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春

更新时间:2023-06-13 11:24

刘玉春,字铁珊,光绪四年二月二十七日(1878年3月30日)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石庄村。直系军阀吴佩孚麾下高级将领,曾任第八师师长、联军第八军军长等职。以功授“玉威将军”,加陆军上将衔。广州革命军北伐时,临危受命,任武昌城防总司令,困守45天,城陷被俘。后获释。撰《百战归田录》二卷传世。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刘玉春,字铁珊,光绪四年二月二十七日(1878年3月30日)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石庄村。父亲刘建恒是位私塾先生,全家依靠其微薄收入度日,家境贫困,玉春八、九岁时,“日则樵采或漉鱼虾,赴市易升米以济日”,夜间,从父就读于灯下。

甲午战争赴朝抗日

14岁时,玉春去口外当劳工,遇到同乡先辈张大儒提挈,得以入山海关水师营学习雷兵。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以雷兵身份随直隶提督叶志超赴朝鲜,与日本侵略军接战于平壤、牙山等地,败不成军,死者无数,他在田沟中匍匐三天三夜,饿嚼生瓜豆,渴饮泥水,几次险些被擒,经苦斗得脱,幸免于难,后被遣回家。

考入军校加入新军

光绪二十一年(1895)家乡大旱,日谋一食不可得,17岁的刘玉春向村中长者张云普借制钱300枚,复去山海关当铁路小工,后入山海关武备学堂。在校期间,学习武术、拳击,略通门径。1902年,入山西常备军左翼马队第一旗第二棚为正目长官。翌年,被选送保定弁目学营专门马科练习。成绩优异,每试必居前五名。

宣统元年(1909),四川总督赵尔巽奏调朱庆澜教练新军,玉春随之入蜀至成都,任第十七混成协65标2营督队官。

参与镇压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粤汉铁路收归国有,蜀人激烈反对,金堂县聚众至5000人,谋夺县城。刘玉春奉令前往剿办,率兵40名击匪兵800余,城池得保。一天行至新繁县,刘所属两个连被3万匪兵包围,经5昼夜。援兵隔绝,弹尽粮无,两连长神情沮丧,束手待死。而刘玉春振臂一呼,士气大振,终于突破重围,与援兵会合。五天中经大小40余战,土匪闻“刘玉春”三字无不望风逃窜。这次刘玉春被记大功三次。

对抗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

辛亥革命后,经友人介绍得见拱卫军首领王汝贤,一言投契,刘玉春被委以备补军第三营帮带,翌年第四营谋变,委玉春整顿,数日事竣,备受嘉奖,随之升任第三营营长。

1913年7月,二次革命(即“讨袁之役”)爆发,东南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冯国璋为左军总司令攻南京,命段祺瑞为右军总司令攻芜湖,刘玉春率部随左军前往,他以200名士兵处分对方三万之众,此时,刘玉春任第16旅第32团第2营营长。

参与镇压白朗起义

1914年1月,八师奉命镇压白朗起义军,历经7月事竣,刘玉春保升步兵上校。翌年,升任八师31团团长。同年4月,袁世凯派员考察八师教育课和内务课,31团最优,记大功一次,下令褒奖,以陆军第八师第31团为“全国陆军模范”。9月移驻马厂。

跟随段祺瑞讨伐张勋复辟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国务总理段祺瑞微服至马厂,召集军官共议讨伐之举,恢复冯玉祥第16混成旅旅长职务,并命该旅为右翼纵队;八师3团为左翼纵队,刘玉春先后被任命为左翼纵队指挥官和进攻北京前卫司令,讨伐张勋。他所属部队首先攻打万庄,敌兵败走,又追击至丰台。这时,刘玉春中暑,发高烧,长官见他病重,令他不必亲往前线。刘说:“病不过死;畏死之名有甚于死!”不听劝阻,带病指挥作战。这时,一枚炸弹飞落附近,砖石腾飞,刘被埋其中,但他指挥若定,毫无惧色。就这样苦战五天五夜,北京平定,仍回马厂。刘玉春得受三等嘉禾章,升陆军上校。

第一次直皖战争

1920年夏,直皖两军战于京畿,皖军兵败。败军的三个旅均已缴械,唯有一旅驻荆州,旅长刘文明,以种种借口不肯及时缴械。王汝勤师长授命刘玉春为荆沙警备司令,刘机智地追击逃敌,顺利完成缴械事宜,之后他晋升陆军少将,出任16旅旅长。

