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

更新时间:2023-05-23 17:54

南人(남인),又称“午人”(午对应南),是朝鲜王朝中期以后从东人中分离的一个朋党。朋党形成以后,作为政局的少数势力而活动的南人在朝鲜肃宗即位以后掌握了政局主导权。但此后经过几次“换局”,在甲戌换局以后被扣上“名义罪人”的罪名而再次沦为少数势力。以后,南人内部的岭南南人的政治活动受挫,畿湖南人则还在活动,朝鲜正祖即位后,在国王关照下,也曾构成蔡济恭的“独相”政权。在这个过程中,岭南南人通过“岭南万人疏”而尝试在政治上东山再起。正祖死后,南人迅速衰落。

形成经过

朝鲜时代的朋党始于1575年(宣祖八年)士林势力分为东人西人。东人和西人形成朋党则是起因于沈义谦金孝元的个人恩怨。但这不只是单纯的个人恩怨,更是围绕吏曹铨郎的自荐制运营问题等如何运营当时国政的问题而发生对立的结果。金孝元为中心的新进士类成为东人,支持沈义谦的既成士类成为西人。

朋党形成初期,东人占据优势,但在1589年因郑汝立狱事而使东人退居守势。在围绕郑汝立的问题上,东人分化为禹性传、柳成龙为首的反郑汝立派和李泼、郑仁弘为首的亲郑汝立派,前者领袖禹性传住在南山,故称南人。后者领导李泼住在北岳(北汉山),故称北人

最终在1591年,针对西人郑澈的“建储议”问题的处罚,东人内部的矛盾浮上水面。东人中的南人对西人表现出稳健的立场,主张参用西人。东人中的北人则是主张对西人强硬处罚,由此表现出了差异。壬辰倭乱期间,西人和南人实现联合,但壬辰倭乱后,北人通过义兵活动而逐渐占据政治名分上的优势地位,从而主导政局。

组织结构

南人的前身东人包含了多元性质的系列。从学统上来看,有徐敬德的门人许晔,有曹植的门人金孝元,有李滉的门人柳成龙金诚一等,都被归类为东人。这种学统上的多元性一面激发了朋党的活力,一面也预示了分化。考虑到朝鲜朋党的重要特性——学统,南人和北人的分党就是必然之事。其结果就是继承李滉学统的人物大多数为南人,继承徐敬德和曹植学统的人物大多数为北人。

南、北分党之初,南人以柳成龙为领袖,以金诚一、李诚中、李敬中为羽翼。此外,还包括尹国馨、禹性传、李元翼李德馨李晬光、尹承勋等人。南人是以李滉的门人为中心而形成的,地缘上则大多是汉城和以安东为中心的庆尚左道出身的人物。

主要活动

少数势力

光海君朝,南人也曾与西人及从北人分离出来的大北势力一起组成联合政权。大部分是大北势力主导政局运营,南人则成为少数势力。1623年以仁祖反正为契机,大北势力被大举逐出,西人政权成立。在这一过程中,南人中的李元翼、李圣求及“山林”郑经世张显光等出仕。同时,还有之前从北人中分离出来的小北也有一部分加入南人或西人,例如骊州李氏的李尚毅一家和南原尹氏的尹孝全一家,等等。

另一方面,仁祖初期南人的出仕并不是要让他们与西人构成联合政权,而是出于掌握政权的西人的政治考虑。即,仁祖为了牵制反正功臣而在抑强扶弱的层面上帮助南人出仕,反正功臣内部也容纳南人当吏曹判书以下的官职,因为他们立过密约,不让南人当吏曹判书以上及政丞。所以仁祖朝以后南人虽然出仕,但依然只是以少数势力参政。

夺权执政

南人作为少数势力的状态经历孝宗朝,一直持续至显宗朝。在这个过程中,于1659年发生己亥礼讼许穆尹善道尹鑴等参与其中,表达南人对于礼学的立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尹善道的上疏将学术之争上升到政治之争。但南人依然作为少数势力而存在。显宗末年,他们与西人中金堉和金佑明为中心的“汉党”实现政治提携,在显宗末年的甲寅礼讼中,与汉党联合的南人取得胜利。仁祖反正以后一直作为少数势力参政的南人至此才掌握了政权。

