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鸟

更新时间:2024-02-07 08:16

五色鸟(学名:Megalaima nuchalis)为体型壮硕之鸟类,除了绿色身体外,头颈间有黄、蓝、红、黑、绿等色彩,故名为五色鸟。眼部画有一道黑粗的眉,依照全身比例来看,头部显得较大,嘴粗厚且短,上嘴略长于下嘴,嘴须发达。尾部及羽翼略为短小,不善飞行。羽色翠绿艳丽,除头颈的五色彩妆,全身翠绿,在绿叶丛中为极佳保护色。

形态特征

雌雄鸟外形相同。前额金黄色,眼先红色,眼睛上方有黑色眉线,喙粗厚,黑色。头顶由黄色逐渐转成天蓝色,耳羽及颈部上方天蓝色,颈后有红色区块,颈侧与身体背面鲜绿色,尾羽苍绿色,除中央尾羽外,各羽的内瓣黑褐色。下颏与喉部上方金黄色,胸部上方有红斑,胸以下鲜黄绿色。

跗蹠与趾铅灰色。

大小量度:体重♂59~64克,♀51~64克;嘴峰♂24~25毫米,♀22~26毫米;翅♂97~101毫米,♀90~98毫米;尾长♂60~74毫米,♀62~65毫米;跗蹠♂28毫米,♀26~33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喜欢在平地至中高海拔阔叶林或公园中树木枝叶较浓密处活动,同时也较易在庭园中枝叶不浓密处见到。

生活习性

不能持久飞行,飞行距离也不远,常单独或成群在树上活动。

食性:以野果、水果及少量的昆虫等为食。五色鸟为广食性及必要性果食性动物,并且为机会性觅食者。结果林木密度越高或结果生物量越高的物种,五色鸟取食的比例也越高,其中又以林木密度的影响较大。另外,五色鸟对于不同种类的果实仍有不同程度的偏好,取食次数最多的前15个物种中以恒春杨梅偏好度最高。

迁徙:留鸟。

鸣叫声:会将“咯、咯、咯”等单音组成约四种不同节奏与高低变化的鸣叫声。清晨第一声鸣叫会随日出时间的早晚而改变。另外在惊吓或警戒时会发出连续的咕咕声。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中国台湾。

繁殖方式

繁殖季为3至8月,以6、7月为高峰。会在树上自行凿洞,所利用的树木以枯树所占的比例较高,适合筑巢的树上最高有11个巢洞。在阳明山上,巢的密度为每公顷0.25至1.6个巢不等,在台北植物园8.2公顷的范围内,有12棵树上有巢洞。凿洞任务似乎全由雄鸟负责。巢洞的高度距地面2至13米,平均5.82米。一对成鸟一季可能会凿数个洞,但不是每个树洞都使用。巢洞位置的枝干直径为10至37厘米,洞的形状为袋状,袋深22至42厘米,洞口水平深度为9至13厘米。

每巢约产卵3至4枚,卵略呈椭圆形,白色没有斑点。雌雄鸟轮流孵卵。在台北植物园中,白天平均仅有58.2%的时间有亲鸟孵卵,雄鸟孵卵的时间较雌鸟多,但雌鸟会在洞中过夜。台北植物园的卵孵化率为53.5%,雏鸟13至15天孵出。雏鸟孵出后由亲鸟共同负责育雏,幼雏需要约23至29天离巢。台北植物园的幼鸟离巢率是52.2%,一个繁殖季平均每对会繁殖1.6窝。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种群动态

整体种群未量化,但被描述为常见物种(del Hoyoet al. 2002)。该鸟在台湾约有10,000~100,000繁殖对 (Brazil 20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