军阀混战移驻宜昌

1921年5月,湖南省省长赵恒惕联川攻鄂(湖北)。督军王占元命湖北第十八师师长孙传芳率部守汀泗桥,第八师守鄂西,湘军被八师击退,而川军则包围了宜昌。八师奉令往援,刘玉春为总指挥,率16旅全部及29团炮兵一营沿江南岸进发,而丛箐乱障,蜀道难行,川军无战斗力。追至巴东县东南之大竹坪,纷纷投降。1922年,八师回防。刘玉春叙功授陆军中将衔,给二等文虎章

1923年1月,刘玉春随八师移驻宜昌。宜昌是川、滇、黔三省之门户,三省鸦片运出,因为犯禁,所以依托军人包庇。大利所在,彼此争夺,因此这一带经常发生军事冲突。公议设鄂西陆军联合总督察处,专司其事,但非廉正无私威望素著者不能破除情面慑服一切。于是各方推举刘玉春为总督察处处长。刘屡辞不成,最后不得已就任。

殚精竭虑,治理有方,不仅平息各方矛盾,而且一年即报收500余万元,一举解决了第八师、第十八师、第3、第18混成旅的军饷问题,第八师所欠半年军饷也都结清,所余为八师修建营房,建昭忠祠,又为地方助学、办厂,赞助各种慈善事业,一时地方丰足,军民和乐,商业发达,本地区呈现一派太平景象,而他本身则廉洁奉公一尘不染,更不以此谋取高位。他的政绩,他的品行,博得长官奖励,人民颂扬。

始终不渝追随吴佩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民国十三年(1924)五月,奉政府令:免去刘玉春第八师第16旅旅长职务。当时刘听了很吃惊,不解其故,后来才知道是他的顶头上司王汝勤师长密电中枢,说“刘玉春跋扈难驾驭”,所以有此命令。开始他想不通,后来想:朋友相处,合则留,不合则去,又何必耿耿于怀呢?于是当日交代军务,准备北归。

同事得知此事后愤愤不平,要找师长质问,有的甚至要动武,他则劝阻说:“你们这样做,并不是真正爱护我。军人应以服从为天职。”他怕有变,第二天就匆匆启程上路。这天正值大雨,全军官兵冒雨送行,待他登上船时,只见本地绅商市民也赶来相送,竟达一万多人,这使他非常感动。

刘玉春北归至京师不久,就得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电请。于是他南下洛阳,竭见吴帅。吴佩孚一见,对刘慰劳备至,即日聘他为高等军事顾问。自此,每日入幕,以备咨询,与吴坦然相对,有如故交。吴佩孚在他不得志之时提携重用,这使刘玉春感激涕零,决心图报,始终不渝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入都设陆军参议厅,刘玉春被任命为参议主任,复任前敌军政总执法。后直系战败,他随吴佩孚南下至汉口待命。

1925年春,执政段祺瑞授意八师师长王汝勤联络湖北将领劫拿吴佩孚押送京师。刘玉春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向八师军官晓以大义,分析利害,告诉他们不能背叛吴大帅。所以段氏计划未能实现。

1925年春,刘玉春微服走访湖北香溪八师16旅防区,全师官兵一致要求恢复其原职,王汝勤师长以众意难违勉如所请,恢复刘玉春第16旅旅长职务。

对抗北伐军兵败被俘

1925年8月,吴佩孚在汉阳设“讨贼”联军总司令部,任寇英杰为总司令,率8个混成旅先去河南,至信阳与国民一军蒋士杰部相持20多天不能进,刘玉春奉令为鄂军前敌总指挥,率八师第15旅(这时他已改任15旅旅长)增援。与寇总司令共拟作战方案,复郑州,取信阳,事竣,吴佩孚下令,任刘玉春为第八师师长。

1926年6月,刘玉春率本部29团随吴佩孚入京与奉军总司令张作霖会晤,商定进攻南口国民一军之事。会罢,刘玉春奉令进攻南口。事竣以功授“玉威将军”,加陆军上将衔。

1926年7月,广州北伐革命军向北攻到长沙。鄂军节节败退,自汨罗退至岳阳,再退至汀泗桥。这时吴佩孚仓卒南行,命刘玉春为联军第八军军长。刘率随身一团挺进20余里赶赴汀泗桥前线,与北伐军接战。旅长于信臣率13团激战两昼夜,伤亡千余人。后退至贺胜桥。只见桥上布满死尸,桥下江中尸体漂浮,不见水面。8月25日,自贺胜桥退至武昌。刘集合本部,查点兵员,竟伤亡3000余人。仅剩12000名,而且由于多日苦战,服装不整,枪弹不足,狼狈不堪

