘴豆也可与大麦、小麦、马铃薯、亚麻等矮秆作物间作。

田间管理

播后45、70d左右中耕除草,控制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加保墒效果;在鹰嘴豆的需水临界期 (即4-6片真叶期和荚果形成期) 需灌溉1-2次,确保高产。

病虫防治

病害

鹰嘴豆主要的病害是根腐病、枯萎病、褐斑病等。针对土传病害(根腐病和枯萎病)可进行合理轮作减轻病害威胁,最好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在鹰嘴豆前茬种小麦效果较好。针对鹰嘴豆根腐病、褐斑病等可采用适乐时和敌萎丹混合拌种。

虫害

鹰嘴豆的虫害有10余种,如棉铃虫、地老虎类、蚜虫、蓟马、叶螨类、潜叶蝇等。针对这些害虫可通过及时中耕,以及人工或化学除草,破坏害虫的桥梁寄主和化蛹场所;针对棉铃虫、地老虎等也可采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针对棉铃虫、蚜虫、斑潜蝇等可用化学试剂进行防治,比如辛硫磷、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等试剂。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鹰嘴豆含有人类所需六大营养素,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等成分。因为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作为补充谷物食品在改善营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因为具有多种有益健康的功效,例如控制胆固醇、预防Ⅱ型糖尿病、抗癌活性和减肥等,所以鹰嘴豆也可以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 此外,鹰嘴豆清淡中性的味道特质,使得其成为食品加工产品的合适原料,比如面条、面包、饼干和香肠。

药用价值

鹰嘴豆药性为一级干热,有生干生热、补身壮阳、利尿止痛、祛风止痒、去垢生辉、生发乌发等功能;因其性干热,可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体虚阳痿、尿闭尿痛、淋病不愈、皮肤瘙痒、毛发脱落、毛发早白等疾病。

生态价值

鹰嘴豆与其它豆科作物一样,具有生物固氮的作用,鹰嘴豆能够丰富土壤氮源,提高土壤肥力,有肥田养地、改良土壤作用。鹰嘴豆的茎、叶荚上都有腺体,可以分泌草酸等混合液体,对蚜虫等害虫有驱赶和杀伤作用,可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相关研究

鹰嘴豆的分子育种研究已有一些进展,为鹰嘴豆的分子育种成功提供基础。Varshney RK等人在分子层面解析了鹰嘴豆的耐旱机制,通过筛选并找到关键抗旱基因,为鹰嘴豆进行下一代基因组和遗传研究提供了参考。由于鹰嘴豆在开花、结瘤、种子和根系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Kudapa H等人提出做一个涵盖鹰嘴豆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及不同的发育阶段和器官的基因表达图谱,共鉴定出15947个独特数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产生的候选基因将成为加速鹰嘴豆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的有用资源。Hiremath PJ等人使用测序技术来确定大多数基因转录本的序列,并鉴定干旱响应基因和基于基因的分子标记,该资源将可用于鹰嘴豆基因组分析和作物改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