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路斯

更新时间:2023-11-27 10:11

卑路斯(拉丁字母:'Pirooz';波斯语: پیروز ‎,意思就是“胜利者”)亦作毕路斯。是波斯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亚兹德盖尔德三世(Yazdgerd III)的儿子。大唐波斯都督府都督,波斯亡国后,卑路斯客死大唐。

人物生平

国危出逃

根据《旧唐书》记载,阿拉伯人在入侵波斯时,卑路斯的父亲亚兹德格尔德三世于公元638、639年以及647、648年分别向当时统治中国的唐朝要求提供军事协助,但都被当时的唐朝皇帝唐太宗拒绝。

亚兹德格尔德三世于公元651年,被杀害于中亚阿姆河附近的木鹿城的一座磨房内。

卑路斯、阿罗撼带王族和余部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逃到吐火罗(大致区域为今天的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受到当地民族部落酋长保护,得到些许的喘息机会。

求援唐朝

卑路斯意欲东山再起,于654年遣使向唐朝求援,唐高宗一如唐太宗以路途太远为由,拒绝出兵。

这时,阿拉伯军队盘踞在波斯东北霍拉桑地区,对强盛的唐王朝能控制的中亚地区基本上采取打了抢、抢了就退回霍拉桑的战术。卑路斯在吐火罗人部落武装的帮助下,一度打到霍拉桑,但又被阿拉伯人打了回来。

再次求援

661年,卑路斯再次遣使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特使王名远入西域中亚,成立波斯都督府,设于今日阿富汗斯坦的Zaranj,立卑路斯为当地都督,662年唐又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

东逃大唐

后在阿拉伯军队的不断威逼下,卑路斯、阿罗撼带领波斯王族又沿着丝绸之路东逃,最终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到达洛阳。唐高宗授予他右威卫将军,卑路斯请立波斯胡寺,以作波斯人集会之所。唐高宗便将洛阳修善坊、立德坊等划为波斯人社区。

与世长辞

两年后,卑路斯在洛阳波斯社区去世,葬于洛阳波斯王陵区,其子泥涅师即位为波斯王,数年后重返中亚

年龄问题

在《旧唐书》里有好几个混乱的地方,把卑路兹和泥涅师父子二人糅为一人。但是在之后编撰的《新唐书》里记载得非常清楚,从679年开始,在大夏抗击大食的波斯王子是泥涅师。因为读了《旧唐书》的学者们已经意识到了卑路兹王子也许不能奋战那么多年(642—709年),他的年龄问题引发了学界的一场大辩论。

根据赫兹费尔德的记载,卑路兹出生于636年,642年他的父亲波斯老王伊嗣俟三世在中亚木鹿城被大食人杀害,从此,六岁的卑路兹在波斯流亡贵族的拥护下挑起了复国的重担。

636年的出生日期,使得卑路兹的奋斗岁月刚好能嵌入最后的萨珊波斯历史,也与两本唐书上描述的复国之旅若合符节。如果是这样,那么按照《旧唐书》的记载,第一次到长安的卑路兹是在674年,当时谒见唐高宗的王子正值三十八岁,风华正茂;而第二次回到长安的卑路兹是在武则天死后的707年,王子已经七十一岁了。

另一个疑问出现了:已经受过唐高宗册封的右威卫大将军卑路兹,为何此时又要被唐中宗再度册封为左威卫大将军?

家庭成员

父亲:伊嗣俟

兄长:阿罗撼

儿子:泥涅师

后世纪念

墓葬

卑路斯、阿罗撼带领波斯王族东逃,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到达洛阳。唐高宗将修善坊、立德坊等划为波斯人社区,两年后,卑路斯在这里去世,葬于洛阳波斯王陵区。

石像

卑路兹王子在679年死去,但是他的雕像留存下来,立于西安郊外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各国酋长石像群中。虽然石像的头被不幸砍掉了,但是石像底座背后的汉文题记让我们得知这就是卑路兹三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