朝鲜肃宗即位后,掌握政权的南人倾注全力驱逐西人,围绕己亥礼讼的问责而主张处罚宋时烈,同时也摸索自己势力的扩张。许穆被任命为司宪府大司宪,尹鑴被任命为司宪府掌令。与此同时,被废锢的南人系人士如洪汝河、李袤、赵嗣基、吴挺昌等都被叙用,形成了南人全面主导政局的状况。

南人执政以后,围绕处置西人的方向和国政运营的方向,内部出现分歧,并出现了分裂现象,即分裂为“清南”和“浊南”。清南以许穆、尹鑴为领袖,浊南以许积、权大运为领袖,闵熙、闵点、睦来善、柳命天、柳命贤、闵黯等都加入浊南。也有一些人是脚踏两只船,如李夏镇、李聃命、李沃、赵威明等。

政争失败

就在南人内清南和浊南之间的冲突与日俱增之际,1680年因庚申换局而出现了从南人到西人的政权交替,清南和浊南都死了不少人。后来1689年己巳换局,南人重掌朝政,但又在1694年甲戌换局中被逐出政权。 尤其是甲戌换局使南人被扣上主导仁显王后废位的“名义罪人”的罪名,遭受致命的打击。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被指为“名义罪人”的以李玄逸为中心的岭南南人此后不得不被限制出入中央政界。

南人被扣上“名义罪人”的罪名后,他们的政治立足之地更加弱化。在这个过程中,南人内部也在尝试变化。一些人归附执政势力西人或通过婚姻关系接近权力。并且到了17世纪前期,南人内部分成门内派、门外派、跨城派,门内派以权重经、金华润、权镇经等为中心,门外派以沈檀、李仁复、李重焕为中心,游走于这两派之间的势力是跨城派。门内派主要是由肃宗初年浊南系列的许积和泗川睦氏、骊兴闵氏、晋州柳氏等主导,门外派主要是由和许穆相关的人士主导。

回光返照

南人中的门内派的一部分参加了1728年的戊申乱(李麟佐之乱),受到决定性的打击。相反,门外派的沈檀、吴光运等与执政势力过从甚密,巩固了势力,得以参政。18世纪后期,以蔡济恭为领袖,巩固了南人的立足之地。正祖年间,在国王的政治关照和蔡济恭等人的活动下,南人又焕发生机,丁若镛、李家焕等纷纷出仕。1788年,更是构成了蔡济恭的“独相”(只有他一人担任政丞)政权。就这样,掌握南人主导权的门外派确立了退溪李滉、寒冈郑逑、眉叟许穆一脉相承的学统。18世纪后期又确立了退溪-寒冈-眉叟-星湖李瀷的南人学统。

另一方面,经过甲戌换局和戊申乱而基本上无缘政治的岭南南人也在正祖在位时跃跃欲试。正祖即位后,他们主张正祖的生父思悼世子的死很冤枉,要处罚与此相关的逆臣。但由于即位初期的政治基础尚未成熟,正祖拒绝了。随着正祖的执政基础逐渐稳定,南人势力形成阵容,在蔡济恭实现“独相”的情况下,正祖尝试提拔南人。在此过程中,他积极评价了戊申乱当时发动义兵并立功的岭南南人的行迹。

1791年发生“珍山事件”,天主教徒尹持忠在丧母时不奉神主、不行祭祀。此时开启了对与西教和西学联结的南人系人物的政治攻击,丁若镛、李承薰等都被处罚。在珍山事件使南人受到打击的情况下,正祖以保存“正学”为名,优待李彦迪与李滉的子孙,一起在陶山书院举行别试。正祖的关照鼓舞了岭南南人,于翌年即1792年闰四月,以李堣为中心呈上“岭南万人疏”,再次提出与思悼世子有关的义理。正祖也在1798年下令编纂《岭南人物考》,整理留下重要事功的岭南(庆尚道)人物。但随着蔡济恭死亡、正祖升遐,南人迅速衰落。

1864年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后,由于他的祖先“三福”(麟坪大君李㴭的三个儿子,在庚申换局时被处置)属于南人,故他执政后再次提拔南人柳厚祚、韩启源、赵性教等,恢复睦来善、李玄逸等人名誉,岭南(庆尚道)也成为大院君的基本盘,但势力仍不及掌权多年的西人老论派。1873年大院君下台,属于老论派的闵妃集团当权,“南人益衰,如失慈母”,此后除了依附闵妃集团者外,在朝中再无势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