这时吴佩孚召集诸将领开紧急会议,任命刘玉春为武昌守城总司令,湖北督军陈嘉谟为筹备司令。刘玉春这时明知以12000千名残兵与七八万北伐军精锐部队相比,力量是多么悬殊!守住城池谈何容易?但他深知事已至此,别无其他选择,必须尽瘁以报吴帅的知遇之恩。所以他临危受命,召集诸将,制定出守城方案:武昌城周围90里,共有10门。以河南第三师1旅守城南三门;17混成旅守城东二门;东北城隅据蛇山之尾,地势险要,是全城命脉所寄,以13混成旅负其责,与25师1团共同把守;宋大霈残部2000人扎营山下,为预备队;小东门以八师15旅守之,兼领东半城;城西三门临大江,并北大门的防务,以吴统帅卫队四营守之。刘玉春亲率卫队连、工兵连、辎重排等监视全城,相机支援。部署完毕,命士兵用沙袋塞门,以为防御工事。诸将领命而去,而刘则亲自巡视三周,认为一切就绪,方才放心。就这样,他衣不解带,昼夜巡察。

1926年8月28日拂晓,北伐军开始攻城。当日以城东北角蛇山之尾战斗最为猛烈,激战两小时就伤亡官兵300多人,第二天更为惨烈,阵亡五六百人,北伐军也伤亡惨重。

8月30日,汉口、汉阳都被北伐军攻占,武昌城被团团围困,吴佩孚临行时答应的粮食供给也成了泡影。自此,武昌城内军民断绝了粮食来源。粮食吃没了吃谷糠,谷糠吃光了,吃树皮草根,后来连这些也吃净了!这时,刘玉春带领不足万名饥兵还死守着武昌孤城,达45天之久。最后至10月10日,城破被俘。

接受审判

1927年2月,北伐国民革命军组织法庭,对刘玉春进行审判。审判官 20余员,徐谦担任主审。

徐谦厉声问刘玉春:“你为何将武昌附近人民击毙,房屋焚毁?”刘答:“两军作战,枪炮互发,责任不能归在一方。革命军飞机在城内炸死若干人,击毁若干房屋,其责任当谁负?”徐问:“你何不早降?”刘答:“玉春是国家大将,守土有责。若是革命军中大将听到枪响即投降,诸公以为如何?”徐又说:“你是反革命!”刘答:“你的话又错了!我从未入革命党,何言反革命?中国人民四万万,属革命军的不过二十余万,其余的都是反革命吗?”又说:“败军之将,既落入你手,愿杀就杀!我平生未干害国害民之事,你岂能强加之罪?我是完全军人,只重信义,决不能自丧军人人格。你快判决,将我处死,不必再问!”旁听者无不变色,法庭也没有做出最后判决就退庭了。

这时,直系军司令靳云鹗及将领等19人自河南联名来电,请革命军主持正道,勿伤南北感情;荆沙人士以刘驻防有功亦出面求情。之后法庭没有再判。

北伐军总指挥张发奎认为刘玉春为北军旧部,是个将才,可用他襄助军事。于是,请示总司令唐生智。唐说:“如果刘玉春能以友谊为重,为我军效力,马上可以恢复自由!”于是当天解除对刘的看管,并委任刘为第四集团军军事参议。不久,第35军军长何健将到前线应战,约请刘玉春同行参划军事,唐总司令任命刘为江左军北路总指挥。

解甲归田

1927年10月28日,刘玉春解甲回到天津家中。之后曾回玉田老家,为庆贺自己幸免于难,曾在故里石庄唱戏三天。在家乡其间,曾与八里铺兴隆寺老和尚本山交往,经常一起游玩。

刘玉春从戎20余载,随着职务的升迁,家境逐渐富足起来,至解甲归田已拥有良田十多顷,并在天津法租界内置下公馆一处,在玉田东关兴建宽敞住宅一所(今饲料公司处,此时刘家已迁入东关)。由于他出身贫苦,对贫穷百姓比较同情,本村和外村有租种他家田地者,他一再嘱咐家人少收或不收地租。因此深得家乡人的赞誉。

1930年,他在天津撰写出近两万字的回忆录《百战归田录》二卷,详尽地记述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和戎马生涯。并印刷出版。

人物离世

1932年农历11月,刘玉春病逝于天津寓所,终年54岁。他死后,其灵柩由天津运回玉田东关,葬仪特别隆重,葬于石庄村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